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探析

2020-12-16 22:34丁慧鸽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学分职业技能

丁慧鸽(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重大改革创举和制度革新。中国国务院于2019年1月面向全国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此方案中明确强调,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至2019年4月份,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为“试点方案”),此方案明确强调“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面前全国首批且首次开启5个职业技能领域的试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领域遴选确定了参与首批试点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至此,面向全国的“1+X”试点工作就正式启动了。

■ “1+X”证书制度的涵义

(一)“1+X”证书制度的定义

“1+X”证书制度是指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考核结合起来,“1”是代表学历证书,“X”是代表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国家相应考试被录取后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获得足够的学分,毕业后获得的由教育部门颁发的毕业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各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社会成员及其他学习工作人士职业技能等级的有效证明,主要体现的是各类职业活动所要求具备的综合能技能和素质要求。在甄选职业技能证书的种类时,参考人员可基于专业技术技能(指基于具体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专业基础技术技能(即为专业学习进行准备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指基于职业技能强调学生表达、沟通、交流、工具使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考虑。“X”部分一般包括融入核心专业技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拓展性的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两个部分及内容。而对于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相互关系及影响,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财政部办公厅携手联合面向国内高职院校印发的《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试点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X”证书培训需要结合推进“三教”改革,并由学校统筹,积极有效的使用好相关资源和项目,结合学校教学组织有效实施。教育部职成司的有关负责人强调:“要充分认识到“1+X”试点工作与现有教育教学过程是互融互通、互相促进的,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单独项目”。也就是说,1和X应是相互融合的,要把职业技能证书的标准、要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重要意义

1.“1+X”证书制度有效推动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进程

资历框架(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QF)是指由组织机构的等级以及对符合等级要求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相关职业能力组成,是对各类职业资历统一分级管理的技能架构设计,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基于职业标准的制度规范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符合技能要求且可供社会从业人员参照的标尺,以此为基准,支持各级别各种类资历的无障碍融通与转换。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可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标准对接,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进程。而“1+X”证书制度通过对职业技能证书和标准的分类分级建设,通过借助学分银行的通道,可以帮助学习者实现不同种类学习成果间的有效认证和转换,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建设。

2.“1+X”证书制度是完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职教第20条明确说明,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基于人才培养和建设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教育,而且二者在社会中具有等同的地位,因此,职教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定位。一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都是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色不明显。“1+X”证书制度强调鼓励学生一边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一边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证书,深度对接各类型产业及行业的岗位(群)需求,旨在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1+X” 证书制度试点精准指向“打造学生一技之长”这一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要求,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脱离社会、专业脱离职业、学生脱离岗位”等难题,可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3.“1+X”证书制度是创新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前瞻性举措

“1+X”证书制度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人才培育目标方面,职业教育应当以“1+X”证书作为基础,可以构建基础加职业技能的特色化人才培育模式,取得学历证书是人才培养的根基,而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则是不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所在。在进行课程结构改革之时,在课程内容上要把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在课程评价上将相关专业类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相融合进行统筹安排,实行同步考试(评价),使学习者能同时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技能等级鉴定替代相关课程的考试,将使课程评价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4.“1+X”证书制度是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的重要路径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指出: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同时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点所在。实施“1+X”证书制度根据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通过社会化的机制招募符合职高人才培养要求的基于职业教育的培训评价组织,由本行(专)业具有影响力的培训评价组织联合有关行业、龙头企业、优质院校共同开发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为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提供载体和路径,可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学校加强与社会化机制建设的提纲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组织机构合作,能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益于促进职高人才培养工作与产业人才需求、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高契合度,一来职高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建设能力增长,同时也拓展了学生就业及创业的双向求职能力,使学生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

