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家庭农场的“经营之道”

2020-12-16 07:50
蔬菜 2020年8期
关键词:经营之道农场经营

基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家庭农场自2013年被国家列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之一以来,现已成为带动农户发展的主要力量。家庭农场将农户生产为主与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帮助“小农户”实现“大生产”,有效弥补了传统小农户生产中土地利用效率低、对市场反应迟滞、经济效益不好等不足,在破解谁来种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引导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截至2019年底,进入到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数量比2013年增长了将近6倍,但总体而言,我国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9年8月发布的《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3月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从政府层面在用地、财税、金融保险、农民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加快了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人、地、钱等问题,家庭农场必将向着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趋势发展。在我国人口众多和耕地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约束及最新政策的支持下,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多大为宜?谁来经营?有哪些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下面将从这几方面进行讨论。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如果规模过大,经营就会有难度,对我国而言适度规模的经营面积更适合目前国情。近几年,通过健全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通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连片开发,家庭农场规模实现健康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家庭农场约8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1 160万hm2,平均经营规模13.33 hm2(200亩)。

从实践角度看,何勇等[1]认为我国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已有5种模式:湖北武汉模式主要通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开展家庭农场建设,从事蔬菜种植的单户家庭农场面积在3.33 hm2(50亩)以上,粮油作物种植的则在6.67 hm2(100亩)以上;浙江宁波模式通过设立“中小农场发展基金”,安徽郎溪模式通过政府、农民、协会“三驾马车”协同拉动家庭农场发展,其单户家庭农场面积均在3.33 hm2(50亩)以上;上海松江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方式,单户家庭农场面积在6.67~10.00 hm2(100~150亩),吉林延边模式定义家庭农场为通过承租农民自愿流转的承包田创办的土地集中经营的经济组织,其单户经营土地面积在85 hm2(1 275亩)。

从经济效益上看,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队数据表明,河南省主营种植业(纯粮食、以粮食为主和经济作物3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其经营面积33.33 hm2(500亩)以上的平均每公顷投入21 030元,扣除雇工、农资、土地租金、资金借贷等生产经营成本,纯收益为7 125元;经营13.33~20.00 hm2(200~300亩)的每公顷投入16 302元,纯收益7 875元;经营6.67~13.33 hm2(100~200亩)的每公顷投入20 145元,纯收益9 240元;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经营小麦种植的家庭农场169户,土地流转面积共计3 333 hm2(5万亩),在单户家庭农场20 hm2(300亩)左右的土地规模上找到了规模和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因此,家庭农场需要适度规模才能实现规模效益,规模过大,效益反而可能下降。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提出: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的10~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家庭农场,应当给予重点扶持。可见,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家庭农场经营者

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来源于传统意义的小农户,但又区别于普通农民。近年来,国家重视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自身发展能力,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场主”等培育计划,通过职业培训,家庭农场经营者正在向着年轻化、高知化、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提高的方向发展。中国农业大学朱启臻教授[2]认为家庭农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载体,其经营主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并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随着“大众创业”热潮的兴起以及国家对回乡创业者的支持与扶持,一些原本在大城市创业的个体户、工商户,选择回乡创业,经营家庭农场;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家庭农场的典型成功案例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在外就业的人们回乡创业,这部分人成为了新的家庭农场经营者组成成员。

另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发力,产业新、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逐步成为现实,农村吸引了一部分非农从业者投资农业,这部分人来自城镇居民或者企业经营者,他们看好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加之其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有可能促进品种和技术革新,推动土地产出率的提高,有利于家庭农场增产增效[3]。

家庭农场经营资金

当前,家庭农场可谓农业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在提升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家庭农场经营会出现新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便属资金问题,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家庭农场才能向规模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家庭农场经营资金中的短期资金投入一般用于购置种子、化肥、农药、支付地租等,长期资金投入则用于购置农机、供水设施、厂房建设等基础设施;另外,还有宣传、加工、物流运输、品牌建设、雇佣劳动力工资等环节的资金投入。

家庭农场经营资金需求即融资渠道主要有自筹资金、私人借款、金融机构、政府补贴等。郑朋朋[4]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家庭农场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占到家庭农场总融资额的1/2以上,因为家庭农场主中有一部分是曾经有过生意经验的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人,他们可以把从工商业中积累的资本投入到农业生产;其次是私人借款,60%~80%的家庭农场主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时,会向亲朋好友无息借款;再者是金融机构,只有1/3的家庭农场主向银行申请了贷款,银行借贷对于家庭农场来说,申请难度大,原因是借贷手续复杂,涉农贷款条件限制多,家庭农场缺少抵押品等;最后是政府补贴,只有15%的家庭农场获得了土地流转补贴,而规模化一次性补贴获得者更是少之又少。为此,家庭农场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突破融资困境这一瓶颈,使家庭农场更好地健康成长,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家庭农场经营方式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出现多种新业态,新业态依托电商平台、大数据产业对接平台、现代物流以及农村金融等,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家庭农场休闲观光旅游、家庭农场体验租赁等,建立了多元化“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5]。例如,浙江省积极推广“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根据调查统计,45.0%家庭农场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20.6%的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53.2%的家庭农场获得合作社的各种服务[6]。目前,浙江省“家庭农场+合作社”表现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家庭农场+合作社+直销(社区)”“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等4种主要方式,发展模式已相对成熟。其中,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的主题农场,采用“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组织运营模式,联动村落,打造“田园鲁家”田园综合体项目,提供以农业为基础的新型旅游产品、健康农产品、创意农业工艺品、装饰品等,形成“农业+休闲+旅游+生活+智慧”的创新经营模式。

