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芬,肖菊,张辉,曹永强
(1.山东省齐河县宣章镇政府,山东齐河 251117;2.山东省齐河县华店镇政府,山东齐河 251100;3.山东省齐河县祝阿镇政府,山东 齐河县 251114;4.山东省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山东齐河 251100)
果园清理是多年来推广的一项重要的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用工费用的上涨,清园过程中枯枝、落叶、僵果、杂草、修剪下的树枝等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防控病虫不彻底、易引起火灾、环境污染、堆肥工序繁杂等问题。穴贮肥水技术是20 世纪80 年代推广的一种果树施肥新技术[2],技术核心是春季发芽前在树冠外缘下方根系密集处挖直径30~40 cm的坑穴,穴中放草把,草把上端比地面低约10 cm,草把四周用混有少量三元素复合肥的土壤填埋,草把上端再覆土封好[3],这样在果树树冠下的土层中形成了许多慢慢释放矿物质元素和汇集雨水或浇水供果树吸收利用的小肥水库,能解决山丘地、坡地、干旱地果园的肥水问题。
本文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梨树桃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华北桃树肥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的示范推广,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清理果园和穴贮肥水相结合的方法,以期实现彻底清理果园、预防病虫害和利用有机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在生产中常利用冬闲时节进行清园,即把果园中的落叶、僵果、杂草、修剪下的树(枯)枝等有机物进行清扫、集中、外运处理,降低果园病原和害虫的越冬基数,实现绿色病虫害防控、无公害果品生产、农药减施的目的[1]。葡萄、桃树、乔砧苹果等果树修剪量较大,有机物的收集、外运、处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在目前人工费用逐年攀升的情况下,清理果园每1 hm2需要15~45 个工(1 个工8 h),一个工成本为150~200 元,1 hm2果园需要2 250~9 000 元的人工费,这就增加了果园管理的投入。
长期以来,果农把果树树枝和落叶用作薪柴等[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加大,不允许再将柴草随便堆放,落叶、树枝等成了垃圾。为了省工,有的果园将小树枝弃之树下,大树枝堆放在果园周围呈篱笆墙。也有不少园主将僵果、落叶等倒入果园周围的排水沟内,堵塞排水沟,影响雨季排涝且存在火灾隐患。
树枝、落叶、僵果中常带有苹果腐烂病、干腐病、轮纹病、炭疽病、霉心病、褐斑病、蚧壳虫、黄刺蛾等病原菌和越冬虫卵,有些果农将其堆放在果园周围或倒入果园周围的排水沟内,这样只是把病原菌和越冬虫卵进行了搬移,没有彻底清除,待到翌年病虫害还会通过风雨等返回到果园中,起不到防控病虫害的作用。
将落叶、僵果、杂草、修剪下的树枝等有机物集中粉碎后堆肥,进行发酵腐熟后再作为有机肥施入果园是生态环保、培肥地力、营养元素循环利用的有效措施。据调查,目前全国各地的果园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种植,面积较小(不足1 hm2),需要集中粉碎、添加适量的氮肥、生物菌剂、掺水、培土、用塑料薄膜密封发酵40~50 d,工序繁杂,不少果农嫌麻烦,并且缺乏粉碎的农机具,也不舍得购买枝条粉碎机具。
果树根系吸收的N、P、K、Fe、B、Zn、Ca、Mg、S、Mn、Mo、Cl 等矿物质元素,大部分都以化合物的形式贮藏在根系、枝干、叶片中[4],这些物质是堆肥的碳源。把病原菌和越冬害虫较多的枯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放在填埋穴的底部,深埋于40 cm 以下,将带有病原菌的有机物深埋,并综合利用了整形修剪下的树枝,进行清理果园和穴贮肥水技术的结合。
苹果、梨、桃、葡萄、杏、山楂、大樱桃、李子、核桃等果树落叶后,清理果园,收集树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有机物备用。
利用冬闲,根据剪下果树枝条的数量,在果树树冠外缘下方挖1~2 个长宽各50~70 cm、深60~80 cm 的填埋穴。现代果园日趋省力化和机械化,喷药、打草、采摘等管理逐渐使用机械[5],要注意,不要把填埋坑挖在机械行走的通道上妨碍交通。
