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玉姝
(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35000)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经常发生于鸡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由鸡毒支原体感染所引起,主要表现上呼吸道及邻近窦黏膜出现炎症为特征,感染鸡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死亡[1]。为了能帮助广大养殖户能更好地防控本病,本文就其防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本病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又叫霉形体,呈球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吉姆萨染色后着色良好。体外培养时对环境要求较高,必须在含有15%血清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良好,好氧或兼性厌氧,培养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37℃条件下培养5d才能见到肉眼可见的菌落,菌落呈乳头状或煎鸡蛋样。支原体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非常差,绝大多数种类的消毒剂都能将其杀灭,对温度敏感,50℃环境中不到20min 即可死亡,低温下存活的时间较长。支原体一般经呼吸道途径寄居在鸡的呼吸道黏膜中,有报道认为,支原体在鸡群中以条件致病菌的形式存在,当鸡群出现应激时很容易爆发。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寒冷的冬季发病率较高,原因主要和冬季为了鸡舍保温而造成通风不良有关。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同日龄的鸡和火鸡都有易感性,其中以1~2 月龄的鸡最为易感,除了鸡之外,鹌鹑、鸭、鸽子、孔雀及各种野鸟等均可感染,哺乳动物也能感染。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甩鼻等方式排到环境中,一旦健康鸡吸入就会发生感染。除了呼吸道之外,饲料、饮水被污染时也能经消化道传播,种蛋也能垂直传播本病。新发病的鸡群一旦发现病鸡,扩散速度要比曾发生过本病的鸡群快得多。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时,本病更易出现流行[2]。
本病通常为慢性经过,感染鸡长期持久地表现呼吸道症状,鼻腔发炎,鼻孔经常流出黏液性或浆液性鼻液,病鸡常甩头,预将鼻孔内的液体甩出。随着疾病的发展,病鸡开始咳嗽,打喷嚏,呼吸时张口仰脖,能听到呼噜声和气管啰音[3]。一侧或两侧眶下窦发炎,不断蓄积黏液而肿胀,眼睛半闭,经常流出带泡沫的白色黏液,眼球萎缩,视力下降,有的鸡可出现失明。支原体随血液到达脑部后,可造成脑膜的损害,病鸡出现神经症状。鸡日龄越大发病越缓和,蛋鸡感染后产蛋率可出现下降。种鸡群发生本病后受精率和孵化率都会降低。
合理控制鸡群的饲养密度,减少鸡与鸡之间的接触频率,保持鸡养殖的平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应激条件。种鸡场需要通过逐步淘汰感染鸡的办法来获得完全净化的鸡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鸡淘汰处理。饲料中可拌入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或恩诺沙星等药物,连续用药一周,可逐渐杀灭体内感染的病原。孵化的种蛋也要消毒,可用甲醛对孵化室进行熏蒸,孵出的雏鸡用链霉素滴鼻,分群饲养,都能很好地控制本病。
曾发生过本病的鸡场或疫区鸡场,在鸡出栏后,鸡舍采用熏蒸的方法统一消毒,常用甲醛(福尔马林) 配合高锰酸钾进行熏蒸。具体方法是: 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25ml,水12.5ml,高锰酸钾25g,先将甲醛与水混合,倒入容器内,然后倒入高锰酸钾搅拌,迅速关闭栏舍,经过12~24h 方可打开门口,消毒完毕,达到净化的效果。正常饲养的鸡群,每天可使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带鸡喷雾1~2 次,确保无死角。所有外来车辆和人员必须消毒后再允许进入,
对易感鸡群进行疫苗接种,7~15 日龄雏鸡颈部背皮下注射0.2ml,成年鸡注射0.5ml。也可使用弱毒活疫苗(F 株疫苗)给1 日龄、3 日龄和20 日龄的雏鸡滴鼻接种,从而减少支原体的感染。疫苗接种时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防止出现免疫失败。首先,本类疫苗有油乳剂的死苗和弱毒活苗两种,不同苗使用方法不同,应严格按照瓶签和说明去做,使用前要逐瓶检查,注意有效期、羽份、稀释液、使用方法等,发现有破塞裂瓶、无真空、过期或变质、破乳的疫苗,一律不能使用。另外,疫苗应注意低温保存,放冰柜或冷库中,运输携带最好用冰瓶或专用疫苗箱,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而失效。
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如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多西环素等。泰乐菌素以200g/吨的剂量拌入饲料中,或以0.1%的浓度加入饮水中,集中饮用,连续给药一周。泰妙菌素可按0.05%的剂量浓度混入饲料中喂服,连用3d。多西环素一般按照0.5%的剂量浓度饮水给药,连用5d 即可。进入产蛋期的鸡群由于牵扯到药物残留问题,抗生素禁止使用,可用中药进行治疗,选用桔梗30g、金银花30g、菊花30g、麦冬30g、黄芩25g、麻黄25g、杏仁25g、贝母25g、桑白皮25g、石膏20g、甘草10g,用水煎取汁,兑水可供500 只鸡饮用,每天饮用1 次,连用7d。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整体会比抗生素稍差,但不会造成鸡蛋的药物残留,符合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