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猪的腹泻病诊断及防治

2020-12-16 05:14:51王全智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痢白痢技术人员

王全智

(江苏省泰兴市新街畜牧兽医站 225400)

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各省市地区肆虐后,生猪存栏数量急剧下降,急待复养恢复产业生机。有些养殖企业和商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择地建场饲养。在生猪养殖中,除了要预防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外,猪的腹泻病也不能忽视,这类疾病发原因较为复杂,发病类型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分为仔猪消化机能不全腹泻、营养过敏性腹泻、营养缺乏性腹泻、微生物区系变化腹泻、抗营养因子性腹泻、黄痢、白痢、红痢等。养殖场技术人员要注意对其进行诊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掌握猪腹泻疾病,把控猪只健康情况,避免由于腹泻疾病造成死亡,维持养殖场的正常运行,提高养殖场内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1 猪的腹泻病病理

猪腹泻疾病主要发生在仔猪群中,成年猪发生腹泻疾病的案例较少,这主要是由于仔猪刚出生不久,体内微生态系统还没有建立完全,自身抵抗能力较弱,对外界变化与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多种微生物的侵袭,产生腹泻疾病。仔猪腹泻疾病还可分为哺乳仔猪腹泻疾病与保育仔猪腹泻疾病,其中哺乳仔猪腹泻疾病主要为传染性腹泻疾病,保育仔猪腹泻疾病则是由于断奶、更换饲料、断粮、环境刺激、寒冷等因素造成的[1]。

2 猪的腹泻病诊断与防治

2.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腹泻

仔猪的生理系统发育不完全,缺乏胃酸及消化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消化不良,引起腹泻;仔猪的神经调节机能没有完全发育,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弱,若受到强烈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针对仔猪消化机能不全类腹泻,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在饲料中适当加入复合酶制剂、酸化剂,调解仔猪的肠道pH,平衡仔猪体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起到杀菌抑菌作用;此外,养殖技术人员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仔猪生存环境较为稳定,尽可能的减少刺激[2]。

2.2 营养过敏性腹泻腹泻

仔猪饲料主要为“玉米-豆粕型” 饲料,其中含有大豆半球蛋白及大豆球蛋白,容易引发仔猪过敏反应。仔猪第一次使用这种饲料时会刺激免疫系统,促使免疫系统处于非耐受的状态,在第二次食用时会产生超敏反应,引发肠道绒毛高度降低,肠道内的黏膜脱落,经过实验室诊断可以发现,仔猪消化酶活动与浓度大大降低,对食物的吸收能力弱化,从而引发腹泻。对此,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在仔猪断奶前的饲料中适当加入豆粕,促使仔猪逐渐适应大豆蛋白,避免腹泻的发生[3]。

2.3 营养缺乏性腹泻

若仔猪体内缺乏叶酸、烟酸、泛酸等维生素,或者缺乏矿物质,如铁、铜、锌、硒等,会产生免疫力低下的情况,继而出现下痢。仔猪会排除淡黄色粪便,或者排除灰绿色、白色粪便,呈现水样稀粪状,气味恶臭。养殖技术人员要在仔猪出生3d 后开始为其补充铁、硒等矿物质元素,在7d 后再诱食饲料中加入营养均衡的全价料,有效预防营养缺乏性腹泻。

2.4 微生物区系变化腹泻

在哺乳期间,仔猪已形成良好的微生物区系,能有效防治由于病原菌引发的消化系统紊乱与腹泻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乳酸菌变化导致的。乳酸菌的最佳生长环境是酸性环境,仔猪断奶后,乳糖中断,乳酸生成量减少,且仔猪体内的盐酸成分分泌较少,无法有效结合饲料中的无机盐阳离子与蛋白质,促使仔猪肠胃内的pH 升高,乳酸菌减少,大肠杆菌增加,引发肠胃内的微生物平衡失调,造成猪腹泻疾病。养殖技术人员要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酸化剂、脱脂奶等,保证仔猪肠胃内微生物菌群平衡。

