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琬纯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00)
关键字:农民;职业化;职业道德
农民职业道德是职业农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农民职业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当前农民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恰当的农民职业道德培育对策,是响应党的十八以来关于“三农”问题积极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建成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准确把握农民职业化和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探寻农民职业化进程中职业道德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有助于推进农民职业道德的建设。
职业是指个人通过各种具体活动以服务社会并作为全部生活来源或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与社会成员的身份没有关系,与家庭背景无关,与地域位置无关,与社会地位无关,但是需要社会成员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及专业技能。农民职业化是指具备一定理论修养和农业技能的农民专注于某种农业活动,以作为全部生活来源或主要生活来源的过程。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知、情、意等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工作中所应遵守的全部行为准则,涉及行业内部人员、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相关职业之间的关系。
农民的职业道德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获得的,这种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物质存在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1],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推进农民职业化的建设。
职业道德是职业农民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职业道德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农民职业化水平最重要的因素。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信念及行为规范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这些因素对农民自身的认知能力及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意志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帮助农民克服学习道路上的困难,职业信念是农民内心的根基,坚定的信仰指引着农民不断成长。总之,在构成职业道德多重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的职业行为渐趋规范,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加快农民职业化的速度。农民职业化的进程由多个阶段构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民职业道德的发展水平是判断农民职业化所处阶段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农民职业化刚刚起步,处于萌芽阶段,缺乏经验和基础。一方面,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可以缩短农民职业化进程在萌芽阶段所占用的时间,加速迈向下一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缩短职业化进程在各个阶段所占用的时间,更准确地预见农民职业化的未来。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现代化进程发展速度比预期要快,因此,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以此为基础,农民职业化的进程需要顺应自身发展规律与时代发展潮流,自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融为一体,为农业现代化开拓创新。
从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程度来看,虽然对职业道德内容完全不知道的人仅占一少部分,但是对职业道德内容掌握较好的人只占三分之一,大多数人只是略微知道,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此外,农民对职业道德作用的认知也有一定偏差,多数人不能准确认清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3.1.1 职业道德规范并未得到很好落实
随着农民职业化地推进,农民对职业道德规范地认识逐步加深。虽然多数农民能够意识到自己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但是这种意识并不强烈,在农民工作中仍然存在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建设标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全民职业道德水准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应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最基础的素质。当前我们要从农民职业道德问题中发现原因,加深对农民职业化的理解。
3.2.1 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
从整体看,中国社会的发展充满乡土气息,择业环境充斥着“官本位”思想。中国推重儒家文化,社会成员的思想及行为多受儒家文化的陶冶。《论语·子张》中曾提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在儒生看来,读书是高尚的活动,书读得好就可以去做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社会成员们为了在社会中争得一隅之地,纷纷考取功名,把农民看成一种低贱的身份。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当今农民职业化的进程,造成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不愿投身到农业活动,投身到农业活动中的社会成员综合素质偏低的后果。
3.2.3 功利性较强
农民主要重视眼前的物质利益,缺乏精神的追求以及长远的考虑,这是当前农民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业种植活动中,为了提高产量,保持农产品的卖相,多数农民都会加大用药剂量,甚至存在因为用药过量严重损害土壤成分的情况。在处理废弃物问题上,不少农民把用完的农药瓶随意一扔,污染了水源和土壤。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农民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追求短期效果,过分重视物质利益,是阻碍农民职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2.4 法律意识淡薄
当前农民的文化素养偏低,缺乏对法律的认知与思考。法律意识的欠缺是造成商品交易中违法现象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农民经常用不诚信的方式来维护、增加自身的物质利益,如过渡加大用药剂量,商品交易中以好充次,缺斤少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违背了法律法规。
为改变当前农民职业化进程中职业道德水平低水准的状况,提高农民的职业道德水平,必须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意识水准,加强农民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在农民职业道德培育中,适度激发农民热爱职业的情怀,可以推进农民职业化的进程。
4.1.1 增加教育的投入
以政府为保障,增加教育费用的支出,给广大农民群众一剂定心剂。政府一方面要加大科学文化教育的投入,让科学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农民的专业性,让农民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认可职业道德的内容。
4.1.2 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人或物。代表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在激发农民职业道德意识方面产生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要注意正反两方面的结合,既要培养、宣传正面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也要善于利用反面典型进行教育,注意发挥其威慑、劝阻、警示作用。
4.1.3 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活动
开展乡村文明建设活动是改变微观教育环境的一种方式,是隐性教育的一种载体。荀子曾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隐性教育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举止等会发生潜移默化地变化。农民需要长期生活在乡村中,因而乡村的环境对农民职业道德地发展产生深远持久性影响。乡村应积极创造条件来开展文明建设活动,如每月定时开办法律知识普及周,大力宣传法治思想,普及法律意识;举办文艺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节目表演,直接传达出职业道德应具备的精神及规范。
在职业化进程中,引导农民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利于规范农民的职业行为,形成良好的职业环境。
4.2.1 推进法治建设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仅要依靠内心的信念,还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全体人民尊法,守法。农民职业道德地培育,需要以法律为保障。
4.2.2 健全资格准入制度
采取资格准入机制,是保证农民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已经在许多专业性较强的职业里实行资格准入机制,例如教师资格准入制、会计从业资格准入制等,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的职业水平显著提高。总结经验,实行农民资格准入,提高职业门槛,可以使农民更具有专业性、正规性。
4.2.3 确立保障农民利益的规章制度
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提高农民培育职业道德的自觉性,需要以一定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当前,我们需要精准确立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体制,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激励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完成关于“农民”新旧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