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玉恩
(衡水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河北衡水 053000)
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日常购物途径趋于网络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购物需求逐渐加大。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拥有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希望能够转变农产品的服务方式,借助网络平台将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虽然当前线上销售农产品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了市场,改善了农产品物流体系,但在农产品电商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农民、企业、政府共同解决,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包括价格、供需、品种等,把农产品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销售到其他地区,在线完成产品的销售管理与服务[1]。
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产品实现了与其他行业的跨界交流,突破传统销售模式的限制,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农民收入大大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2]。另一方面,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吸引青年才干加入农村经济建设。同时,农民自身可以享受科学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拓宽视野,提升科学文化素养。
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比较迅速,农民也开始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网络销售意识增加,愿意主动利用农业网站寻找市场信息,加入农村电商队伍。另外,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网民的规模增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增加,电商下乡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提出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导致农民无法快速接受现代消费观念,对电商的了解也不多,形成“懂农业不懂电商,搞电商不懂农业”的局面。另外,电子商务的交易环境是虚拟化的,农民在观念上更相信面对面交易,习惯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农民无法接受网上虚拟交易,参与度低,阻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3]。
农产品在本质上与工业品有很大的不同,其质量、产品特性和生长环境关系密切,线上销售很难辨别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品牌建设的难度。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标准化很难实现,无法全面落实产品质量,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食品安全、质量、卫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通常各地区的农产品主要是个体生产经营,生产管理分散,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品牌,更无法形成有特色的品牌优势。农民只考虑农产品的销售量,并没有考虑到产品的长远发展。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品牌创新能力和品牌保护意识,导致在农产品销售竞争中优势不大[4]。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专业的电商人才,但是当前我国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稀缺,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他们不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对电子商务更是无从下手,即便有质量再好的农产品也很难打开销路。另外,电子商务的运营人员和平台规划人员虽然精通电商专业知识,但是对农产品了解较少,无法有效排版展示农产品信息,甚至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信息混乱,消费者的购买欲下降。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正在稳步提高,但是一些偏远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农村的物流网络发展非常落后。农产品容易腐烂,需要保鲜,对物流的配送要求较高,农村基础的物流还没有打通,农村分布分散,导致农产品不能快速运输到全国其他地区。缺乏基础设施,产品的物流体系不完善,限制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产品的相关信息无法被直观查看,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商品标准化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势在必行。首先,我国应当针对网络平台发展与建设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帮助消费者辨认产品优劣和如何维权。其次,从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过程中规范操作,构建指标体系,加强质量检测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最好产品上要提供国家质量认证等依据[5]。同时,我国的农产品标准要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标准执行力度,加大对等级标准、产品包装规格等方面的重视,促进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品牌建设是促进农产品现代化转型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渐完善,在质量检测制度的保障下,农民需要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推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首先,企业要创新品牌管理和经营,对已有的品牌加强推广力度,促进品牌资源的管理和完善。其次,企业要重视农产品品牌保护,政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文献,严厉惩罚侵犯、滥用农产品品牌的企业[6]。另外,部分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无法建立品牌,需要当地政府的推动,企业和个人才能把品牌建立起来。政府要结合当地特色和实际发展状况,加大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消费者在购物时更相信实物,但在网络销售平台,消费者只能看到相关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与实物有所差距。因此,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优势互补,促进资源渠道的合并,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与发展。线下销售可以加强沟通,为消费者更好的服务,有利于品牌形象的提升。线上销售可以把一些中间环节省去,降低成本。想要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物流是整个销售链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完善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物流管理,使农产品能够到达农村各个地区,降低运输成本,满足客户和农民的需求。对于一些生鲜农产品,也要注重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建立一体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7]。
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电商人才可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首先,政府要加大电子商务教育力度,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在现有的农民中选拔人才,进行技能培训,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充分发挥农民自身优势,降低教育成本。其次,调动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毕业生等创业积极性,培养他们成为创业带头人,鼓励各类人才加入农村电商创业中,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可以为这一领域开设相关专业,调整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乡镇中创立电子商务交流中心,为农民开展培训工作,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帮助农民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市场动态,实现信息互通[8]。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当引进技术人才,建立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农网,便于农民主动寻找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探索新技术、新服务,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良性、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着农民销售观念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特色不强、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标准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渠道,加强物流管理,培养专业电商人才,加强团队建设,才能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更稳健、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