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过程走好群众路线的研究

2020-12-16 13:51蓝文全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户精准

蓝文全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国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是中国贫困的主要特点。新时期的扶贫仅仅依靠以前的扶贫经验,通过经济发展抵消贫困人口数量和区域定位式定点扶贫的方式已经成效甚微。这使得实行精准扶贫成为必然选择。精准扶贫的扶贫方式要求: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笔者认为精准扶贫必须要走好群众路线。精准扶贫的扶贫方式需要大部分的党员干部进入千家万户,田间地上与贫困农户了解详情。对贫困做出科学合理地判定,注重引导农民参与整个扶贫过程,才能更有效率的完成脱贫攻坚,建设幸福和谐的小康社会。

1 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

由于我国历史和自然地理的原因,我国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技术水平有差别较大。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就,容易脱贫的已经脱贫。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自此,精准扶贫出现在媒体各大头版头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把精准扶贫作为改善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之一,另一个便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九大会上提出,要动员全党联合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国的贫困人口实行无差别扶贫,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让他们生活质量更好,生活条件更高,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精准扶贫置于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要让改革开放的福利惠济千家万户,尤其是贫困人口家庭,他们的心理和自然生态环境类似都很脆弱,只要稍不留神就会可能受到来自各方的污染,可如果出现问题想要恢复回到从前,需要付出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的好坏,既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党是否良性发展,更是对国家的政治安定有序具有重要影响。而精准扶贫从而全面脱贫,不仅是符合我国新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党长期不忘初心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选择。当今社会,脱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日益增多。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确保我党内政治生态的纯洁性是一场伟大斗争,也是我党的一项伟大工程。

2 群众路线是党永不过时的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革命经验结合社会实际提出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观的原理和我国历史社会实际,运用到革命活动和国家建设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2.1 群众路线的内容

1982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历史决议》把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我党的工作目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志,同时凝结着党的集体智慧。群众路线是一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政治立场、价值理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2.2 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期间又明确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 因村派人要精准、 脱贫成效要精准。这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习近平通过农村的多次考察的指示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又其他些重要谈话和会议中逐步阐释了这一理论。其后,精准扶贫成为一项重要政策在全国推行,扶贫成为了重要工作内容。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使得其发展能力差,扶贫难度大。在具体扶贫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工作就能取得胜利,党的事业就能向前发展;什么时候背离群众路线,党的工作就要遭遇失败,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损失。当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践行为民的宗旨,发扬求实的作风,才能培育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是自发而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保存下来,这就要我要深入人民之中总结经验,并逐步上升为理论,形成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案。这种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用更理性的认识去指导人民群众社会生产实践,精神变物质,也是我们党通过精准扶贫生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3 当前扶贫面临的困境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当前,全国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果不足以说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贫困人口减少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目前全力减少贫困人口仍是工作的重心。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务必脚踏实地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共建人心团结正气足的小康社会。

3.1 精准识别面临的困境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这是扶贫的总体要求。精准识别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遇到农户参与不足的问题,农户既被客观条件限制,也缺乏参与的主观条件而缺乏参与。除了贫困乡的历史现实原因,还有农户自身条件限制,留守在家的绝大多数为老年人,他们中大多数在65岁上下,文化程度多为文盲和半文盲,了解并参与识别过程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另外还缺乏判断标准,仅仅依靠家庭收入这一指标就作为判定标准已经有些牵强。精准帮扶贯彻的不到位,使得贫困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产业扶持相对落后,产业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户学习技术,土地流转,政府政策补贴等。再加上监督不到位,有不少人打擦边球从而使产业建设始终没能很好建设起来。

3.2 贫困户的进出机制的困境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又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这是扶贫工作的工作方向。按照农户信息管理的要求,农户贫困状况要实时监测,贫困户应当有进有出。但是在实践中,某乡扶贫户一经识别,通过程序确认后,便显得固定。漏选的贫困户很难进入,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和错选贫困户很难通过合理程序使其退出。这样的结果也有其原因。首先是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不健全。在首次录入贫困户的相关资料后,缺乏资料的更新,其次是数据时效性问题,贫困户数据信息量巨大,将农户基本情况用数据统计出来,传达到政策制定者,这需要一个数据生成传输的过程,有可能遇到刚传达到的数据与贫困现状不相符合。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去解决。

