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辉,马 恢,张瑞玖,籍立杰,田国联,任德志,肖长新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京张薯1号’是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2010年以‘90-2-10’为母本,‘冀张薯5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而育成。2011年进行实生薯培育;2012 年进行单株选择,编号为2010-23-37;2013年进入选种圃;2014年参加鉴定试验;2015年进行品种预备比较试验;2016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7~2018年参加国家马铃薯区域试验;2018年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马铃薯(2018)130075。
‘京张薯1号’属中晚熟鲜薯食用型品种,生育期110 d左右。植株粗壮,整齐一致,株型扩散,生长势强。株高77.97 cm,茎叶绿色,花冠紫色,无天然结实;匍匐茎中等,薯块椭圆形,皮色中等黄色,肉色中等黄色,芽眼浅,略麻皮;单株块茎数3.97个,单薯重326.89 g,商品薯率93.29%。中抗晚疫病,抗普通花叶病毒病,抗重花叶病毒病。第1生长周期产量50 882 kg/hm2,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40.8%;第2生长周期产量52 463 kg/hm2,较对照‘克新1号’增产50.6%。高产稳产,薯形好,鲜食口味佳,耐贮藏。
2018 年经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进行马铃薯品质检测,干物质含量21.50%,淀粉含量13.90%,粗蛋白含量3.34%,维生素C含量19.12 mg/100g,还原糖含量0.30%。营养价值高,食味好。
2018年对‘京张薯1号’进行鉴定。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马铃薯病毒检测研究室接种鉴定,抗普通花叶病毒病,抗重花叶病毒病。经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接种鉴定中抗晚疫病;经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进行田间抗性鉴定,晚疫病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克新1号’。
2016 年在张北喜顺沟进行晚熟品种比较试验,种植采用播后中耕起垄,管道微喷的栽培模式。参试品系12 个,对照为‘冀张薯8 号’,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 次重复,5 行区,每小区100株,小区面积18 m2,小区产量为79.29 kg/18m2,折合产量为44 070 kg/hm2,较对照‘冀张薯8 号’增产13.63%。
2017~2018年‘京张薯1 号’参加国家马铃薯中晚熟华北组国家区域试验,承试单位共8个,分别为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院、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五寨试验站、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围场县马铃薯研究所和内蒙古坤元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试品种9 个,‘克新1号’为对照,采用播前起垄,垄上滴灌的种植栽培模式。两年产量分别为50 882 和52 463 kg/hm2,分别较对照‘克新1 号’增产40.81%和50.62%,平均产量51 672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45.72%。
选择耕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便于排灌的地块。前茬最好选择豆类、莜麦、小麦等作物。
6.2.1 整 地
播前旋耕地深度25~35 cm,结合施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15∶15∶15),使土壤达到“深、松、平、净”,若高垄栽培种植,要求土壤细碎,土层上虚下实,垄向直,垄距及垄体高度均匀。
6.2.2 种薯处理
(1)播前催芽晒种
将种薯提前18 d左右出窖,放在散射光较充足的室内,以平铺10 cm厚度为宜,16~18 ℃催芽,待芽变为紫绿色壮芽0.5~1.0 cm时即可切块。白天切忌太阳暴晒,夜间注意防冻。
(2)切 种
种薯切块在播种前2~3 d进行,选择健康种薯,切忌太阳暴晒,切刀要用0.5%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药剂拌种,防止病害传播。每个切块确保1~2个芽,切块重35 g左右。
6.2.3 适时播种
适宜播期为10 cm深度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8 ℃时,播种深度为10~12 cm。河北北部在4月底5月初开始播种。
6.2.4 播种密度
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起垄栽培用种量为1 875~2 250 kg/hm2。
6.3.1 合理施肥
结合播种施足基肥,混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 = 15∶15∶15)900 kg/hm2。苗高20 cm 左右现蕾前结合中耕追施尿素(N 46%)225 kg/hm2,按375 kg/hm2追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 = 20∶0∶24)。现蕾期追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20∶0∶24)375 kg/hm2,盛花期追施硝酸钾(K2O 46%,N 13.5%)375 kg/hm2,可用0.5%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防止茎叶提前木质化,增加淀粉积累。
6.3.2 浇 水
马铃薯出苗到收获一般需要6~8次浇水。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及时排水,收获前2 周停止浇水。不同生长阶段要根据需水量供给。
6.3.3 培 土
50%幼苗顶土时闷锄培土一次,便于除草、壮苗。苗高20~25 cm左右现蕾前中耕培土一次。结合中耕追施马铃薯专用肥。
6.3.4 除 草
中耕除草结合人工拔大草,化学药剂慎用。
6.3.5 病害防治
结合病害的预测预报,有针对性的选择预防和治疗药剂;每隔7~10 d喷1次,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结合防虫害药剂一并喷施。防治早疫病药剂有43%戊唑醇悬浮剂、25%嘧菌酯悬浮剂、50%肟菌酯水分散性粒剂,防治晚疫病药剂有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等
6.3.6 去杂去劣
进入盛花期,按照品种的特征特性,拔除杂株及异症株。
收获前10~15 d停水,待70%的植株枯黄时开始收获。河北北部一般9月中旬左右收获。采用人工挖掘和犁翻或机械收获,不得破损薯皮,确保薯形完好,便于贮存和运输。
适宜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华北一季作区种植。
薯皮薄,易机械损伤。收获前提前控水、刹秧,使薯皮老化,防止机械创伤。注意起垄高度,防止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