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四川中药化妆品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2020-12-16 07:15舒,罗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化妆品中医药四川

罗 舒,罗 霞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菌类药材研究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菌类药材系统研究与开发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天然化、有机化的化妆品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强,传统产品的吸引力逐渐增大,从而带动主打天然、有机成分的国产化妆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四川作为我国中医药大省,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之一[1],同时也是第一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2]。强大的中医药优势为开发中药化妆品原料、打造中药特色化妆品提供了极佳的物质、技术和产业基础。

1 四川中药化妆品产业发展现状简析

近年来“颜值经济”正成为四川消费增长的重要“生力军”,坐拥西部第一化妆品市场容量的四川,走中医药特色的化妆品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是时代所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省内化妆品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四川布局中药化妆品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1.1 政策导向良好,发展前景可期

随着国内“美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化妆品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多项促进产业良好发展的政策相继推行。自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版)》等文件,在增强化妆品行业规范性、指导化妆品生产、推动消费、促进化妆品新零售创业等方面都给予了强而有力的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3]。《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具有美容、保健功效的中药功能型化妆品”[4];《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也提出,要“大力支持中医药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药膳)、功能型化妆品、日化产品等健康衍生品发展”[5];《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乡村振兴战略“10+3”产业体系,提出要深入挖掘我省中药材产业潜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擦亮四川农业大省和“川药”金字招牌。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为四川省化妆品产业紧抓“中国造”“四川造”的窗口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期,走以中药为核心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了向上利好的环境。

1.2 资源优势明显但研发利用覆盖面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6]。四川省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大省,中药资源丰富,科研实力强劲。省内药用植物7290种,居全国第一,道地药材86种,占全国40%以上[7]。《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中可应用于化妆品的道地药材多达69种,资源优势明显。而且省内中医药科研机构多,技术基础扎实,为开发“中国造”中药特色化妆品提供了极佳的技术保障。但省内科研机构仅对灵芝、姜黄等为数不多的几种道地药材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展开了系统研究,而且化妆品企业在开发产品时也多集中于利用报道较多研究较深的灵芝、银耳等道地药材,中药在省内化妆品中的研究与应用覆盖面较窄,优势发挥不充分亟待拓展。

1.3 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企业竞争力有待加强

本省中药化妆品产业上游产业链基础薄弱,省内原料多为植物提取物,其他原料主要依赖广州、上海等化妆品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输入和供给,无法满足省内中游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需求。中游生产企业居西部第一,截止至2020年7月25日,省内持有新版《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62家,数量多但分布较为分散,无集中的化妆品产业园区,且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投入低。销售渠道以线下的美容院线、商场专柜为主,布局线上电商渠道的企业较少,仅成都宇泽、四川天晟、好医生等几家。产品类型主要集中在护肤类,彩妆和日化产品占比极少,品类较为单一,竞争力弱。省内没有专门培养中药化妆品专业人才的大专院校,中药化妆品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中药化妆品领军人才较为缺乏。下游行业商家数量众多但规模小,主流渠道中四川本土品牌中药化妆品占比极少,没有具备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品牌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去推动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方向感和前进的动力。

2 新冠肺炎疫情对四川中药化妆品产业发展的影响

2.1 疫情对化妆品企业的影响

省内化妆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体量小产业链不完善,风险应对能力较低。疫情爆发以来企业相继停工停产,随着时间延长,部分企业现金流吃紧甚至断裂。其次,由于各地复工复产时间不同,致使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复工不同步,出现了生产停摆、原料及包材的大幅度涨价、库存告急等系列问题,使得化妆品上游产业链本就较为薄弱的省内化妆品企业想要险中求生愈发困难,行业洗牌现象愈加明显。疫情全球流行后,市场需求与全球供应链危机对国内化妆品企业产生了反向冲击[8],促使企业将目光调回国内及省内化妆品市场,加之疫情发生以来各界对中医药的关注与日俱增,也进一步推动了省内化妆品企业依托省内中医药资源优势布局中药化妆品产业。

2.2 疫情对销售渠道的影响

省内中药化妆品企业主要依靠美容院线渠道经销产品,疫情爆发以来的隔离和关店严重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仅少数在疫情前已布局电商渠道的省内中药化妆品企业受损相对较小。虽然企业的停工停产、物流的迟滞、订单的积压,对于线上化妆品的销售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直播等电商平台受疫情的负面影响最小,随着疫情下“宅经济”的流行,线上消费习惯的快速养成,化妆品电商渠道销售的占比不减反增,线上渠道将成为今后省内中药化妆品企业新品首发的重要平台。疫情过后,新消费和云经济等经济业态的巨大变革将催生新的经济热点,线上线下整合发展趋势越加明显。

2.3 疫情对产品类型的影响

疫情对省内化妆品消费品类短期冲击明显,且可选品类受影响程度大于必需品类。护肤类和彩妆类均因外出减少而降低需求,而洗护清洁类日化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具备一定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此次疫情带来的冲击。然而省内中药化妆品产品类型多以护肤类产品为主,疫情影响下美容护肤类产品销量急速下降对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产品类型单一化拉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3 后疫情时代四川中药化妆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层面

一是将中药化妆品产业纳入本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我省化妆品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布局中药化妆品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基于四川省中药强省的地理及资源优势,紧跟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等因素,根据省内药材产地5个区域布局,打造中药化妆品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平台。二是突出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对标欧美、日韩特大型企业、优势企业,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精准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功能配套项目以及知名化妆品原料、包材企业入驻四川,聚集一批龙头企业集团及其研发机构。三是出台省内化妆品相关企业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增加补贴、减免税收,设立中小企业专项纾困基金[9]等方式帮助省内化妆品企业复苏,强化政府数据资源支撑,搭建市场交流推广平台、本地企业家交流平台、本地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平台,为化妆品产业高质发展增加内驱力,增强产业抗压性。

3.2 科研层面

一是鼓励在川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中药化妆品相关专业、组建中药化妆品院系,积极筹建中国(四川)医美大学,建立省级中药化妆品产业发展智囊库,加强中药在化妆品中的系统研究与应用。二是发挥成渝地区比较优势,推动产学研联合发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服务机构联合化妆品企业,组建国家级、省级的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立技术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三是借力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全链条布局,打造中药特色化妆品关键技术装备高地,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充分借助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布局,加大对基于川产道地药材为原料的中药化妆品产业的科研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强中医药化妆品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成果转化,推动中医药特色化妆品长足发展。

3.3 企业层面

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中医药特色化妆品品牌。依据企业自身基础和所处地域优势,结合中药产地区域化发展特点,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深挖中医药传统文化,塑造“四川造”品牌核心价值,丰富产品类型和功能定位,塑造产品竞争壁垒。二是优化经销渠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药+化妆品”,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或与专业网络经销商合作等方式,打造“四川造”中药化妆品互联网销售平台。并且依托成渝经济圈规划布局,联合人工智能、康养、旅游等产业实现融合创新发展,扩大优势提升影响力。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与学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全面提升省内化妆品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同时预设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再次出现所引发的极端情况,拟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增强对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应对能力[9]。

猜你喜欢
化妆品中医药四川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A gift I treasure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四川移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化妆品/留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