■ 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及挑战

(一)“1+X”证书制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不够深入

“1+X”证书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设计,对高职院校也是一个考验和创新。“1+X”证书制度不同于高职院校现行实施的双证书制度,双证书制度中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缺乏交叉联系。“1+X”证书制度中要求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融合,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 1 + X 证书制度要求进行融合,将原本独立的两个运行体系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体系,目的是为了快速推进和高效完成综合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进程。怎样将职业技能相关证书的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如何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实施三教改革,这是目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X”证书制度下,学校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大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职业岗位及技能等级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更突出创新型的职业技术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一专多能”。在教学上要积极实行“三教”改革,将更丰富的技术、方法及手段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不间断的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范式和教学手段进行高度适应性的调整及创新。“1+X”证书制度强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可以作为学生毕业时的限制条件,而是因为成为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求职的加分项。如何能够让学生具备自驱型,主动积极的付出时间精力及考证费用获取技能等级证书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待提高

由于体制机制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校企合作总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一方面企业热情不够,参与度不高。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强调:“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补助和相关优惠措施。但是企业以追逐利益为宗旨,社会责任感不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更大程度上追求利益而不会为社会培养人才,很难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开发职业技能标准和进行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考核。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而能够与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的较少,这些行业龙头企业倾向于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选择和职业院校合作的较少,这也导致职业院校在开展“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不能和企业深度合作,影响“1+X”的实施效果和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三)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能很好地满足X证书需求

“1+X”证书制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师资培训队伍,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能力,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就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情况而言,有些学校误认为具备双证就定义为“双师”,而“双证”其实只是“双师”的基本要求而已。有的老师证书很多,但相对而言缺乏实操能力,造成我国高职院校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其实面临严重短缺,这将严重阻碍我国高职教育的积极发展和“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

(四)学分银行建设和推广使用推进过于迟缓

学分银行是教育部推出的全新教育管理制度,通过模拟银行的营运模式,在职校实施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参照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标准认证与严格核查,让学习者在校期间各个学习阶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到更丰富的职业技能,同时获得的学分也能在学分银行进行有效积累和转化。当学习者认定通过的学分积累达到学校规定的数额后,学习者可以此学分作为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有效凭证和依据,对于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学分银行自从问世,一直是举步维艰,在职业院校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究其原因,人们对新生事物不了解不认同是一方面,各级各类教育体系之间条块分割,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 高职院校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的路径探析

《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职业院校是实施方案的主体,职业院校承载着“1+X”证书制度试点所要求的具体任务。“1+X”证书制度现在还处于试点阶段,在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高职院校要认真研究领会“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精神,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协调实施“1+X”证书制度涉及到的各种社会互动或角色关系,使学生个体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达成一种契合。

(一)促进书证融通,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采用国家学分银行的形式进行登记、存储和转化,以此促进书证融通。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区域发展需求,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X证书的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结合、学岗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的东西,需要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过时的、陈旧的内容,仔细研究证书的培训内容化以及对应岗位的职业能力,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这种衔接融通主要体现在:

(1)在对人才培养的标准方面,要结合岗位(群)职业技能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相融合形成人才培养标准,形成职业岗位标准与专业教学内容对接,制定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将X证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化处理,教师应该将职业技能证书包含的培训内容融入到日常学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即将学习者的课程考核行为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行为进行无缝对接,相关课程授课结束后,学生需参加对应等级证书鉴定,鉴定通过后学生即获得了该课程的成绩和学分。例如在《网店运营推广》的课程开发和内容建设上,与时俱进的结合市场真实需求,开发出适合社会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岗位的人才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把学习者需要学习的专业能力巧妙划分成若干个“项目”或“任务”,行云流水的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现中,使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有效衔接市场行业及企业的用人标准,以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快速适应岗位的职业能手为最终目的。(3)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要通过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还要建立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基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融入实践教学项目,建立虚拟的模仿真实企业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4)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上,要推行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儿化、项目化教学,并改革考核方法、严格考核纪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规范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考务手册,明确人员分工与责任,所有的考核过程都要建立规范的文档,并做好文档的整理、归档工作,还要做好考核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1+X”证书制度中的“X”体现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培训,是由培训评价组织作为建设主体主导完成,由培训评价组织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并对X证书的标准质量、声誉负责。培训评价组织的主要职责在于开发前沿学习资源、设计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框架及标准、组织培训与考核、制定考核规则和证书颁发等。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1)要与培训评价组织紧密联系和对接,参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并按照技能等级考核提纲的标准及要求,有效开展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工作,满足当前国内行业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2)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有效的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基于人才培养与建设、技术创新、教研科研、从业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多维合作,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为调动企业参与 “1+X” 证书制度工作,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中指出,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发挥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能承担 “1+X” 证书制度试点任务,侧重考虑紧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企业,一方面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复核程序。此方案明确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收益和责任,可以推动企业的积极性,对于推动“1+X”试点工作有着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此契机,与企业合作成立高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产业学院或校企合作办学,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发展要求,适应新形势新技术发展的变化,同时利用人才、科研优势助力企业的技术研究和项目攻关,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人才困境,实现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三)开展双师型教师建设,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

