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洪燕
产教融合视阈下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钟洪燕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404632)
文章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探究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探究了如何实现高职会计人才的创新培养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产教融合;高职;会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面临较大的挑战,基于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质量不高,导致当前的会计人才质量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直接的矛盾,进而制约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加强产教融合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是推动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教融合的实质为教育教学与实际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有效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选择,教学模式多为实践式教学,教学方法多为通过运用会计知识及相关技术来解决实际的会计问题。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基础及会计实操能力,实时关注会计前沿知识,深入理解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及实用性,在实操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为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奠定基础。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就是实现会计课程理论及相关知识与会计工作实操的有效衔接,以满足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为核心,从而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此外,产教融合模式下实现了教学与生产过程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产业的需求及未来职业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尽早确定未来的就业目标,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加强校企联合,会计实训基地的提供能够有效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问题,使得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更多的资源支持,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企业对于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能得到满足,为企业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当前教师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逐步调整了自身的教学重点。但是部分教师的改革步伐相对缓慢、教学重点转变不及时,依旧延续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佳。现代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也更加重视人才的全面性,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广大教师应适当调整自身的教学重点,将自身的教学内容与经济发展大趋势相契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资源及资金的缺乏是制约实践教学的主要原因。在缺乏会计实践教学场地及相关硬件设施的大环境下,学生无法在实践教学的环境下展开会计实操。此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企业所提供的实践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划时未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其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模式下对于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待加强,对于校企合作下的应用教学还不够专业,进而导致会计实践课程难以开展,实践教学质量不高。此外,会计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没有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操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制约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立足于会计行业前沿及行业企业需求,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于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培养高端云财务人才和重点,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会计资源,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此外,产教融合模式下要求学生应加强自我管理,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为成为优秀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积极学习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及课程,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帮助学生高效掌握企业财务软件的实操技能,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产教融合模式下加强校企合作仍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企业和高校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高校及时了解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此外,院校与企业应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战略,加强金融人才与会计人才的共同培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及就业一体化的平台,从而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关键在于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专业校企合作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培养,通过开启双导师制度,切实保障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操技能学习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与企业教师的沟通交流,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有效衔接。此外,实时关注会计行业前沿,提升自身综合专业能力,从而为培养复合型高端会计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3.4.1 拓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广度
拓宽产教融合的广度,产教融合涉及政府、行业、学校等多个部门,通过学校与政府合作,解决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的问题,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同时,就会计人才培养的标准而言,校企应该进行通力合作,共同协商,确定合理的规格,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明确的对接职业标准,共同构建岗位实际工作的课程体系。校企通过多层面、多角度来进行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率。
3.4.2 拓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
企业与学校应重视产业链的构建,开展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搭建开放式的产教融合平台,其中包括校企共建、共同研发等。学校应重视与多个企业的融合,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通过去企业实习来了解自身的不足,学习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的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欠缺,制约了会计行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实践育人为培养目标,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加强会计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黄建中.产教融合视阈下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营销界,2019(43):239,250.
[2]孙玲.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23):92-93.
[3]陈兆芳.产教融合视阈下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2):5-8.
[4]汤向玲.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19(4):94-96.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82
G712
A
2095-1205(2020)02-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