国外经验与启示

国外家庭农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农业生产经营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单位,是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载体。国外家庭农场经营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健全土地政策

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了土地转出方的权益,为家庭农场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基础条件。例如法国的《农业指导法》,规定根据流转土地的性质和规模向土地转出方提供不同的财政补

贴;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私有农地一定要用于农业,不准弃耕、劣耕;日本在《农业振兴区域整备法》中规定,在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引导农户转让土地经营权,对主动离农或出售土地的农户一次性提供62万日元(折合人民币4.1万元)补贴。丹麦对不同作物规定了单位面积补贴标准,再按种植面积及种植结构进行补贴;为鼓励土地休耕,减少特定农产品供给数量,还对休耕土地(休耕面积达到10%)给予特殊补贴[7]。

从以上实践来看,为解决我国目前土地流转难、流转贵的问题,首先要做好政策保障,为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奠定基础。首先要对土地转出方进行合理奖补,结合土地面积和期限给予相应的补贴;其次是建立健全长效的农地退出和社会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农户给予相应鼓励奖金,除了一次性补贴外,还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再次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差距,消除土地转出者的后顾之忧。

全方位财政补贴

美国对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类多面广,全部大宗农产品几乎都被纳入补贴范围,小麦、大豆、玉米、大麦、棉花这5种作物的农业补贴占到90%以上;另外,美国实行农产品全程环节补贴,例如对休耕造成的损失进行休耕补贴,对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给予生产补贴,为支持供需平衡而储存产品的农场提供储备补贴,为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出口补贴[8]。美国还设立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扩大对中大型家庭农场的作物保险覆盖范围和补贴额度,农场规模越大,经营风险反而相对越小。日本分类进行强制保险、自愿保险,实行保险费率补贴,费率越高,补贴越高,并推行“政府二级再保险”模式[9]。

由此看来,多重举措提高家庭农场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是必要抓手。例如采取分阶段、分规模、动态式对家庭农场进行倾斜性补贴;建设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与预测平台,帮助农户理性调整产品生产结构;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分担自然灾害损失;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资金“一揽子服务”,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协助家庭农场财务管理以及提供农场风险补偿服务等。

培养高素质经营者

美国通过颁布《哈奇法案》《史密斯—利费农业推广法案》等系列法案,构建了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教体系[10],并不断完善“农业院校—农业推广中心—县级农业推广站—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教育培训体系,主要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并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提供生产技术规范、生产经营支持、市场营销服务、风险防控等课程。通过多种措施,譬如新农民和农场主发展计划(Beginning Farmer and Rancher Development Program,BFRDP),吸引、鼓励更多年轻人进入农业,并提高其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风险防控能力,安排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根据需求分级、分层、分类培训,确保新生代农民可持续发展。荷兰大部分农场主或农民都是经过高等教育之后才去经营农场,还有各种农业研究性组织及职业技能的长、短期培训学校可以参加继续教育。以瓦格宁根大学为例,全荷兰5%的农场主在校内进修、学习。丹麦法律规定,购买土地超过30 hm2以上的经营者必须接受为期5年的农业学院正规培训,才能承担管理责任。日本为鼓励年轻人投入农业生产中来,对45岁以下的务农人员提供培养经费,用以提高其职业技能。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在摸清家庭农场主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符合自身学习规律和特点的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学习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学习方式的分类培训;另外,在生产意识方面鼓励科学环保生产,增强环保理念,引导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保障农产品的健康和安全。

