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

2020-12-16 13:51:47罗沛全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营林林区杂草

罗沛全

(和县北山林场,青海 海东 81O800)

1987年夏季发生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的巨大森林火灾至今仍让我们记忆深刻,是新中国70年历史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火灾,火灾面积超过1800万亩,大火使数万人紧急转移,200余人不幸葬身火海。火灾过后的大兴安岭森林覆盖率下降到61.5%,动植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鉴往知今,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森林火灾呢?

1 营林建设措施的概念简述

营林建设是个相对复杂建设过程,在建设初期首先要做的是设计防火方案。防火措施是建设的重点,其中防火通道的建设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对较大面积的幼林而言,防火通道是避免或减少幼林成林后阻挡通道顺畅的关键措施,对森林防火减灾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营林建设过程中往往首先考虑的就是防火通道设置的覆盖率,根据地形、地势等地理条件设计防火通道的长度和宽度,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起到防火效果。另外,在设计火灾扑灭方案时,一般以阻隔带的分布和路线规划作为行动的基准。其次就是检查林区的潜在易燃物,这对减少林区火灾的发生率有重要作用。在营林初期建设工作基本结束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林地割灌工作。割灌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持森林的透光性和减少林区可燃物,是林区防火的有效措施。依据各地营林建部门的清理规划方案,为幼林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大程度上减少易燃物品的存在概率。最后就是清理营区杂草。这是整个营林工作后期的重点工作内容,营林土地软硬度适中,且土壤含水量较大,人类活动相对较少,这都为杂草生长提供了天然的生长环境,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杂草种类多,且长势凶猛、面积较大,不仅会抢夺幼苗的生长资源,由于其干燥、可燃的物质属性极大增加了火灾的发生概率,对林区安全会造成严重隐患。清理营林杂草的时间全国时间差异不太大,一般都将清理时间设置在8月中下旬,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是杂草生长的衰亡期,可以防止被清理的杂草二次生长,将对营区林木的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秋季气候干燥,杂草也开始变黄变枯,是非常容易着火的时期,将杂草在秋季到来之前清除,无论是对林区树木成长还是降低林区火灾都有重要意义。

2 森林火灾的原因分析

森林防火是一个长期的重要工作,不可忽略[1]。森林火灾一般分为天然火灾和人为火灾两类,天然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度过高或是由雷电引起的。因此在温度高、气候干燥的季节以及雷电天气是防范森林火灾的重点时期,这类火灾不同于人为火灾,如果缺少人类的干预措施,一旦发生往往是一场大灾难的开始,有可能会对林区造成毁灭性灾难。人为火灾不同于天然火灾受气候和天气的影响较大,人为火灾的发生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多是在重要节假日,如春节、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类火灾主要是由人类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引起的,比如我国清明节有焚烧纸扎拜祭祖先的传统,而许多墓园都建立在山间,甚至一些私人墓地在森林深处,一旦焚烧的物品引燃杂草势必会引发一场巨大的森林火灾,这种由于人类活动和社会风俗习惯引发火灾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春节鸣放鞭炮礼花、春天郊外踏青旅行露天烧烤、婚丧嫁娶的礼仪性爆炸物品等都是可以引发火灾的潜在因素。但总体而言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火灾往往能被迅速发现,因此造成的火灾规模和结果相比于天然火灾要小很多。

