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颖利
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
吕颖利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如今对于学生的教育开始不仅局限于课堂知识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内容的提升。据数据研究显示,目前随着教育改革,各大高校对于学生技能大赛的教育开始不断重视。文章针对技能大赛的专业教育对电气自动化的教改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专业角度分析了技能大赛对课程的影响。
技能大赛;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
近年来,对于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学生,主要以就业为指导。所以为了更深地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各大高校也开始对教育进行做大量的开展工作,而对于教育的发展培养,技能大赛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推动了专业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的新的改革的发展。而电气化作为很多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同时也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对于学校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各大高校在不断推行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定期在校内举行职业技能大赛,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与课外拓展能力,同时也能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对学生教育的手段的改革。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育主要是依据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一味地学习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而目前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如今现阶段关于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于顺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全面技能,以满足未来对于学生的就业需要,除了基础知识的吸取之外,还能掌握很多专业技能,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实践能力。因此,对比之前的教育观念,如今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更加符合现代对人才的培养,突破了对专业知识束缚,培养了更多学生的电气自动化的技能。另外,这种职业教育的培养,首先需要学校和企业达成合作意识,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实时了解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对实践能力的需求。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得到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也能从中感悟到实践的乐趣。
但是,目前的职业教育也收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企业也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对学生的教育进行全面提升。而基于此,技能大赛刚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可以将学生和教育很好的协调作用。目前,在教育界,职业教育的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所以电气自动化为了不断深层次与企业进行接触,在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不断了解市场的需求,跟企业深层次沟通,按照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改教育的课堂目标以及课堂内容(包括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对课程的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其中主要包括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人才能力和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做出努力。
有关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对项目名称的设计以及在设置环节中遇到问题的及时处理,不论是哪个环节,技能大赛都对此专业技能起到了引导作用。在比赛过程中,无论是对自动化的安装和调试,还是对电气自动化的专业组装和调试都起到了很实际的探索作用。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能大赛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以及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及时解答遇到的电气问题。
能够参与大赛,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以及对电气自动化的操作能力;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学生之间需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感受到每一次大赛的创新力。所以说,这种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很明显地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学生实践能力,而并非只是专业知识的培养。
另外,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分配任务给学生,学生根据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演习。在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然后针对该节课进行课程的任务的分布处理,学生可以通过基础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设计,然后针对设计进行调试和改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了实战经验,培养了基本的职业素养,能够很快地完成任务。
随着社会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断壮大。因此,应用在教育学中,这对于教师的职业技能也有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师需要在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不断为教育课堂提供新的创新教学。比如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一体化的项目,不仅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也对目前的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
而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要实现以上对于学生技能的创新性培养,首先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各种职业大赛,在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展知识面,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其次,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业务能力提升的重点,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要熟悉生产现场的先进设备与工艺,懂得生产管理与劳动组织,具备较强的设备故障查排能力,只有跟上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的步伐,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优秀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首先,学校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学习锻炼技术服务技能,为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做出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培养强有力的教师团队的基本工作;最后,教师需要时刻以技能大赛为参照,从而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改革。
电气自动化的技能大赛处理作为选手之间的技能较量,更多地凸显了参赛学校的水平高低,可以直接看出学校水平与教师的技能水平。
所以说,技能大赛也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所以很多学校为了不断实现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很多校内都设置了很多相关的技术教学教室,另外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需求,以及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建立了足够的实训教育基地,给学生提供学习空间。这一举措能给予学生课程专业的指导以及为竞赛提供技术支撑,还能在企业员工培训、社会技术服务和校内外电工技能鉴定等方面发挥作用。而电气自动化专业在重视校内实训条件改善的同时,为了补充人才培养资源的不足,所以不断寻求校外的专业合作企业的支持,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企业的支持,另外,在校内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同时也加深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为营造出温馨和谐的职场学习氛围与环境做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和测试,技能大赛不但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有利于改善学校的教学方式方法,对电气自动化的专业化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学校能够正面地解决问题。技能大赛的增加既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又有利于学校教学的开展。
基于新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下,如今对于教育理念则是摒弃了传统一味地灌输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既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偏向于实践操作的实习和应用。而将这一理念融合至电气的自动化专业技能大赛中,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主要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电气自动化需要很专业的职业技术素养,即就是了解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理念,然后应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拓展能力;其次,在电气自动化电子大赛中需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才能促进更好的合作;最后,学生在参与实习实训过程中,需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然后教师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中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起来,才会不断培养出更好的创新能力。只有做到以上3点,学生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的技能大赛之中才能不怯场,正常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水平。如果在日常实训过程中缺乏实践或者理论知识,都不能发挥出更超长的水平,影响比赛成绩。
既然有了以上的成功案例分析,很多学生还是缺乏实践能力的主动性,并且不能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因此不能很好地应用在考试中,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学习足够的基础知识,然后教师监督进行定期实践,通过长期实践通过考核之后,然后才能进入考试备选阶段准备开始。教师在教学工程中,教学可以利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四六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中,更好地融入比赛的实际情况中,然后对开始的每个环节进行设计和自由选择,教师也能更积极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指点并及时调整训练方法,让教学更加突出。
其次,新的教育观提出,学生才是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力和学习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精神,并且和教师的关系相处的更加融洽,交流也更加自主轻松。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会更加突出,和教师以及专业人员的沟通上更加自由。最后,教师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将大量新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将之融入后期的学习理念当中,让学生的学习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给予学生更准确和积极的指导。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对于当前在职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教育界中一项重大的实践,目前技能大赛已经应用至更多的高校中,在教育市场上的占比也是非常大的,因此,职业教育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方案,不断总结,为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成就。
[1]韩崇安,谢冬冬.电气专业集散式培养模式探究[J].智库时代,2018(36):227.
[2]彭雪峰,张敏.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J].科技展望,2016,26(29):194.
[3]王美玲,刘伟,王波,等.电气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改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2):46-49.
吕颖利(1982-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77
G712
A
2095-1205(2020)02-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