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产业兴农的思考与探究

2020-12-16 17:53郭翠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上党兴农农产品

郭翠红

(长治市上党区农业农村局,山西 上党 047100)

随着产业兴农战略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困难。文章以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推进的“3111”产业兴农工程为着眼点,分析产业兴农战略措施的成效、困难与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产业兴农成效显著

上党区实施“3111”工程后,截至2019年底共完成农业调产任务4 666.67 hm2,其中新发展干鲜果0.2×104hm2,中药材 33.33 hm2,蔬菜 33.33 hm2,油用牡丹 400 hm2,其他为油葵和生态林种植。以种植富士苹果、玉露香梨、核桃等优势品种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旱地西红柿、红尖椒、葡萄、油用牡丹、油葵等特色农产品,每个镇都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种植结构。两年来农业调产(种植类、“三品一标”认证、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创建)奖补资金超过8 000×104元。同时把农业调产与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结合起来,调动农业调产实施单位投资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积极性,加大在政策、资金方面扶持力度。2018年重点打造了以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天康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200 hm2绿色蔬菜(食用菌)封闭示范区,2019年创建以神农生态园为龙头的200 hm2绿色干鲜果封闭示范区,并围绕果树、蔬菜、小杂粮等产业,以示范合作社为引领,采用“1+2”发展模式(即1个龙头合作社联合本乡镇相邻2个合作社形成“千亩示范片”)(1亩=0.067 hm2,下同),分别在南宋乡、西池乡、北呈乡建设了3个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千亩示范片”;在其他乡镇建设了5个示范园,1个示范乡镇(八义镇),3个示范村(荫城镇琚寨村、中村、北呈乡须村)。在示范区内围绕有机肥替代、病虫害绿色防控、农机农艺融合配套、绿色种养循环等内容开展示范推广,努力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总结一套分作物、分种类、可推广的绿色有机旱作技术集成模式。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振东、潞卓、日益康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稼保农业、楠莎姆、红都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全区农产品加工销售额达到38×108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新增绿色食品认证品种9件。在全区范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620 hm2,培育农业产业园52个,努力把上党区打造成了大花园、大果园、大游园。

2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上党区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资源利用不高、农业优势不大、农村无人种地、增收渠道不多、产业效益不高、环境条件制约等难题。

2.1 产业化层级偏低

在长治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全区各乡镇都在积极推行“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但在特色农业开发上缺少优势,优势产业规模不大,特色农产品质量、产量、影响力有待提高。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也制约了农产品集中开发和经营,规模化效应低。再则受资金、技术、市场影响,许多地方对特色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少、综合开发利用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利润空间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商近些年来逐渐兴起,但相应的与之相匹配的农产品销售以及物流运输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难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

2.2 结构存在同质现象非常明显

农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规模化生产基地不多,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2.3 科技支撑不足

高素质人才匮乏,研发能力不足。农民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对特色农业开发信心不足,不愿意在农业生产、加工设备上投入过多资金,同时很少有企业和组织愿意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市场信息化服务中来,加上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支持能力弱,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完善。

2.4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发达城市和中心城市转移。这样导致农业劳动力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务农劳动力的素质出现结构性下降,留在农村的从业人员出现了以老人、儿童、妇女为主的人口结构,导致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需求缺乏,农业生产的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突出,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推广。

2.5 品牌竞争乏力的难题尚未冲破重围

品牌建设力度不强,并未形成强有力的拳头产品,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市场影响力不大、占有率不高。

3 对策举措

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处于基础位置,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推动力。启动产业振兴引擎,夯实经济基础,乡村振兴必将驶向快车道。

3.1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自身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品牌化管理的标志和必由之路。瞄准餐桌、厨房大需求,推动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效益价值链。构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有多种方式,可催生出许多新兴业态。以农产品为依托,加强农商互联,提速生鲜物流、配套网络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可激活农产品活力。依托农村绿色产品、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已成为上党区乡村的新兴产业。创新农村“互联网+”、“旅游 +”、“创意 +”与“康养 +”等新业态。以农业科技园区、加工园区为载体打造融合发展区。让农民参与三产融合发展全过程,分享发展成果。

3.2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引导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聚集区,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注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展适度规模生产和全产业链经营,有效扩大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农贸会、展销会等渠道,提高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产业。上党区西池乡通过发展菊花产业链、上党区南宋乡通过发展油葵产业链、上党区东和乡通过发展樱桃产业链、上党区荫城镇通过发展旱地西红柿产业链,成功走出了特色产业兴农富民的成功之路

3.3 强化科技支撑

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等研发应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围绕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实施种业创新、智慧农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科技研发,组建“农科院+政府+企业”的产业技术团队,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4 加快培育高素质涉农人才队伍

产业的发展,关键靠人。大力实施返乡下乡创业培训专项行动和引才回乡工程,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学院,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5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富有挑战性的高薪制度,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青年、海内外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大军中来,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三农人才队伍。

3.5 强化品牌引领

高质量发展为品牌建设提供新机遇。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政府部门积极扶持品牌,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上党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加大品牌整合和营销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

一张蓝图干到底。正如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重农强农的号角已经吹响,上党区农业农村局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三农”工作大政方针,撸起袖子加油干,千方百计把“三农”领域的事情办实办好,坚决守住“三农”战略后院。

猜你喜欢
上党兴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躬耕麦田 为农兴农——山西农业大学小麦栽培团队的科研故事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上党地区民间音乐调查报告
广西农业工作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