教师既是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建设的依靠力量,也是开展“1+X”证书制度建设的瓶颈。职业院校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与教改能力,缺乏同时兼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能力,缺乏产业背景与企业人脉是重要影响因素。开展 “1+X” 证书制度试点,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培训技能要求更高,高职院校要加大对“1+X”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的转型。(1)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真正重视“1+X”证书制度。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和辅导加强老师们的学习,使他们深入理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的深刻内涵及需求,深度领会实施“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能全力推动“1+X”的实施;(2)加大对高职院校现有教师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紧密对接专业开发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使老师能及时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技能要求,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3)夯实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多渠道打造优质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实现与企业人员互相兼职,聘请行业企业精英到学校担任兼课教师,同时要求专任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训锻炼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安排教师轮流到企业实践锻炼,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向,提升企业一线生产实践能力。最后,要建立教师权益的保障机制,2019年国家印发的《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试点院校可将教师额外承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工作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全日制学生培养工作量,纳入绩效工资分配因素范围;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承担证书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倾斜”。

(四)推动学分银行实施,规范学分认定、积累、转换机制

2019年初颁布的“职教20条”指出,需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机制,积极探索且建立职业教育的个人学习账号,实现职校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的要求。于2020年3月份,教育部在《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目标任务是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结合“1+X”证书制度,逐步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形成一批学分银行应用模式和典型案例,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逐步探索开展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在实施过程中,(1)高职院校首先应密切联系培训评价组织,根据“X”证书标准、专业的教学标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按照有关规则制定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并在学分银行备案发布实施。(2)高职院校推行学分银行要首先关注职业教育领域的学习成果,以及成果拥有者的需求,推动学习者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对学习成果进行登记、认定、存储与积累与转换,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目前,由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开发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简称X证书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简称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经过试运行,效果良好。高职院校应在职业教育中使用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

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账号,参照学分认定规则,使学生及社会从业人员可以到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进行学习成果登记,按照认定规则来认定学分,进行存储、积累和转换。例如:参加X证书培训的人员可以把他们的证书成果存入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个人学习账号,他们可通过学分银行对该学习成果按标准和程序进行认定,从而免修相应部分院校课程的学分。(3)协同推进本地区有关院校间的学分银行学分互认,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校本专业课程,还可以学习其他院校、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所获得学分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转换为本校学分,并且各高职院校间相互认可对方的学分,使校与校间的学生流动学习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应在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同同类院校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区域间、学校间和专业间的学分互认,拓展校际学分互认的领域和广度,实现优势资源互补。要承认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并可折算成相应的学分。还要加强管理,规范学分互认机制,并加大对学分互认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学分互认工作中来,创造良好的氛围。

■ 结语

在职业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一项伟大创举,意义深刻影响远大,它将大力且积极的促进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改革,能为社会提供大量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认真解读“1+X”相关文件,紧密对接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的各方主体,伴随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依托基础资源,对“1+X”的实施路径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使整个系统更富有弹性和生命活力。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书证融通,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通过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以夯实师资培训力量,通过推进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存储和转换,还要灵活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迎接机遇与挑战,使“1+X”试点工作日臻完善。

注释

1 2019年6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本文是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学分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学分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论学分银行的体系建设及其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