2.5 仔猪黄痢、白痢与红痢

黄痢、白痢与红痢是仔猪腹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具有鲜明的病例特征。

2.5.1 黄痢

又可以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新生仔猪腹泻”,是一种常出现于新生仔猪群的腹泻疾病,具有急性、传染性、死亡性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关于黄痢的诊断,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发现病猪出现腹泻情况,粪便呈现黄色黏液状,传染源为被污染的环境、生病仔猪、母猪的乳头。黄痢主要发生于出生后8~12h,3d 以内的仔猪感染情况较为明显,病情较重,出生7d 以上的仔猪发病情况较为缓和,2~3 周龄的仔猪也会偶尔出现此病病例。其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全身衰弱、水样粪便、淡黄色或白色粪便、粪便带有腥臭味、肛门失禁等[4]。剖检可以发现,病猪体内腹部下方出现黏膜、水肿、肌肉苍白等情况,病猪胃内充满黄色酸臭味乳块,胃底颜色暗红,小肠各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心脏扩张。

2.5.2 白痢

亦可以称之为“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常发生于生产后10~30 日龄的新生仔猪,其中20 日龄以下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是一种常见性疾病与多发性疾病。白痢的临床表现为病猪发病前不吮吸奶液,粪便呈现兔子粪便形态,在发病后的0.5~1d 内出现经典病症,排出灰白色或乳白色的糊状粪便,气味腥臭。剖检后可以发现,病猪胃内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肠壁透明。此病的死亡率较低,发病率较高。

无论是黄痢还是白痢,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对其采用同一种防治方法,一方面加强卫生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对母猪清洗消毒,给母猪饲喂优质饲料,及时擦拭母猪的乳头,从根源处避免仔猪患病;还要给待产母猪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另一方面,仔猪出生后,养殖技术人员要给仔猪连续饲喂7d 口服益生素,维护仔猪肠胃功能。若发现仔猪患病,则要给仔猪补液,采用500ml 生理盐水、100ml 浓度为5%的葡萄糖、30ml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80 万单位青霉素,混合补液,连续补液3d,每天补液1 次;养殖技术人员还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庆大霉素、痢菌净、诺氟沙星、口服链霉素、泻痢停等。

2.5.3 红痢

又可以称之为“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 “仔猪红痢”“仔猪肠毒血症” 等,此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1 周龄之内的仔猪,其主要病症是排出红色带血的稀样粪便,具有死亡率高、发病快、传染性强、病程短的特点。红痢的病原主要为C 型魏氏梭菌,或者称之为“C 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诊断过程中,养殖技术人员要重点观察出生后1~3 日龄的仔猪,4~7 日龄的仔猪发病病程较为缓慢,病症较轻,1 周龄以上的仔猪发病率较低;剖检之后可以发现,在仔猪肠道内出现外表颜色暗红、肠胃内充满血状液体的情况,且肠系膜淋巴结颜色鲜红,空肠病变部分出现绒毛坏死情况。关于预防,养殖技术人员要做好卫生工作,定期消毒,在接生时做好母猪卫生清理工作,避免乳头带菌;在母猪生产的1 个月前注射1 次红痢菌苗。若发现出现红痢,则可以采取抗猪梭菌性肠炎高免血清进行治疗,药物治疗的意义不大。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养殖场中,猪腹泻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若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生猪死亡,甚至造成流行性传染,给生猪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种情况,养殖场技术人员要将猪腹泻疾病作为重点防治对象,强化猪的饲养管理,定期观察猪的健康情况,若发现猪存在腹泻疾病症状,则要对其诊断,明确猪腹泻疾病的引发原因,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猪的发病情况,降低发病率,保证生猪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黄痢白痢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云南农业(2021年11期)2021-11-12 02:23:58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52
仔猪黄痢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防控措施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52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鸡白痢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6期)2016-12-01 03:43:30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哺乳仔猪黄痢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0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