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经济发展与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

2020-12-16 16:17:16王平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营销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业绩高质量经营

王平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然而经济发展又出现新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成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不平衡是多方面的,既体现为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体现为产品供给和需求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不平衡。以上问题都是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对此,2014 年5 月提出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本质是提高质量和增加效率,要求放缓发展速度、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转向创新驱动,核心与重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后党中央明确将这一转变作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本文聚焦高质量经济发展视角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提出业绩评价新理念与新内容,为完善现阶段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970 年末,国外经济学者开始研究业绩评价理论,此时业绩评价主要用以分析企业传统财务指标。1990 年后,国外经济学者认为业绩评价理论不仅要反映过去经营业绩,更要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或趋势,需要引入创新能力、企业学习、企业流程以及企业战略等非财务指标对原有业绩评价理论进行补充,构建综合业绩评价体系。Asbjorn Rolstadas(1998)指出未来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客户导向、流程导向,追求绩效考核与生产效率考核。之后,Asbjorn Rolstadas 构建了经营业绩评价模型,从效率、质量等七大方面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PV Veen-Dirks 和M Wijn(2002)认为在经营环境变化快、竞争激烈环境下的企业,更应该关注非财务指标。

随后,业绩评价理论由美国传入我国,国内学者早期研究多在介绍和学习这套业绩评价理论。吴正杰、宋献中(2011)认为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激励,业绩评价体系受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系统影响日益增大,企业应谨慎调整业绩评价指标,保持企业战略稳定与员工成长稳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学者对业绩评价理论学习的研究越来越透彻。诸波、干胜道(2015)将企业战略管理视为动态管理过程,因此与战略管理相对应的企业控制系统也是动态系统。管理者需要对外界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保持敏锐度,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目标与控制系统。我国经济结构、社会文化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经济发展视角下经营环境改变

高质量经济倡导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理念。

第一,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创新。只有企业进行技术、文化、观念、组织等多方面创新,才能适应目前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因此,在高质量经济发展时期的创新应当包括企业技术、文化、观念、组织结构等方面创新,只有实现各方面的创新,才能形成我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绿色。只有实现绿色发展,治理污染,才能保证人类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解决资源短缺这一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即生产污染的排放速度如何小于自然对污染的消化速度、如何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等,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优先解决以上问题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发展规律组织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平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大,沿海与内地经济差距也较大,同时城乡经济差距也较大。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重点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的不协调问题。我国早已是世界工厂,制造业体系健全,产能庞大,然而规模虽大却不经济。相关学者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大量过剩产能,没有消费者市场;然而消费者大量购买国外品牌,有效供给不足,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这就说明我国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存在错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基于此背景提出的,通过协调供给与需求市场,从供求平衡的角度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高质量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供给与需求的协调,还包括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第四,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开放。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化经济的受益者。开放可以实现高质量经济的内外联动。联动具体指的是企业之间的联动,所谓开放,即“走出去”,“引进来”。走出去,指的是发挥我国企业的长处,并借助国外市场与融资平台作为跳板来壮大本土企业。引进来,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吸引全球优秀企业入驻本土,增加就业,培养国内企业竞争意识,为国民经济增长做贡献。对本土企业来说,应该拥抱开放经济,整合国内外有效资源,培养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中去,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第五,经济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共享。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存在全民共识,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等业务发展较快,共享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张名片。最早在改革开放时,我国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体现了共享的理念,让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来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2020 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决胜年,先富裕起来的人民应积极在全社会提供劳动岗位,帮助国家清除绝对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在我国受众颇多,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本质与内涵。

综上所述,创新发展重点在于形成我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重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速度与质量、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开放发展重点在于“走出去,引进来”,共享发展重点在于信息与财富的共享。

高质量经济发展视角下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内容改变

依据前文分析的高质量经济发展视角下企业经营环境改变后,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内容也应作如下调整:

第一,创新评价与核心竞争力评价。创新评价可以用专利数量、研发费用投入等指标进行评价。通常认为全面创新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可以使用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核心技术人员数量、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数量等进行评价。

第二,结构评价。具体评价应该包括五大内容:首先,去产能。通过转让去除剩余产能,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提炼出指标进行评价。其次,去杠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与行业水平,拟定合适的杠杆率,划定杠杆区间,从而控制企业高杠杆风险。再次,去库存。库存积压、滞销,属于无效供给,可以将每年去除无效库存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降成本。可以使用成本费用降低率作为评价指标。最后,补短板。企业识别短板后,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必要措施进行弥补,同时拟定考核指标。

第三,绿色循环发展评价。绿色循环发展评价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包括企业形象、绿色竞争力等指标。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与行业背景,自行选择相关业绩评价指标。

第四,开放与共享评价。开放评价不仅仅指企业走向国际化,企业内部、同行业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应包含在内。开放评价可以使用企业对外投资金额、企业影响力等指标进行评价。利益共享评价主要评价是否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可以使用股东报酬率、管理层与员工薪酬激励制度、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每年上缴税收数额等指标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业绩高质量经营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上海建材(2019年5期)2019-12-30 06:30:00
主要业绩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