填埋坑挖好后,随即把清理果园收集的枯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有机物倒入填埋穴底部50 cm 以下,撒上一层土后踏实,以不占用过多的穴(坑)内空间。冬季整形修剪后捡拾整理剪下的枝条,根据填埋穴深度,用大枝剪将较大的树枝剪截至约50 cm 长,连同小枝条一起理顺整齐,用较粗的绳子捆绑成直径40 cm 左右、长50 cm 左右的圆柱形捆子,放入挖好的填埋穴中,四周预留出5 cm 左右的缝隙,也可把整形修剪下的枝条剪好后直接放入填埋穴内。
每个填埋穴(坑)用尿素0.3 kg、生物有机肥2~3 kg和表土混合后填埋到预留5 cm 左右的填埋坑缝隙中,上面再覆上一层肥土封好,使之呈凹状。也可在整形修剪下的枝条填埋后直接将0.5 kg 尿素和2 kg 生物有机肥均匀撒在树枝上,上面覆上一层肥土,踏实,整成凹状。
2.5.1 浇水封坑
填埋后浇大水,以便使填埋穴内有机物湿润、三元素硫酸钾复合肥(15:15:15)溶化,果园土地稍干后,用土封好填埋穴,其上可覆地膜,保湿、护根。
2.5.2 施肥填坑
在生长季节,根据果树的需肥水特点,把填埋坑封口挖开,用300 倍尿素或500~600 倍三元素硫酸钾复合肥(15:15:15)进行多次浇灌,或结合水肥一体化进行施肥,水渗下后或随着树枝的慢慢腐烂,地面会下陷呈凹状,可用土封坑[3]。平原地区果园,雨季下大雨时,填埋坑积水,可能会发生泥涝,因此,要在雨季到来前填平填埋坑,防止果园积水。之后每年变换填埋坑的位置,这样就在果园中形成了大量的“穴贮肥水”小肥库[6]。
把树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有机物填埋深坑50 cm 以下后,可以将潜伏在其中的病原菌、越冬害虫的虫蛹、卵等进行深埋、消灭,降低了病原和害虫的越冬基数[7],减少了果园防治病虫害用药数,使农药施用量减少30%左右,有利于对生长季节病虫害的防控,实现“农药减施”的目标。
清园后的树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有机物在果园内就地深埋,不用人力和车辆外运、减少了粉碎堆肥等处理,10 hm2果园可减少用工3~5 个,还避免了焚烧等环境污染的做法,一举多得。
树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有机物是堆肥的碳源,填埋穴是果园中分散的堆肥点,在生物菌的作用下长时间慢慢发酵后腐烂、分解,形成大量的有机质、腐殖酸、氨基酸,N、P、K、Fe、B、Zn、Ca 等矿物质营养元素缓慢释放,供果树根系的吸收利用,变废为宝,以枝叶养地,实现了枝、叶、草中的矿物质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形成了相对集中的肥库,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实现了沃土养根[8],再加上生长季节的多次灌肥水液,能够均衡、持续、长久地供给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矿物质营养元素,预防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使果树健壮生长,稳产、优质,从而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9]。特别是在山坡地、丘陵山地等土壤立地条件较差的果园,发挥了“穴贮肥水”、促进了旱地优质丰产的作用。
现代果园由于缺乏劳动力,致使深翻扩穴不够,浅刨果园实施不到位,地下可能有黏土层,加上机械化、人为踩踏、水肥一体化等造成土壤板结硬实,透气性变差[10],通过每年的深层填埋落叶等有机物,能够增加深层土壤的透气性,加上果树枝的腐烂,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局部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如山东省齐河县华店镇龙庄瑞丰桃园,采用挖穴填埋落叶、树枝后,使树冠下40~6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0.15%,土壤孔隙度比对照提高了13%[10]。
生长季节,对果树肥水的浇灌,或结合水肥一体化进行施肥,实现了水肥耦合,使养分的利用率提高,节省肥水,也更有利于果树的丰产和优质[11]。随着枝叶的腐烂,填埋坑会出现下沉,形成凹陷,在下大雨发生径流时会截流积蓄雨水,渗入深层土壤,在山丘地、丘陵地、干旱地区果园起到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12]。
实施穴贮肥水后,树枝、落叶、杂草、僵果、果袋等果园有机物不再随意堆放、焚烧,也不会再产生污染环境的垃圾和烟尘,对果园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