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悦”读,让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数学“悦”读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例谈

2020-12-16 21:26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小学时代 2020年28期
关键词:题目解题创设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施 慧

一、转变理念,认识数学阅读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数学学科存在着一定的抽象特征,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难度,为此,他们是心存抵触的。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容易失去兴趣,消极地对待数学学科。具体表现为他们不愿意解读题目,认为数学题目读不懂,无法理解题意,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存在着以下原因。其一,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题目的解读应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当学生在解读题意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没有引起高度的注意。其二,学生的主观意识所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追求速度,只关注数学符号,对于文字部分选择部分性的忽略,从而导致做题出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阅读,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激励学生,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争强好胜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他们对于外界的评论比较敏感。如果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那么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在这种内在动力的影响下,小学生会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数学阅读活动之中。同时,教师适当地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小学数学中的《图形周长运算》内容时,教师出具题目:某正方形的边长总和为48 厘米,求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是多少?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所学习的知识,那么在解读题目的时候,学生是无法理解题意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帮助他们了解各种概念的定义。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严厉批评他们,而是有耐心地帮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习的知识。

三、有效提问,锻炼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的交流互动。良好的交流互动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正所谓交流是沟通的桥梁,交流的媒介则是依靠语言。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思维将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下。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解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传统的课堂交流往往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种交流互动较为生硬。高效的课堂交流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开放性的交流环境。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数学阅读活动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来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获得更强的感悟,对于数学交流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有着一定的帮助。

四、创设情境,提高阅读实效

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尚且不成熟,无法全面分析问题。当学生遇到一些较为抽象或者难度较高的内容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性放弃。再加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和乏味性,教师干巴巴地讲授很难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此,教师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导他们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生活化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影视资料创设情境法等等。以《平移和旋转》的多媒体教学为例,教师如果采用语言讲授的方法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图形的运动方式。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学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图形的运动方式。图像运动相比于文字表述,显然前者的教学效果更加出众。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良好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解题效率,为此,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

教师想要提升数学阅读的成效,应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其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其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激励的学习方法、开展有效的提问、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才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

猜你喜欢
题目解题创设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