@策划/ 执行/
最近与一位读者交流,他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做编辑这么多年,你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还能复述文章内容吗?
我思谋良久,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的,有一篇。这一篇不是被公开发表的习作,而是一篇真实的高考高分作文,来自2013年江苏宜兴的一名考生写的——《风沙渡》。那一年,江苏卷的作文题目是“拒绝平庸”。
那篇作文我只看了一次,但内容现在都可以复述。
开头就是神来之笔: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小餐馆要拒绝平庸,得先从起名字开始。接下来该写人了吧?
果然,文章谈到了当时被热切关注的群体——蚁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作“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
大约经历过“蚁族”时代的人,对以上描述不会感到陌生,甚至会有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
蚁族如何拒绝平庸?作者自有方法论: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是否有一颗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与出众者的分水岭。……
简单直接,从心理强大来解决蚁族身处陋室却可胸怀博大的处事方法。
最后再由群体聚焦回个体: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我相信,即使我省略了部分文字,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简洁、通彻和亮眼。
即便作者脑海里有无数的分析、推理、论证类素材,他一点都没有用。
他只是构筑了一个场景。
场景里,有步履匆匆、赶赴考场的学子与回眸一遇“风沙渡”的“对手戏”;场景里,还有“蜗居”一隅,却有强者“登临意”的蚁族。
如果要拍音乐电视,这两幕绝对是让人记忆深刻的画面。
高考写作,需要抓住稍纵即逝的表达机会,让阅卷老师记忆深刻。《风沙渡》的成功,大约在于,让我们记住了一小段场景——因为人类就是通过场景来想象的。我猜想我们的大脑中,有专门负责“记忆场景”的区域,所以人类才对场景描写格外敏感。
我鼓励读者,面对不同的题目,都尽可能尝试“场景化”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