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罗春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贴合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综合进步的课程,要真正发挥课程价值,就需要从学生的童心出发,打造富有童真趣味的课堂学习模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润泽童心,把学生推到一个更高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顺利开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而教材无疑是最为根本和必要的教学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把学生带到更高学习层次的依靠。于是教师要积极激活教材,激活学生的童心和活力,把学生的童心作为出发点,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富趣味性和儿童化,给学生的课程探索提供巨大的动力。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重要成果,给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正确的方向引领。由于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辅助条件,任何课程的组织实施都与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密不可分,所以教师要积极分析并把握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特征,以便提高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教材的编排特征。一是从教材内容编排角度出发,做到了从儿童兴趣出发。儿童拥有和成人截然不同的需求与特征,其本身包含着丰富的价值与内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以往相比,增加了很多歌谣与连环画的内容,在表达话题时,所选择的语言方式以及对象也都面向儿童,考虑了他们的心理与个性特点,彰显了从儿童出发的思想,也牢牢把握了儿童的兴趣爱好。二是从教材的思维逻辑角度出发,做到了把儿童认知作为切入点。统编版教材在实际编排过程当中顺应了儿童生活和成长,把握儿童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梯度呈现,通过不断深入与过渡来引导学生道德成长,并逐步和生活关联,让学生把课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三是从教材对话形式角度进行分析,做到了从儿童活动出发。教材既是教学内容载体,又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特别注意对话形式的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做到了从儿童活动角度出发进行对话形式的设计,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智慧与思维的提高。基于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教师要把用好教材作为重要内容,并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保护学生的童真童趣,尊重学生的内在规律和认知需求。
1.关注学习基点,重视生活体验。打造富有童真童趣的教学课堂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尊重学生童心和内在规律的表现,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的必要支持。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必须把学习作为核心和重要起点,而且教师也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这个起点上,让学生将自主学习变成一种内在需要,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体现出知识学习的应有价值。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时,教师首先需要立足学生学习这一起点设置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有效激活教材,唤醒学生的童心与童趣。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说说每一天自己是如何做到整洁的。在提出了这一问题之后,学生会积极回想自己的起居生活,说每天自己会洗脸、刷牙、洗手等让自己保持整洁。而学生通过这样的回想,也可以进一步意识到保持整洁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本课主题有关的图片,比方说边看书边吃东西、吃完东西之后不收拾等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一现象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整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学会进行迁移。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活力,在用好教材的同时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兴趣爱好,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健康卫生知识闯关、情境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当中掌握整洁的方法,进一步充盈相关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亮出真我,展示童心。
2.提供体验机会,充分润泽童心。教师要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润泽童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给学生打造高质量的童真课堂,就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学生的经历涵盖经验参与、同伴对话、资源共享等,学生只有在充分经历和加深体验的情况下,才能够对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识有深入的理解,避免在学习和理解当中停留在表面上。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这样既能够保护他们的童心和童真,也能够让他们的成长获得更多的启发。例如,《上课了》一课的重点在于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听课习惯,给学生适应和创造新的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对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每日都在听课,但他们是不是会听却是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可以安排情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获得深刻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回答问题前先举手,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思路清晰。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会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公共意识培养。
3.基于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活动。为了激活教材,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润泽童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了解学生的见解与观点,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感受到乐趣。尊重学生童心和童真的课堂不能是一味关注教师价值理念灌输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改变灌输式教学理念,不再将成人思维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尺度,而是从学生的童心出发,充分考量学生的年龄与身心特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当中加强分享,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上学路上》一课最后的模块是“交通信号要知道”,让学生了解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可以从童心出发指导学生互动交流:你在上学路上看到过哪些交通标志?你知道这些交通标志的意思吗?看到交通标志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做?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学生间可以分享实践经验,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研究讨论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明确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顺利获得并内化了道德与法治知识。
任何课程教学都需要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考量学生学习需要,同时还需要把学生的内在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始终保持强烈热情。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师要坚持童趣教育原则,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征,运用极具童心童趣的语言与教学活动,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要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润泽童心,并为学生的成长进步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