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0-12-16 16:17:16韩笑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金融学建构主义货币

韩笑(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引言1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2010 年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为470.1 万人,2018 年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达到699.3 万人,十年间增长300 多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0 万。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1 亿元,其中金融业的增加值为77077.0 亿元,仅次于工业增加值和批发零售业增加值。2019 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指数(上年=100)为107.2,在所有行业的占据第一的位置,高于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的106.1。随着金融业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金融业的生产总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重,增速越来越快,金融专业在近十几年中成为了热门学科。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 年的股灾以后,人们越来越注重金融知识的获取。《金融学》作为金融知识的入门课程,趣味性较强,也更加受到关注。随着国内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金融扶贫的应用和对国外经济形势的关注,各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将关注点放在了《金融学》等基础学科上。

《金融学》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近年来,跨学科课程的兴起也使《金融学》成为了一些非经管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这门课程在黄达教授(2015)[1]的经典教材又称《货币银行学》,因而我国大部分本科课程的《金融学》是学习以货币和银行为主线,研究货币和银行运行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以黄达教授的《金融学》教材为例,主线内容主要为货币、国际货币体系、信用、利率、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货币均衡和宏观政策、金融发展与稳定机制等内容。其中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属于货币相关内容,货币和信用的从无关联性到紧密结合的统一过程形成了“金融”的范畴,后续的内容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讲述的。

《金融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课程,比较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对学习《金融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对《金融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可以基于建构主义,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与现实脱节,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经验上对一件事物能衍生出不同的解释和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为两个方面即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个体建构主义强调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保持较大的连续性,新旧知识能够互相渗透,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丰富的框架体系。个体建构主义在教学中主要应用于探究式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更倾向于学习的合作性,强调在学习中应关注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机制,在支架式学习或者情境教学中,强调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在一定的真实场景或教学情景下,将知识与现实情境联系在一起,以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翻转课堂、慕课等模式盛行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我国的一些学者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在金融学建构主义学习观方面,刘晓宇(2015)[2]认为应该基于建构理论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应在金融活动中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张薇薇等(2016)[3]在探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的应用中提出,作为高校教师,应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连贯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屈晓娟(2014)[4]认为在电子商务课程中,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需要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拟解决的教学问题

《金融学》与电子商务等应用型学科的课程相比,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需要激发课程的应用能动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开设了《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相关理论课程,但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开设实验实践环节的大部分学校中,只是依靠一些模拟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实践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在有限层面上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无法给学生构建一个现实情景,无法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论知识,达到实践教学目的。因此很难培养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于老师的讲授,通篇枯燥的理论讲授会使学生很难专注地学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无法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从知识应用方面而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和全球金融业蓬勃发展,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技术不断创新,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金融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金融安全稳定的重大问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能代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社会更需要培养的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学习目标无法形成培养符合时代需求人才的系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合作性、情境性。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掌握中不断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同时也应和其他学生、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构合理的教学情境,使知识能够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了解感知,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客观存在,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金融学》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通过对教学评价方式、模拟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使学生能积极应用金融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一)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在线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尤其是今年,很多面授课程无法进行,而在线课程和线上教学平台的发展解决了面授课程的空间和时间的桎梏。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MOOC 平台等给学生分享优质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在制作课件时,利用哔哩哔哩等学生喜欢的视频平台,插入一些动画提升学生的兴趣,更好地传递知识,使学生根据视频中有的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完成探究式学习。

(二)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金融学》课程的考评,主要是依赖于期末考试的分数和出勤情况,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因此,基于个体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应鼓励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金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如设计课前展示的教学环节,将4-6 名学生分为一组对当下热点金融问题进行讨论,上课前每组每名学生进行15-20 分钟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旧知识的应用,并相应地引入新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连贯思维。最终将此部分作为重要的评分依据,从更完整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三)设计相应的模拟教学环节

大部分学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实训软件较为陈旧,或只是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实验教学环节。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依托现有的教学设备和虚拟仿真软件进行训练。如在学习商业银行时,依托银行虚拟仿真系统进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的操作,使学生更加了解商业银行不同业务的特点。在学习货币章节时,用真实的货币进行流通支付,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掌握货币的职能。在这样的模拟教学环节中,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的作用。

结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适宜应用于本科及以上的教学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注重客观存在的知识,更强调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学习者应在学习已经存在的知识的基础上,在现实情境中掌握并应用。作为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书中的抽象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具体的知识经验,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培养具备创新性和应用性思维的高校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学建构主义货币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英语文摘(2021年6期)2021-08-06 08:40:36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古代的货币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6
古代的货币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55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消费导刊(2017年18期)2017-01-28 10:10:50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