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香全,黄 娟,赵罗琼,丁大杰,杨锡波,赵思毅,李云峰,陈 斌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近几年来,富硒农业的发展在国内已初具规模,富硒农业的发展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的收入、脱贫攻坚、健康中国、提高中国农产品的价值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振兴乡村产业的一个重要亮点。达州市作为全国三大天然富硒区之一、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区富硒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为其提供针对性产业发展对策,以期发展好富硒农业,将成为决胜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更是提高全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
2007年,成都理工大学专家、学者对万源全市土壤及部分农产品进行了系统科学采样,经成都岩矿测试中心化验分析检测,土壤中硒含量最大值1.74ug/g,平均0.32ug/g[1],属于中硒到高硒,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2],且五大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有机农产品的控制标准。同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其得天独厚的富硒地质及气候条件孕育了潜力巨大的富硒产业,巴山雀舌名茶、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中药材、马铃薯、珍珠花菜、食用菌、蔬菜、核桃、板栗等100余种农作物均天然富硒。
近年来,达州市紧紧围绕“硒”开发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普遍提升。据统计,全市共培育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5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95家,其中省、市级示范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9家。其中,“巴山雀舌”被评“中国文化名茶”并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万源获“中国富硒茶之都”称号;万源富硒茶、旧院黑鸡(蛋)、马铃薯、大巴山老腊肉、蜂桶蜂蜜、板角山羊6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市茶叶基地整体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并获得四川名牌3个、达州市知名商标7个、“三品一标”产品33个,有机认证产品5个,无公害认证产品20个,制定地方质量标准7个。以富硒茶、富硒旧院黑鸡(蛋)、富硒马铃薯为代表的部分天然生态富硒产品已脱颖而出,形成一定市场影响力。据统计,全市年产富硒茶叶7000t,综合产值13.6亿元,在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万源富硒茶品牌评估价值达到10.7亿元,在98个有效评估品牌中居第64位。已经成为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渠道。
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72%的地区约7亿人生活在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3],随着我国居民对高品质生活需求,对食品的营养要求更是日益提高,开发硒资源、利用硒资源、发展硒产业的热潮早已在国内兴起。达州市富硒区域土壤含硒量处于植物生长和人体吸收的最佳状态,生产的粮、油、果、药、茶、菜、畜、禽、蛋等动植物均天然富含硒元素,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发展富硒食品产业难得的优势、特色资源。根据网络大数据分析,2017年,仅万源的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通过整合多种优质资源,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引领旅游、康养、餐饮等行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推动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富硒产业其功能性特质,品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万源市已将富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着重发展,现已整合多种优质资源,构建起部分价值清晰、形象统一的区域公共品牌。但是富硒品牌战略思维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例如“真硒万源”品牌建设还没有专项规划,科学、系统的推广和引导;缺乏专业部门、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全市从事富硒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企业50余家,但是产品单一、产业链短,产品品牌散、种类少,知名品牌少,产业及企业集群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核心企业、核心品牌。部分富硒农产品市场接受度非常小且难以打入市场,存在“有质量没卖相”的尴尬局面。
当前,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参差不齐,是影响天然富硒产业实现规模化、市场化的关键制约因素。监管部门、市场主体对富硒产品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够,对分层开发硒产品、统一打造硒品牌的手段还不足,行业监管上还没有建立富硒产品分类分级管理和质量追溯系统、市场准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硒被誉为“生命的火种”“解毒的专家”“抗癌的卫士”[4],其对健康的保驾护航勿容置疑,也就意味着补硒已经刻不容缓。科普硒知识,提高补硒认识,要围绕“什么是硒?”“为什么要补硒?”“怎么补硒?”的问题,通过科普书籍、公益宣传、知识讲座、电视广播等多途径、多形式、大力度地科普“硒”的重要性,提高公众认识度。
达州市是国内三大天然富硒区之一,是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对外开放的“东大门”、物产丰饶的农业大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巴人故里,且在得天独厚的富硒地质上农作物均天然富硒。由此“势”而“谋”特色发展途径。坚持“因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发展原则,在规划重点富硒农业时,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农业。重视富硒农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类型丰富、原材料经销向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高附加值、高识别度的系列深加工产品,以产品为重点打造核心竞争力。将区域文化与品牌建设融合建设,着力富硒农产品的品牌提升的同时弘扬地方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富硒农产品旅游观光景点。
制定系列政策体系,编制系列硒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硒农业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案可遵。在政策体系方面出台达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整体推进富硒产业发展的方案及实施意见;在硒产业规划方面出台达州市富硒农业发展中长远规划;组建达州市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科研攻关单位、硒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达州市富硒产业联盟等创新体制,整合专业力量,科学谋划,形成职能部门携手推进、分工协作的机制。
建设科研平台与团队。以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核心,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邀请国内外硒领域顶尖专家组建专家团队,成立达州市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建立达州市富硒特色农畜产品研发中心。加强科技攻关。鼓励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开展例如人体硒含量现状调查研究、聚硒农作物品种选育筛选、农产品质量控制研究、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硒的富集转化和含量控制研究、天然硒浓缩汁的分离提取研究、富硒农产品高效加工技术研究等关键技术攻关。
财政支持保障。在聚焦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争取中央部委和省级农业建设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支持涉硒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度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将支持硒产业发展建设基金列入市和各县(市)财政预算计划,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年增加。多渠道投入保障。通过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整合涉硒专项资金、加大硒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等途径,建立硒产业发展的多渠道投入保障机制。政策环境保障。鼓励和引导达州市内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服务,增设面向涉硒休闲度假、旅游养生、产业建设、货运物流、健康行业等产业的专营服务机构,推广定制化金融服务产品。
硒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富硒土壤和生物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富硒种植(养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的富硒种植(养殖),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以建设富硒茶叶、粮油、道地药材、食用菌、畜禽、特色果蔬六大基地为重点,做好富硒无公害、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基地申报认证工作,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富硒种植(养殖)集中发展区和高端富硒产品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基木思路,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给予项目、资金和技术扶持积极引进、培植和壮大硒产品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硒产品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并建设富硒农产品加工园,鼓励和引导企业落户全市。
依托现有品牌优势,打造系列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明确品牌发展定位,健全富硒品牌发展的政策扶持、宣传推介、资源整合、监督管理和产权保护等制度,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科学引领本市品牌建设以及富硒产业朝着既定目标一个台阶一个层次健康快速发展。全力推进营销战略。可采用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参与的原则,开启“硒+农业”“硒+旅游业”“硒+现代服务业”模式,让旅游企业、涉硒企业共享资源,整合营销,达到跨界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筑巢引凤,引进例如韩国硒后全球株式会社等在与硒相关的研究中抢占科研制高点的大型企业落户,为达州市富硒农业发展提供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