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瑾,罗琳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情况如下:2019年6.6385亿t,2018年13158亿斤,2017年12358亿斤,2016年61 623.9万t,2015年62143.5万吨。从数据来看,在2015年之前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连续十二年的增长,2015年之后,也只有2016年因为播种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原因而引起总体产量短暂下滑,之后又迅速恢复增长。所以,整体来说,我国的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价格和之前相比并没有较大增长,甚至部分粮食价格有下降趋势,增产增收并未真的实现。
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我国农民在2018年的工资性收入为5996元,经营净收入5359元。它们相比2017年分别增长了498元、331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也分别为42%、27.9%。从以上三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2018年非农收入的工资性收入对增收的贡献远大于2018年经营净收入的增收贡献率,而这也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我国农村的劳动力流失严重,外出务工已成为大部分农民更好的选择。
和2012年的73.46相比,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在2018年上涨到76.12;我国的三大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利用率在2019年也实现了6.2个百分点的增长;农药利用率在6年间也实现了4.8个百分点的增长,达到了39.8%;根据2020年4月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也已达到了85.4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已有所收获,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保障。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部分农户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生产过程中趋向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他们的做法不仅忽视了对土壤、地下水资源、农产品的保护,使得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也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同时,因为我国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缺少管理能力,没有学过系统的农业技术且并不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甚至在经过专业的培训后,仍然无法将技术和知识较好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所以农村地区极度缺乏拥有销售、管理、农业和生态相关经验和素养的专业人才[1]。
从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民工人数在2019年为2.91亿人,其中,有1.74亿人为外出农民工,在本地的数目为1.16亿。该群体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女性所占比例较少。尽管近年来女性比例逐年增加,但2019年其人数也只是农民工总人数的35.1%,这也侧面表现了农村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同样,该群体的年龄结构近年来也具有较为明显的老龄化特征,例如2019年,超过50岁的农民工人数在全国农民工总人数中的占比为24.6%。农民工年龄和性别的双重失衡,加上高龄人口的退出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离农逐渐成为趋势,未来农村的劳动力流失将会更加严重。另外,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生产联盟等农业组织并不普遍,且存在的多数并没有很好的经营[2]。
我国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缺少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并且基础设施较差。例如农户家中的牲畜禽舍没有先进的养殖设备,只有普通的照明工具;在雨雪天气时,因为道路修建并不完善,农田中出现泥泞不堪的现象,导致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农业灌溉也主要以大水漫溉的方式进行,高效的喷灌和滴灌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并不常见[3]。同时,随着农药、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等要素的价格连年增长,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经济的一体化,外国的农产品凭借其低价和品质优势大量涌入国内的市场。为了争夺市场,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不得不在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下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利润缩减[4]。
虽然上面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农业绿色发展,但是根据最新的调查,近年来,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地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在我国依然存在,且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同时,虽然和之前年份相比较,资源利用率有所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化肥和农药对耕地的土壤也依旧存在着较大污染。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商业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也随之扩张而不断缩减,这一点使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受阻[5]。
一方面,虽然科技使我国的传统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造,我国的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也在逐年提高,且农业生产现代化成为一种趋势,但根据最新研究,它在农业方面的成果转化率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大概40%左右,所以它的贡献率仍然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农户多为一家一户小农经营,个人资金不足,难以投资购买大型的机械设备,所以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不高,科技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也因此较为低下;农民也因为信息闭塞,生产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与滞后,因此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6]。
农业要想实现可持续,首先要确保农业生产要素的可持续。这就需要农户和政府都拥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意识。政府应重视土壤污染等环保问题,积极采取恰当的措施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并举办各种类型的环保宣传活动,加深农户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使其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更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促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和化肥做到降低使用率、提高利用率,同时增加地膜的回收率,控制其使用面积,并能根据土壤情况,合理规划种植物的结构[4]。
首先,针对农村的人才吸纳能力差,政府要加大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农民中开展必要的素质和知识教育,营造较好的乡村氛围;同时,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薪资福利待遇,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从而提升农村的人才吸纳。其次,各高校应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其根据市场需要,在农村地区对农民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农户对市场的了解,使农户有效的进行生产并销售。最后,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我国面临着农业生产中土地资源分散且劳动力需求大的状况。且目前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将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公司,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而进一步推动各地区按照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种植。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政府财政部门应增加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将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联合起来,相互配合,使补贴资金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科研机构也应将重点转向研制低毒高效的农药和化肥、培育优质的种子和幼苗,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家和科研机构也应注重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并在农户中进行推广使用。毕竟只有将现代农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