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因它具有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存放分散、单位价值较高、与日常工作活动紧密联系等特点,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安全和完整。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是单位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单位自己的使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有资产根据其存在特点可以区分为固定和流通资产两种形式,本文所讨论的资产形式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用于开展经营活动的机械、用具以及一系列相关物品等等,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固定类资产形式。这一类资产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相当于其有效展开工作的“资本”,同时也是我国建立新型社会的“资本”。现阶段,随着国家建立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观念提出,事业单位对如何有效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本”展开了研究,希望可以预防国有资产的浪费现象,最大程度将其利用价值开发出来。
然而截至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合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上依旧略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些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分配利用方面还没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仍旧秉持传统观念在进行管理。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一些损坏用具也无处进行申报处理,更没有相关部门主动对其进行维修负责,长此以往,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管理工作混乱,无法有效地将目前单位的固定资产梳理出来,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开展。
为此,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固定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并优化资产配给形式,同时制定成熟完善的管理体系,多方位开展对资产的管理维护工作,以此在保障固定国有资产利用率的同时,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发展,从而整体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并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浪费现象。并且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监管力度,在上级政府的主导下,定期对各级事业单位的资产现状进行监督与管控,一旦发现存在资产分配不合理甚至浪费现象,需要立即责令管理人员进行整顿,同时做出相关批评处理。此外,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加强对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使其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工作行为,并强化其责任意识,以此来整体提高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效率。
国家关于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有的资产使用年限时间过长,有的资产使用年限过短,造成资产在使用中存在矛盾。比如,电子产品使用年限为六年,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用心管护使用、不是特殊需要,电子产品可以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继续使用。电子产品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味追求产品速度的更新,就不会考虑产品是否继续使用。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会根据资产使用年限到期后申请报废处理,重新购置。同时这部分资产因着使用年限问题、使用不当原因,在还可以使用情况下,就被废弃了,而每个部门每年还会或多或少重复地进行资产购置和报废,实实在在说是一种损失和浪费且这部分资产是资产使用率最高的部分。办公家具使用年限需要达到15 年,而皮革产品的资产,在实际中就不符合实际情况。办公室的沙发在使用达到10 年后,在经常坐的位置就会出现掉皮的现象,而且面积越来越大,其他部分也陆续出现裂口的现象,却无法修补。二是办公座椅在使用到7 年是也出现这种情况,开始大面积掉皮,直到露出底布。且椅背经常与墙体摩擦,也出现掉皮现象。这些家具使用年限如果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恐怕会面目全非,早已不能继续使用。且这些家具当初购置费用不是很高,如果进行维修,有可能这部分维修费用会比原来购置费用要高,这种情况是进行维修还是另外购置?因资产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却已不能使用,但又不能进行资产报废处理,从而造成资产闲置待报废,且要保管该资产,以备资产盘点,保证账实符合,但实际是资产账面价值虚增。如果重新购置,在单位没有增加新人的情况下,重复购置该资产,从表面上看会形成资产的浪费,资产支出增加,资产账面价值增加,但实际却不是这样。如果申请报废处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根据固定资产报废的要求一是资产达到使用年限,二是提前报废需要说明理由,并且需要相关部门或人员出具证明,可是这个部门应该是哪个部门,确认提前报废的标准又会是什么,这都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或要求。网上可查的或是交流的大部分是关于房屋、车辆、电脑耗材、机具设备等维修的一些具体规定、处理意见、账务处理,有时也能看到关于沙发等家具维修内容,但是关于事业单位办公沙发、办公椅资产维修却没有具体标准。
建议针对不同部门,对电子产品细划,制定不同行业部门的折旧年限,对于皮革类的制品制定相应的使用年限及维修标准,使得产品高效使用,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
有些单位因着一些项目的要求会采购农机具,采购这些农机具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推广新技术,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务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这部分机具价值很高,如果农民购买的话,即使国家有相应购置补贴政策,在资金上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且这些机具使用只是在春天或是秋天有一个月或是20 多天的作业期,其他时间都会处于闲置状态,还要修建库房来保管维护农机具。而单位购置这些的机具就为农民朋友解决了这些难题,一是解决的资金购置的问题,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二是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增加收入;三是项目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引导农民朋友认识新机具,接受新机具,使用新机具。四是新机具推广时,农民朋友在没看到具体经济效益前也不会轻易使用,这些机具推广需要几年时间。单位机具购置出租补充了这部分的短板,让农民朋友认识,拿出一部分作试验田,在取得效果后,他们就是最好的见证,也会带动其他人来使用这些机具,起到推广宣传的作用。
出租机具是好事,使农民朋友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出租单位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单位职工了解机具构造,掌握操作流程,一般维修等基本维护能力。这既可以保证机具出现问题能够给予正确指导,也能对出租收回后的机具进行检查验收保养,保证机具能够长时间进行有效机械作业。可在实际中对于这部分机具使用、保养和维修不到位。主要有几种原因:一是机具租金不高,对使用者来说没有负担。此项租赁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最优惠的政策,既能使用新机具进行农机作业,又不需要支付大额资金去采购机具,也不需要后期的保养和入库管理,还可快速地完成春耕作业或是秋季收割作业。二是使用人责任心不足使用不当。对于机具的使用大同小异,基本上的操作都会,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对于新机具操作者只考虑到作业速度,每天产出量是多少,却不会关注机具在使用中出现的小故障,小瑕疵。这其实也是通病,都认为是租来的,使用以后就不用管了,只要手中机具好用就可以,不会对机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遇到不相当的地块是否能小心地应对,操作台的高矮是否合适等,这些都会对机具有一定的损伤,但暂时不会影响使用,可随着机具使用年限越来越长,出现的问题就明显了。二是机具收回后,进行检修保养,开始时费用不大,但是随着使用年限增加,一些主要部件老化,需要更换新配件,机具原本价值就高,其中部分零部件价值也不低,甚至超过机具租金。且这部分维修费用也会不断增加,机具出租收入会不断减少。
建议对于机具出租,一可以提高机具押金对机具租赁人有一定的约束力,同时要求租赁人要合理使用农机具,在回收时会有专业人员对机具进行检修,如果有损坏,需要租赁人按价赔偿。二是本单位自行推广作业,这样可适当减少机具的损耗,取得的收入上缴财政。三是单位之间平行调剂,资产进行划拨,保证资产的高效使用率。
这些问题只是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新的情况,这也需要单位在管理中结合实际不断更新,不断改进,适应新情况。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让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管理费用最小化。同时,提高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是一项持久且缓慢的工作,相关部门应当在稳中求胜,切不可不过于急切的盲目开展工作,应当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协调,同时结合当前阶段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展开研究,寻找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程度。并且加强对单位职工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单位职工自发的意识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性,从而在积极配合事业单位开展工作之余,使事业单位进一步发挥出国有资产的社会价值,为单位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