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基层投资审计策略研究

2020-12-16 12:01:59田荣梅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7期
关键词:战略监督基层

田荣梅(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 前言

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要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将乡村振兴工作视为现代化经济市场发展的关键内容。对于基层审计工作而言,其处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前沿,需要与三农工作进行直接关联,因此,推动并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正式成为新时期乡村发展的关键工作,探索乡村建设工作系统中的项目投资审计,属于时下与日后阶段的主要研究课题,从当前阶段的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投资审计工作属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环节。

■ 掌握乡村振兴的项目投资发展规律

(一)建设多样化

在我国,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主要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同时还需进一步推动农村体系治理和能力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发展农业现代化可以有效涵盖的产业体系主要有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同时还能够促进农业创新力、全要素生产率、竞争力、农业质量、素质和效益的作用。国家此时可以采取对应措施补齐农村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农业相关的建设项目均需要得到重视。以上投资项目会涉及并分布在多个农村农业领域,并且区域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二)投资多元化

在政府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体制建设期间,农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需要同步提升,以此保证城乡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下,既可以为各级财政资金在项目建设方面起到支撑和主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产生吸引力,此时农业农村基础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会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公共财政资金可以通过独立、融合、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推进,与此同时,金融信贷也会同步向实体农业发生倾斜。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多元投入保障制度,能够有效增加提升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也可以为基层投资审计工作提供新情况和新内容[1]。

(三)项目常态化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公共服务短板,既属于农村面貌发生改变的基础,同时又属于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的划时代跨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坚持“三农”政具有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同时又需要保持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具有的常态化持久性。项目建设持续性投入的发展状态需要基层审计工作人员能够认清形势、苦干实干、保持定力、不懈努力。

■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审计工作定位

(一)明确基层领导决策责任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需要充分发挥出政策效应,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在此期间,不同地区的“三农”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需要保证项目建设的投资差异能够符合建设需要,各级基层领导需要在乡村振兴建设期间承担起规划、领导、决策和组织的责任。所以,基层审计部门服务乡村振兴期间需要保持项目投资审计和监督工作的持续推进,将建设关注点放在对各基层领导项目建设期间制定的政策落实情况和决策方面。经过审计监督,判断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实时乡村建设规划、质量要求,能否符合时下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内在要求标准[2]。

(二)关注项目建设的投资效益

奠定“三农”基础,在农村项目建设中可以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当前基层发展情况分析,公共资金建设项目在投资期间主要集中在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以及公共服务方面,充分体现出农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投资内在效益的充分发挥,会与乡村振兴成果产生直接联系。所以,基层审计部门推动并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要将项目投资审计监督的工作重点放在项目建设的既定效益审查方面。与此同时,还需针对项目建设的效益指标展开研判与分析,发现并主动揭示有关效益问题,及时提出具体审计意见,全方面推进项目的规范、科学建设[3]。

(三)提升项目建设资金绩效管理力度

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投入而言,公共预算资金处于主导位置,并且项目建设投入所占有比重最大。项目资金运行期间,既有地方财政拨付资金,同时又有管理资金存在。上述这些资金部分作为绩效评估,部分作为立项必要性投入,用以体现经济性和绩效之间的合理性。建设资金预算在运行管理以及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初期制定的绩效指标,属于项目建设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重要问题。

(四)保证并提升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发展目标即为农村生活逐渐富裕,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的基本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中设计的项目投资,既与建设目标的有关,同时又会与农民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关联。是否可以在项目建设期间让农民群体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这属于检验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体现形式。所以,基层审计机想要推动并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要在项目投资审计期间,将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实际落脚点。利用审计监督工作,实现鉴证投资的必要性、经济性、合理性、合规性、可行性,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带动地方政府部门合理规划、设定项目建设标准[4]。

■ 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审计方略

(一)保证常态审计服务的跟进

审计机关需为乡村振兴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审计监督服务,以此作为关键任务进行工作部署,保证工作常态并及时跟进审计。需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点,结合现有公共资金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有目的性的组织乡村振兴项目投资审计活动。对普遍性特征比较明显的项目,实行统一分类、组织、实施、集中反馈的处理方式跟进审计工作,全方面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科学规划,从而达成建设项目设定的预期效果。

(二)扩大审计工作覆盖面

乡村振兴项目投资建设,从属于多部门管理和主导,一致性和差异性并存,基层审计人力资源存在有限,同时审计任务过重的矛盾尤为突出。居于这种情况,乡村振兴中项目投资审计监督工作,既需不断要扩大覆盖面,同时又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保证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依托信息技术与现代化项目建设的建设数据资源,执行网上巡查或网上跟踪审计职能。为相关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充分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作用和职能[5]。

(三)通力合作形成监督合力

各级审计机关需保持积极探索的审计方式,通过协作配合作业模式,构建监督服务合力形式。审计机关在此时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同时还可以针对项目专业性和技能性进行分析,适当抽调专业力量配合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审计质量能够符合要求标准,审计评价以及审计意见需要符合客观实际,更具审计威信。

(四)审后监督促进审计整改

各级基层审计机关在其正式履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审计职责期间,需要保持常态监督服务效果的同时,把工作精力放在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方面。要及时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在第一时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和审核意见。与此同时,审计整改工作具体情况需要再次受到监督,用于推动建设单位的工作发展。此时主管部门也需要保证自身的整改工作能够到位。并以整改问题为基础,构建更为完善的机制制度,以此保证持项目投资建设的持续性,保证项目投资能够更加符合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目标。

■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工作是我国当前阶段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基层投资审计在此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证作用,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升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合理性。

猜你喜欢
战略监督基层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战略
战略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