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林
(甘肃政法大学丝路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近42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崛起速度可令世界称奇,但是经济崛起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引人深思。其中对于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明显弱于城市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列举了一系列环境改善及保护的相关内容。其中提到对于农村水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的等举措。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是我国目前的重要环境整治目前之一。所以应当分析在当前阶段农村水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中之原因,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之良策。
首先应当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的对于水环境的认知上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为当前我国的城市居民对于生活环境用水的品质是逐年提高的,所以对于污水的处理和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是高于部分农村居民的。即在重视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双方对于水环境破坏的接受度和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回报比认知也是不同。在城市生活中民众对于水的重要性的认知是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像城镇居民家中往往都按有净水器对于自来水进行二次过滤,并且还会订购桶装矿泉水来饮用。而在乡镇农村中很多人在生活中,不重视对于水环境的保护和自身行为是否会给水环境带来破坏。认为这些问题是政府的工作职责,与自己这个个人主体是毫无关联的。同时对于水环境被破坏产生的恶性生态循环也是认识不到位的,因为对于水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破坏,在初期可能对于水环境的破坏甚至还可能带来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由于水环境的破坏给耕地和自身健康带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时,才发现对于水环境的破坏带来的危害往往为时晚矣。在思想认识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生活实践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地问题[1]。
农村的生产生活用水大体上可以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养殖类用水三种类型。因为经济的发展所以农村在生活上所产生的污水如洗衣、做饭、厕所用水的排放去向往往带有不确定性[2],即使带有污水处理的农村中往往也是比较传统的处理方式。这样会带来污水下渗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用水环境。对人的身体造成一些潜移默化的伤害或者影响。在生产上用水污染往往是在种植期间所使用化学肥料所带来的,部分农村低于化肥的使用和处理上仍存在过度等问题,因为无法进行污水处理,这样过剩的化肥会随着雨水和下渗影响到农村的河流和地下水的环境给日常生活的水环境造成直接的破坏。对于养殖类用水的污染往往是牲畜的养殖过程中所带来的,如牲畜的粪便等。这样的污水往往会被直接排放至村镇的河流之中,这样带来的污染虽然没有化学污染对身体的高伤害性,但是其恶臭刺鼻的味道和其具有的富养性对于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仍是不容小觑的。
处理技术的落后的因素主要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部分乡镇领导往往重视与本乡镇的经济发展,忽视了对于水环境保护的投入,这样在短期内对于乡镇内的群众和领导干部来看是利大于弊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忽视对于水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本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的降低随之带来的是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其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对于整个营商环境和民众的居住环境都是弊大于利的。
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从思想源头上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先决因素。对于农村水环境问题,应当提高村民和驻村干部对于水资源保护的思想认识,从孩子抓起在教育上课堂上讲述水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对于水资源的破坏就是伤害人类自身的行为。并应当组织村民对于保护农村水环境进行学习,可以有村里党员干部组织在村镇里逐门逐户的进行普及与谈话,可以发放宣传手册进行知识的传授,便于村民直接了解何为水环境问题、如何避免或者减少污染行为、如何绿色健康用水和水环境对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到底意味着什么等。同时在政府领导上应当划分区域对于自己负责之区域的村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应当定期抽查,若发现不负责任的相关领导干部应当提出改正意见。并且对工作不力的干部也要进行思想认知教育,要从党员领导干部开始自上而下的学习,这样才能够使国家的乡村计划得以落实,在思想上与时俱进,使得水环境保护上从思想源头上便开始产生有效的改善。
首先认识到不可能通过人自身行为直接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应当适当的引入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来进行本村镇的污水处理。对于技术的选择应当因地制宜,如物化处理技术,使用化学处理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污水的质量,但是也容易产生化学的二次污染。这样的处理方式应当多用于工厂较多的农村,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是最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在东南沿海较为富裕的农村中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的技术来进行污水处理。通过微生物分解的方式来进行污水处理,可使污水中的部分元素得到有效的分解。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支出费用成本较高所以应当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的关键。所以要是否采用这种方式要考虑到所在村镇的经济状况,来进行适当的判断。还有一种为自然降解处理,即通过设立一定的降解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既利于美观也没有污染。但是这种情况在西北和干旱地区不适用的情况较多,所以也应当考虑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做到二次污染最小、效益最高,便是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的应当面对和解决的主要方式。
其次乡镇政府应当加大对于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改善方面的资金投入,虽然短期看对于经济发展的投入是很直接的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的方式,但是在软实力上,水环境的好与坏更是直接影响本地区的村民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当加大水环境改善上的资金投入,如在投入一定营商资金时建立相应的的环境保护基金,这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兼顾到本地区的环境保护。而从环境保护基金中拿出部分进行水环境改善的投入更是必要的,因为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环[3]。
完善监督体系应是完善社会力量的监督。即农村水环境情况应当按照季度或者月份进行水质量监测,并且向全体村民进行公开,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可以邀请新闻媒体和当地有影响力的群众和人大代表等作为抽检人对所有水量监测报告提出质询和监督。还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如何解决当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和发现当地水环境污染问题并及时上报查证属实的可以予以一定的奖励。当前鼓励全民参与到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活动中,形成由政府牵头,群众积极参与的氛围。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引入互联网的帮助来推动乡村地区的水环境建设,即在涉及水环境的各个主体间以互联网为联通之桥梁,在政府、民众、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有效快捷的沟通平台,在平台的帮助下延展了水环境问题的解决路径。能够提高各个主体对于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效率,而政府在通过互联网水环境保护中始终应当作为一个服务者和被监督者,不仅是参与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更是要从这个水环境保护平台中寻找到治理本地区水环境的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们喝上放心的水,企业用上卫生的水,更好的建设富强美丽的新农村。
厘清责任主体要求建立相应的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由领导负责,在领导的带领下,具体细化每一个部门的岗位职责,杜绝相互推诿,重复管辖等情况。并设立合理的期限,在到达期限时应当对所在辖区的的水环境进行评估并予以公示,对于不合格的应当提出批评和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细化责任主体,让每一位领导干部有作为有担当。更加简单清晰的投入到农村的水环境保护之中[4]。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一定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对待问题要合理的去分析解决。对于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应当被我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生活水平的一种考察方式。而环境因素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试想一个连喝水都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健康的村镇,怎么会留得住人才来进行经济建设和环境改善。所以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就要从根本抓起,树立保护水环境的意识,政府与百姓共同参与,来改善农村水环境,从而实现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