经营规模化和组织方式多样化

为应对农产品市场竞争,法国的家庭农场以兼并的形式不断扩大规模,法国农会可代替政府制定农业政策,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咨询和服务;合作社则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农业经营者,例如塞纳-马恩省的克劳德·莫里索家庭农场占地240 hm2,主要生产小麦、大麦和甜菜,还饲养了畜禽,兼营旅游业,其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全面管理、农业课堂、产品销售、农田生产等;农场加入了专门从事谷物生产和销售的农业合作社,其农产品由合作社集中收购,因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均由合作社承担。荷兰家庭农场的组织化经营主要表现为“合作社一体化产业链组织模式”[11],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三者组成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内部自律的“铁三角”,以荷兰最大的菲仕兰·坎皮纳乳业合作社为例,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主不仅拥有自己的家庭农场,还是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的股东,家庭农场的经济利益可得到最大化保障;在合作社主导下,农场主成为整个乳品产业链的主人。丹麦的农业合作社源于19世纪末,几乎所有农民都加入到了某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组会,实现了大规模的分工、分业生产,把分散的家庭农场经营活动融入了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12]。例如皇冠合作社的下属公司丹麦皇冠集团,在欧盟5个成员国拥有24家屠宰厂,年销售收入610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60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商。这种大型合作社,对于提升国家农业产业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丹麦发展经验表明,合作社作为农民自发组建的互助性组织,不但可以起到为农户提供服务,保护农户利益的作用,也能够成为产业的引领力量,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农业相关行业组织尚需要健康发展,在规模化经营中充分发挥在行业规范、行业自律、技术推广、社会责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纽带作用,最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以及其他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生产标准化、专业化

美国根据地理、气候等条件将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为10个,各区域分别有主打产品,如北部平原带的小麦、中部平原地带的玉米、南部和西部的畜牧业,家庭农场均依据区域布局指导,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再如法国,一般每个农场只生产1~2种产品,通过耕种、收获到营销、物流、贮藏加工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合作,成就了精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日本则注重发展观光农业来提高家庭农场综合收益,目前的形态主要有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农业公园等,例如岩手县的小岩井农场以雄伟的岩手山为背景,主打牧场观光农园,每年平均接待约79万人次。荷兰的专业型家庭农场占比90%以上,其中专业化程度最高、分工最细的是园艺业家庭农场。例如,按照种植地点分类,园艺业家庭农场有温室园艺业家庭农场和露地园艺业家庭农场;按照种植园艺种类分类,有花卉家庭农场、蔬菜家庭农场、盆栽植物家庭农场、苗圃植物家庭农场等;其中在马铃薯种植家庭农场中,又细分为食用马铃薯种植家庭农场、种用马铃薯种植家庭农场和工业用马铃薯种植家庭农场[13]。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应因地制宜,规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管理与支持路径,注重数量与质量同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

科技创新

先进的农业科技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今天的美国1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155人,家庭农场拥有先进的高科技武装的大型农机具,例如装有卫星定位系统的联合收割机,可实现卫星导航,全程机械化,适用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并降低了生产投入。例如在堪萨斯州的面积为1 295 hm2的约翰斯顿农场里,只有农场主和2名农业工人,而且1年工作的时间约为9个月,农场每年可收获小麦3 900 t、油菜2 500 t,大麦1 400 t,年产值超过200万美元。在荷兰,高科技深入到了家庭农场生产的每个环节[14],位于阿纳姆的乌林柯奶牛场养殖了180多头奶牛,只有乌林柯夫妇经营,没有任何雇工,农场内配备的挤奶机器人24 h“连轴转”,并且通过计算机及配套智能化分析管理软件控制,可完成奶牛健康状况、饮食情况记录与分析,同时严格监测牛奶质量,其产品实现专供荷兰最大的食品公司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

以上启示我们当务之急是积极研发和推广现代农机具、先进耕种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提升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同时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和质量。

高度环保

“农场主王国”丹麦尤其注重农业资源保护,法律严格规定了家庭农场对化肥、农药、抗生素等化学投入品的限制使用量。使用农药需要缴纳高昂的农药使用税,这对防治化学污染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丹麦化肥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为防止污染而规定的化肥施用量(25 kg/hm2)上限。有些生猪养殖农场施行种养结合立体式生产,地下养猪,地上种菜,形成了生态循环大闭环。日本福冈县嘉穗郡桂川町的合鸭家族古野农场,35年来创造了名满日本的全程无农药生态有机农业模式,并不断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型农产品,农场一直坚守“不为出售农作物,只为家人健康饮食”的信条,在稻田里养鸭,菜、稻、鸭全部实现有机种养,全年向社会供应有机蔬菜、大米以及鸭类产品[15]。

绿色是农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发挥好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16],践行绿色发展观,发展生态循环型家庭农场,有效保障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特别是产地环境的安全,最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展望

我国家庭农场从概念提出至今,才只有10余年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长一段道路要走。农业现代化要求高产高效,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家庭农场在当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我国甚至世界各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经营形式和组成单位之一。

国外经验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很大,还受到融资难易程度、政府协调能力、社会配套服务能力以及经营者本身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正确评估驾驭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不能以规模论英雄,而应以效益看高下。家庭农场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其生产将整合传统小农户的有限资源,通过适度规模化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农业持续发展,同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猜你喜欢
经营之道农场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农场假期
品牌、品质与专业服务是长期稳定的经营之道 广州时代音响McIntosh(美国麦景图)/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专卖店一日店访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探析新时代背景下茶饮行业的经营之道
农场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连锁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