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玲
(盐池县农业农村局,宁夏 盐池 751500)
盐池县地处西北干旱的农牧交错带,经济欠发达,水资源极其匮乏。盐池县水资源主要有扬黄水、地表水(塘坝水)和地下水,总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300万m3,其中扬黄水为5100万m3,地表水为200万m3,地下水为2000万m3。
据调查盐池县地下水开采总量为2141万m3,已超过可开采量;地表水总供水量为200万m3,这部分水靠当年的降水量,水量少且极不稳定,由此看出,盐池要想保护和高效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必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2011年以来,盐池县通过多种资金渠道,把发展扬黄、库井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生态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性措施来抓,以滴、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农业灌溉总面积46.86万亩,其中扬黄灌区面积38.66万亩,库井灌区灌溉面积8.2万亩。
截止2019年底全县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56万亩,其中,库井灌区8.2万亩,以黄河水为水源的灌区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9.06万亩,扬黄灌区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3万亩。
虽然盐池县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正蒸蒸日上,为我县农、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也逐渐成为我县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中坚力量。但盐池县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特点是规模小,分布广,工程和设备使用类型多,以水源类型分,既有地下水,又有扬黄水;以首部系统分既有离心+网式,也有砂式+网式,砂式+蝶片式;既有多户共用的设施,也有单户使用的设备。且建成后主要由受益乡镇、村或农户自主管理,管理无章程、不规范,在运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项目效益发挥。
盐池县扬黄灌区土地农民自主经营,土地条块分割、零散,种植结构多样化,不利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等现代化灌溉技术。
主要是农户思想不统一,作物种植不同,在同一系统内,有的种玉米、有的种苏丹草,种植多样;不能统一施肥,有的农户底肥好,施肥少,有的底肥差,施肥多,还有的农户对管理人员不信任、不放心造成了农户和管理者的矛盾。
由于对出水桩和地面管道的管理难度比较大,不能个个都管理到,有些农民对高效节水灌溉缺乏认识,认为漫灌才能高产,所以在灌溉时,偷偷拨掉地面的堵头或滴灌带进行大水漫灌,造成水头损失,其它地块无法进行正常的灌溉。有些出地桩及地面管被农民自己损坏灌不上水时,又对管理人员大呼小叫。有些农民已经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用完了不管,用坏了就喊,如果不及时解决,就到处上访、告状。
针对以上问题,我县采取入户宣传、内部交流、外出观摩、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广大群改进项目运行管理模式。经过对现行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比较,最后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水源、不同产业,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结制定了适合我县高效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模式。即:“村组+专管人员”、“公司(企业)+专管人员”、合作社、“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管理模式。
4.1.1 集体井、联户井、塘坝管理模式
针对机井灌区的联户井、集体井、塘坝等农户共用的机井采用了“村组+专管人员”管理模式。即:工程建设成后,归受益农户所有,由村委组织村民代表来决定种植结构,并民主推荐2~8名有技术、有文化、群众基础好的“能人”做为专管人员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由村委会向受益村民以每亩7元收取管理费,并统一发放给专管人员。专管人员由村委统一安排、分工,主要负责机电、过滤设备的运行、维修养护和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溉和施肥。受益农户负责各自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工作。县水利部门负责运行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1.2 自用井管理模式
农民自家打的机井采用农民自己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农户自己打的机井,工程建成后产权归农户自家所有,由水利部门安排技术人员无偿进行技术服务指导,无管理费用。农户可以自己安排种植的作物,农户管理、种植等享有自主性、多样性,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4.2.1 扬黄灌区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管理模式
针对水源为扬黄水但水指标仅为55m3的高效节水补灌项目区,由于项目区是旱改水且大部分土地已流转给了公司、企业、种植大户,这些项目采取“公司(企业)+专管人员管理模式”。由公司(企业)选拔“能人”负责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进行统一管理。
4.2.2 扬黄灌区内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模式
(1)合作社管理模式
2012年—2019年我县在扬黄老灌区共发展了高效节水灌溉18.3万亩,针对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了三、四年不断的探索,目前可行的管理模式为合作社+专管人员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通过注册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对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实行统一灌溉管理。合作社通过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合作社专管人员,具体负责全村的节水灌溉管理,协调组与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灌溉问题。由合作社支付劳动报酬。合作社制定向农户收取的费用标准并向社员公示费用的收支状况。以城西滩灌区的盐池县盈德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城西滩灌区建于2015年,运行于2016年,主要涉及花马池镇的盈德村(泾源吊庄、苏步井吊庄)、四墩子、田记掌等三个村民小组,建成灌溉面积5041亩。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1人、监事长2人,成员3人(包括专职会计、出纳、管理人员)共计6人注册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6人分别是泵站管理1人,机电设备管理2人,专职会计1人,其他2人负责田间灌溉管理。
合作社按作物种植面积的需水量做好全年的供水计划,根据合作社的相关章程,用水计划确定后按水量确定不同种植作物的不同管理费收费标准,实际费用支出时,合作社管理人员工资按灌水次数支付,水电费按收缴多少全额支出,全年下来合作社所收管理费用还有结余,这部分结余资金可作为田间管网的阀井、球阀、管件、管网的维修养护准备金。
(2)“支部+合作社+农户”管理模式
针对扬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分户种植,积极成立“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村主任负责,村民代表共5~7人成立合作社直接管理,全程负责泵房的运行、田间配水、管理费用的收缴等,达到了统一耕作、统一种植、统一灌水、统一施肥的目的。利用微信平台采取信息化管理,将收取的电费、水费、管理费、肥费及滴水计划及时公布于众,并建立配水、配肥工作台账,供群众监督。为农户从灌水、施肥、防止病虫害等多个方面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按现行模式收取的费用(基本上每亩每年水费40元,电费、管理费40元),除满足合作社人员的工资外,每亩每年可盈利10元,主要用于下一年度田间支管、出水口等小型维修。以马儿庄滴灌管理委员会为例:
马儿庄行政村隶属冯记沟乡,占地面积85.6km2,耕地11200亩,全村辖5个自然村,共386户1086人,村民产业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外出务工人数为280人。2017年在该村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灌溉面积7600亩。马儿庄村两委通过认真研究,多方调研,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马儿庄村村民滴灌管理委员会。
滴灌管理委员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并根据村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1)制定标准,公开透明运行。管委员会按照该村实际情况及参照其他先行乡镇制定了自己的收费标准,每次收取的所有费用由委员会专人专管,利用微信群,及时将财务公开,让群众心知肚明便于监督;实行水肥一体化,肥料统一价格,统一采购,统一施肥,降低农民施肥成本。
(2)规范管理,科学配水施肥。管委员会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灌溉制度要求进行灌溉配水和施肥,配水期间严格按规范操作,建立统一台账记录,根据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需肥量规律,聘请专家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配水,配肥。
(3)维修分担,减轻农户负担。管理委员会每年向农户收取管理费用,刨去实际支出元,管理委员会还有节余来用于田间管网、阀井、阀件的维修,如果不够则由村集体承担,蓄水池、泵房、设备维修费用由县财政承担,农户不再承担设备维修管护费用。
通过这几种运行管理模式,盐池县改变了“大水漫灌”的传统,破解了多年来高效节水灌溉“非土地流转不可”的困局,项目区实现了省水、省工、省地、省肥、增产、增收“四省、两增”的目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现了“管的好、用的好、效益发挥的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