3 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3.1 建设林区时就要充分考虑到防火因素

不合理林区建设规划不仅不利于林区树木的生长,也是造成后期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火灾扑灭工作也会造成严重的阻碍,比如不合理的防火通道设置会极大增加火灾扑灭工作的难度。而好的规划工作会给林区发展和火灾扑灭工作创造许多优势条件。林区建设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造林整地,这是林区发展的基础。一些交通较为偏远且郁密度较高的林区,长时间的自然生长会使地面堆积大量、宽厚的枯枝败叶,这些枯枝败叶本身的燃点比较低,一旦遇到天气升温或雷电天气,很容易就引发一场大型火灾。造林整地工作的目的就是及时将这些易燃物质清除,最大程度的降低潜在火灾因素的威胁,提升森林的防火能力。其次就是割灌工作,割灌工作就好像是林区的体检,是林区成林后重要的后期管理措施。林业人员在工作中为了提高幼林的成活率往往会进行精细化管理。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之细心地照料措施,使得林区树木茁壮生长的同时,伴随着的是林区杂草茂盛。在进入秋季以后,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气候干燥,杂草的变得干黄枯萎,极大增加了火灾的发生概率。割灌工作的目的正在于此,通过一场近似外科检查的行动,将杂草及时进行清理,减少林区存在的可燃物的数量,从而达到提升森林防火能力的目的。最后就是科学的设置清理时间。清理时间如果设置的不合理,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清理时间设置的过早,杂草发生二次再生的可能性会非常高,不仅增加了清理工作的难度和任务量,还增加了难以控制意外火灾因素。反之如果清理时间过晚,一方面会对幼苗生长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杂草的清理量会急剧增加,一旦不能如期完成清理工作,同样会增加发生火灾的概率。林业部门一般在规划时,会从经济的理念出发,寻找一个既不对幼苗产生太多影响,又有利于杂草清理工作的时间,这就是选择在8月中下旬的原因。另外,单一割灌方式也会影响清理进度,割灌方式可以采用带状割灌或全面割灌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比较起来全面割灌的防火效果要好于带状割灌的防火效果,但采取全面割灌的方式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成本极大。所以,在割灌工作中带状割灌的应用更多,所谓带状割灌即指在靠近人类活动场所的边缘地带,修建一条宽度在150m~200m间的带状区域,通过清理带状区域的可燃物,起到防止火灾扩散,进而造成大规模森林火灾。

3.2 科学规划森林的构成

不同的树木燃点不同,如果能在造林初期考虑到利用不同树木燃点不同的性质,科学规划林区构成,尤其是防火林的规划。比如乔木的外貌多高大壮硕,加之树叶和树冠的阻挡,树高林密之下,林间的光照少、气温低、空气湿度大,并不容易引发火灾。根据一项对国内外森林火灾的成因研究发现,森林火灾发生的起点多位于荒山或草坡。这些区域的植被以乔本科的杂草为主,且灌木丛比较多,加之良好的通风条件,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绝妙的地点。火灾这类地区发生后,借助地形优势和风的作用逐渐向森林蔓延,从而引发大型森林火灾。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在森林中的一些区域种植一些与临近树种燃点不同的树木,既增加了森林的覆盖率,又提高了森林的防火能力。另外,林区工作人员在林区巡查时,对林区内存在的大面积杂草、灌木区域作出标记,通过移栽树种或其它方式,种植一些不易燃烧的树木,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条件,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以森林火灾较为常见的东北地区为例,此地的森林群落主要分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三类。其中落叶林和针叶林本身的抗火能力并不强,而针阔叶混交林的抗火能力要高一些。因此,在保证森林内部生态环境和植物适应性的前提下,通过人为的制造一些针阔叶混交林带,会极大的提高森林的抗火能力。对于建设防火林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选择耐火性能较强的树种,再集中进行种植,建立一条天然防火带。建设防火林带所选择的树种多具有树冠大、含水量大、涵养水源的特点。一般防火林为了发挥对火势蔓延的阻挡作用,建造宽度多控制在15m~25m之间。出于防火效果的考虑,修建防火通道要以林区的地形和特点为参考[2]。选址一般多沿道路或河流展开,通过这些提升防火林带的效果。

3.3 及时修剪郁闭的针叶林

林木郁闭成林以后,会出现自然分枝[3]。很短的时间就会形成整枝,过多的整枝会挤占原本属于枝干部分的养分,最终致使树枝干枯或死亡。树枝如果发生极度缺水的情况,较大概率就会变成易燃物,成为重要的火灾隐患,对整个森林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应当规划出合适的时间组织林业工作人员对林区树木进行修枝,既促进了树木生长,还降低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3.4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设

只有明确每个人人责任和义务,调动起林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林业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相关制度建设是工作成效的保障,比如建立林区砍伐管理责任制度,以限定砍伐数量实现林业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完善的管理制度既是林业工作的指导方针,也是林业工作质量和成果的证明,奖惩制度的建立正是以此为基准制定的。合理的奖励和惩罚会极大提升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达到监督与管理的目的。

4 结语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全国各地开始加倍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林业工作也得到了重视。林业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引入先进科技,比如无人机巡查林区、机器人巡林员等,减少人力浪费,提升林业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营林林区杂草
记游哈林区(节选)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00
拔杂草
科教新报(2022年22期)2022-07-02 12:34:28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34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3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51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甘肃林业(2016年6期)2016-02-27 11:29:10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