3.3 扶贫干部帮扶工作的缺失困境

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扶贫要求村村派人留守,扶贫干部主要是来自市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被所在机关抽调来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干部和扶贫户或村一对一对接,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贫困村与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于此同时,他们的本职工作也需要完成。同时处理两个方面的工作,对扶贫干部本身是一种身体和精力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扶贫干部或多或少偏向于自身的本职工作,扶贫并不十分上心。因村派人成效并不明显。精准帮扶过程中存在这些表现,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创新能力不足。在扶贫过程中,上级政府部门针对本区域的一般贫困现实往往做出指导性的意见。因为缺乏对本区域所有贫困户的精确分析,采用何种帮扶方式来进行扶贫的决定权落到了基层政府的肩上。基层政府尽管对本区域贫困易于了解,却迫于资源的不足,无法全面了解,又因基层政府人力资源不足,创新型的帮扶方式很难被提出。

4 精准扶贫过程要走好群众路线

扶贫具体工作应当做到实事求是,精准扶贫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要在具体扶贫过程中,依据贫困地区具体现状实时调整扶贫策略,对于贫困地的现状研究,相当必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充分说明我们精准扶贫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真正诉求。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才是人民群众当前最大的利益。精准扶贫离不开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4.1 精准扶贫过程要坚持学与思相结合

精准扶贫过程要坚持学与思相结合,精准扶贫是一切为了群众的应有之义。脱贫致富就是为了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职演讲中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前,学深悟透精准扶贫的系列政策文件精神, 增强灵活运用政策的能力,做政策的明白人,做国家意志的搬运工。尊重群众主体地位, 精准识别群众需求。首先, 要把好调查入户关。家家户户的家庭成员、收入状况、困难程度等需了解清楚。把精准脱贫的相关信息与困难群众讲清楚、讲透彻。其次, 可以在村、镇、乡开展不同级别的民主评议会, 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多鼓励人民群众讲实话、诉真情, 让群众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有有主人翁的姿态, 做到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4.2 精准扶贫过程要坚持做与引相结合

精准扶贫离不开群众路线,离开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精准扶贫工作就会陷入一厢情愿的尴尬困境。精准扶贫过程要坚持做与引相结合,一切依靠群众是精准扶贫的力量之源。党员干部要紧密依靠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开展扶贫工作, 要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生产积极性, 使贫困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在思想上引导教育群众的同时领群众发展经济, 在实践中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不断促进并发展民生事业,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调动群众聪明智慧, 精准探寻脱贫方法。认真分析从多角度找出致贫的原因,例如从调查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从家庭因素分析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文化水平等;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法,拿出适当可行的脱贫方法,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还要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战胜贫困的坚定信心。 积极引导群众正视困难,挑战困难,克服困难,共同寻找脱贫方法,争取早日带领贫困人口走出贫困困境。

4.3 精准扶贫过程要坚持写与实相结合

扶贫路上离不开写好扶贫文章。写文章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能力,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成长,毛泽东同志曾倡导领导干部要亲自写文章的,形成自己独特而有感染力的语言风格,能够坐在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致贫原因,掌握最客观真实的素材。写文章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多写多练。要经常观察扶贫方面的事物, 观察要仔细, 要认真, 观察的越细致, 写起来内容就越丰富、越生动。写好扶贫文章, 最关键的是要实实在在的摸清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发展建议, 而在基层扶贫的各级干部是最了解实际情况的, 掌握着最原始、最有价值的信息源, 写出来的材料只要是严格说理又合乎事实, 有群众观点, 心里装着群众, 有思想的力量, 即实事求是的文章, 是站得起来的, 就能影响更多的干部、企业家、爱心人士和社会力量投身决战脱贫攻坚战场, 为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增添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户精准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