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玲
(辽宁省瓦房店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116307)
霉菌广泛分布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尤其在养殖场,由于饲料营养丰富,如果环境条件控制不佳,非常容易引发霉菌污染。霉菌毒素具有抗营养作用,能降低饲料原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对养殖业来讲,霉菌中毒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防控议题[1]。为了能帮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本病,下面就其危害及防治和大家交流。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种类至少有300种,其中临床最为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及赭曲毒素等。黄曲霉毒素可造成猪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减缓,料肉比升高,免疫力下降,肠道出血及肝细胞坏死等[2]。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能导致母猪发情不规律,假发情率上升,配种成功率下降,妊娠母猪还会导致流产、早产和木乃伊胎等。T2毒素能破坏猪的淋巴系统,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对生殖系统也会造成长期危害,母猪不孕、流产率大幅上升,有些中毒猪还表现肠道出血。呕吐毒素主要作用于消化道,猪中毒后会表现厌食,采食后频繁呕吐,粪便干燥,生长发育受阻。赭曲毒素主要引发动物免疫功能抑制,肝组织受损,肾脏肿大出血,母猪流产,还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高温高湿环境非常利于霉菌滋生,饲料生产前一定要对原料进行把关,尤其是玉米原料,霉菌超标、水分偏高的玉米不能制作饲料。储存饲料及原料的仓库要通风良好,相对湿度不宜高出45%,料垛与垛之间至少留出90cm距离,地面铺上具有隔潮作用的塑料布。使用全价料的猪场采购饲料时要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不要受饲料厂家促销影响囤货过多,过期饲料禁止饲喂。
脱霉剂主要以吸附性强的物质为主要成分,兽医临床最为常用的为蒙脱石,临床以0.05%~0.1%的剂量长期拌料使用,能显著减少本病的发生。有些霉菌污染严重的猪场使用脱霉剂的同时还需使用解霉剂,如葡萄糖氧化酶等,葡萄糖氧化酶在进入肠道后能分解肠道中的葡萄糖,得到产物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物质,很快分解为水和单原子氧,这个单原子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将霉菌毒素氧化降解,从而避免危害机体。
由于霉菌污染在养殖场非常普遍,尤其是对于隐性中毒的猪群,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呈慢性发病状态,不易发现,造成很大的隐性经济损失。笔者建议要想杜绝霉菌的危害,猪场必须建立自己的霉菌防控体系,所有饲料原料采购时都要进行霉菌检测把关,成品料定期进行检验复合,防止在储存过程中发生霉变。定期检查料槽、料线、料仓,及时清理霉菌污染的饲料。水线建议每月清洗1~2次,霉菌毒素可被碱破坏,对氧化类消毒剂敏感,故可用氨水溶液或3%浓度的双氧水溶液浸泡,之后再用清水彻底冲洗。
治疗本病首先应停止饲喂霉变饲料,保持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卫生,防止治疗期间再次感染[3]。发生霉菌中毒的猪需要及时将体内的霉菌毒素解除,可通过大剂量饮用葡萄糖氧化酶溶液来治疗,一般使用5万IU/kg规格的葡萄糖氧化酶制剂产品,以1%的剂量溶解于饮水中,连续饮用3d,症状可很快改善。霉菌中毒的猪大多肝细胞受到损伤,免疫系统也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治疗时还应加入保肝和提升免疫力的中药,如茵陈、五味子、黄芪、柴胡、板蓝根等中药共同煎服。有些因免疫力长期低下而发生细菌感染的病猪,治疗时需配合广谱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土霉素、恩诺沙星、氨苄西林等,以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母猪发生霉菌中毒时,先通过调理和治疗看能否使其正常发情、受孕周期,如果发情周期仍然紊乱或屡配不孕,则表明母猪的生殖系统已遭受严重损害,相关组织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功能难以恢复,此时建议放弃治疗,当作普通育肥猪出售,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动物一旦发生霉菌中毒,体液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B细胞、T细胞等,其吞噬、呈递和转化作用将会减弱,免疫力下降后,机体内的条件致病菌及环境中的野毒会乘机入侵,从而导致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另外,发生霉菌中毒的猪,机体对疫苗抗原的反应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很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故临床一定要重视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