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用型黄牛环形泰勒虫病诊疗体会

2020-12-16 05:48:13朱明恩王桂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焦虫出血点虫体

朱明恩 王桂英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261061)

常见的泰勒虫病,其病原主要是环形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地方流行性的原虫病,环形泰勒焦虫又名血液型虫体,形态多样化,最为常见的是环形虫体,呈戒指状,原虫寄生于牛的网状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内,虫体小于红细胞半径,形态多样,寄生于红细胞内的有环形、逗点形、圆点形等,以环形和椭圆形虫体占多数。

本病又名海岸热,分布颇广,肉牛、黄牛、水牛均可感染。本病见于不少国家,在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市、自治区。本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大,对养牛业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某些传染病,尤其对改良的新品种、外地引进的牛群威胁更为严重,因此,不容忽视,必须认真对待。

环形泰勒焦虫能在牛和蜱体内进行繁殖,子孢子在牛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大裂殖体,大裂殖体崩解为大裂殖子,大裂殖子发育为小裂殖体,小裂殖体崩解为小裂殖子,断而发育为雄性或雌性配子体。蜱吸食牛血时,配子体进入蜱体内进行有性繁殖,雌雄配子接合发育为动合子,继而发育为子孢子。牛感染泰勒焦虫时,病初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型,保持在39.5~41.9℃,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痛感,结膜潮红流泪,消瘦,贫血及黄疸。该病在山东地区呈散发状态,过去安丘、临朐等地较少有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报道。

1 发病情况

临朐山旺镇某牛场共饲养大小黄牛200 头,圈养。2018 年8 月5 日开始发现疫情,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心跳加快。触诊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痛感;随后体温升高至 40~42℃,高热稽留,鼻镜干燥,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部分病牛心跳亢进,卧地不起,于发病后1~2 周内死亡。曾用退热药、抗菌药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经询问发病牛是2018 年3 月份从某规模化牛场引进的犊牛,引进前外观一切正常。问诊时,先后有40 头牛出现发病症状,死亡 6 头,发病率 20% (40/200),死亡率 15% (6/40)。病牛身上发现大小不一的幼蜱或稚蜱,在发病期间,畜主曾用灭蜱灵灭蜱。

2 剖检变化

先后剖检病死犊牛5 头,其中4 头可见尸体消瘦,胸腹两侧皮下有很多出血斑点,体表淋巴结肿大,呈紫红色,全身淋巴结肿大。胸腔心包积液,心内外膜上散布出血点,肺脏水肿,支气管散布出血点。剖开腹腔发现有大量黄色腹水,脾脏肿大,是正常的2~3 倍,脾髓质软呈紫黑色泥糊状,被膜上散布出血点,呈紫红色;肝脏肿大,质脆,呈黄棕色,表面有出血点;肺脏有水肿或气肿,表面有多量出血点;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被膜上也散布出血点,肾脏外膜易剥离。第三胃内容物干燥,第四胃黏膜肿胀,其边缘隆起,中间凹,呈现灰色,溃疡面积约占3/4;肠系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及胶样浸润,重症者小肠、大肠有大小不等的溃疡斑。

3 诊断

3.1 细菌学检查

无菌采集病死牛的血液、淋巴结、肝脏、脾脏等组织脏器作为病料。

3.1.1 细菌涂片镜检

病料涂片、干燥、固定,经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用油镜检查,视野中未发现任何细菌。

3.1.2 细菌分离培养

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和鲜血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24h,未见任何细菌生长。

3.2 环形泰勒焦虫虫体检查

3.2.1 红细胞内虫体检查

选择症状比较典型的病牛,耳静脉采血,直接涂片、晾干、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内有环形、椭圆形、十字形的虫体。不同形态的虫体可在同一个红细胞内被发现。红细胞内虫体数量多少不一,常见 3~5 个,最多可达 10 个以上。红细胞染虫率10%~20%不等,重症者高达95%。

红细胞染虫率的计算,对判定该病的发展和转归是有诊断意义的,如染虫率不断上升,临床症状又日益加重,则表明病情危急,预后不良。相反,染虫率持续下降,症状又日趋缓和,则表明转归良好,康复有望。

或将血液置于含3.8%柠檬酸钠的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充分混匀,1500r/min 离心洗涤 5min,吸取上层血浆涂片镜检,可见大小为0.7~2.1μm、以环形和椭圆形虫体居多的泰勒焦虫。

3.2.2 淋巴细胞中虫体检查

取病牛的淋巴结作为病料,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淋巴细胞的细胞浆中有微红色或暗紫色数目不等的染色质核,形状极像石榴的横切面,即所说的石榴体。多为不规则的圆形,长度为 22~27μm。

4 诊治

经过现场了解,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特别是第四胃的特征性病变,可确定该病例为环形泰勒虫感染。

牛群不幸发病后,应立即隔离病牛,并尽快采取措施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经济损失。对症状较轻的病牛,按5mg/kg 体重注射贝尼尔 (三氮脒),连用 2 次,间隔 1d;症状较重的病牛,按5mg/kg 体重注射贝尼尔 (三氮脒),共注射5次,隔 1d 注射 1 次。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施以强心、止泻缓泻、口服补液盐等措施。

经上述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的40 头牛除先前死亡的6 头,其余34 头全部治愈。

5 讨论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蜱传播性血液原虫病,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季节与蜱的活动季节有密切关系。本病一般发生在每年的6 月下旬到8 月中旬,而以7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8 月中旬后逐渐平息。有时可能提前或拖后,系因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所致。在我国能证明传播本病的为残缘璃眼蜱和二棘盲蜱。本病在流行的地区,以1~3 岁的牛发病为多,尤以1~2 岁牛最多,当年生的犊牛和4 岁以上者亦有发病的。耐过本病的牛保持带虫免疫达2~6 年之久。

泰勒焦虫在蜱的体内,是在一个世代范围内,通过变态过程以后到达感染阶段的,如果幼蜱或稚蜱吸食了带有病原体的牛血,只有稚蜱或成蜱阶段,才能把病原体传播给牛,不能经卵传递到下一代。

消灭牛体上的幼蜱和稚蜱,建议在每年的5~6 月份定期用0.2%辛硫磷或2%敌百虫溶液向牛体喷洒,每隔2~3 周一次,应进行2 次。发现牛体寄生蜱,应及时摘除处死。在每年10月~11 月份,用2%敌百虫在牛体、运动场所、圈舍墙壁等地彻底喷雾,同时清除杂草石块,以消灭越冬的幼蜱。调运牛只最好在无蜱寄生的季节进行,调运前进行一次灭蜱处理,调运后需经过1~2 个月的隔离观察。

用血液涂片检查法诊断环形泰勒虫病,要求检查人员必须熟悉环形泰勒焦虫的各种形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同时还要与其他血液原虫相区别。李有全等将PCR 方法与镜检检测方法做了比较,结果显示PCR 诊断方法检出率相对较高[1]。

有资料显示用阿卡普林,按1mg/kg 体重,以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2%溶液,皮下注射,效果不错。如与黄色素交替使用,疗效尤佳。此疗法在本次诊治中未进行试验。

输血疗法也是一付抢救良方。采健牛血液 (与病牛血液无交互凝集反应者) 300~500ml,静脉输入,连输 2~3 次,每日 1次。如与配合应用维生素 VB12(大牛一次 80~120mg),对改善贫血有良效。

猜你喜欢
焦虫出血点虫体
重组pET30a-EgM9蛋白高免兔血清对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发育的影响
牛、羊焦虫病的诊治措施探微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牛焦虫病防治
Mutually Beneficial
Beijing Review(2016年32期)2016-08-30 02:42:51
浅析牛焦虫病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一起暴发性牛焦虫病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