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与实施对策

2020-12-16 04:49:48聂美华
广东蚕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时代

聂美华

浅谈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与实施对策

聂美华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当前,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加大了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多个层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仍旧处于薄弱环节。文章对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劳动教育开展期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目的;实施对策

在新时代高校建设背景下,各大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给予了劳动教育一定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一些主观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期间,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的培养。故而,为了可以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化解,高校应该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能够深入剖析劳动教育开展阶段存在的不足,然后在掌握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对策,以保证可以将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用发挥出来。

1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

1.1 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依照现阶段高校劳动教育水平分析,其整体形式并不乐观,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够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甚至还会出现看不起劳动者的情况。并且,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本能地对体力劳动有一种排斥感,根本不愿意融入与体力相关的行业中,享乐意识较浓,整体的劳动价值观念相对扭曲。对于新时代高校来说,其所要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之外,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可以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1]。所以,高校劳动教育在具体的发展中,也应该借助科学手段,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而通过对劳动教育的深入分析得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可以明确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了解参加劳动的含义,能够尊重他人劳动,理解劳动人民的辛劳,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实干兴邦的道理。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德

所谓的劳动品德,其具体就是指人们在劳动阶段,所表现的对他人以及社会的稳定心理特点,能够将人的道德品质综合体现出来。在新时代高校发展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在教育的工作进行以及开展过程中,将劳动教育作为主要的手段和路径,能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品质,可以学会珍惜他人劳动成果,能够主动地参与劳动,并对劳动产生浓厚的热爱。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剖析,任何劳动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坚决不能盲目地对体力劳动进行否定,也不可以对体力劳动产生轻视的情绪[2]。同时,借助劳动教育,学生的诚实劳动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先做人、后做事”,由此可见,做人一直都是被摆放在第一位置的。因而,新时代高校在发展阶段,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着力培养以及教育学生,应该诚实劳动,并可以对这一理念进行切实的履行。此外,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既是年轻的一代,同时也是奋发有为的一代。故此,高校一定要教育以及引导学生,可以从小事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1.3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在2017年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应该对工匠精神进行弘扬,可以厚植工匠文化。针对工匠精神,要想可以深层地渗入大学生群体中,那么就一定要保证大学生可以掌握到基本的劳动技能,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对岗位进行适应,为岗位做出更大的贡献。从整体的层面上分析和研究,针对大学生来说,如果其掌握到了必备的劳动技能,那么在走入社会之后,其也会比别人具备较为优良的先决条件[3]。当前,尤其是在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知识,具备较为良好的生活以及劳动技能,保证劳动以及实践中,不断地对自身劳动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提高。同时,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训等,也是劳动技能培养的关键部分。所以,高校需要对这些机会进行充分的利用,以便可以为知识型以及技术型等工作做好准备。通常而言,劳动技能的培养在整个劳动教育阶段,其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故而,在教育工作开展阶段,高校应该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衡量,采取多种方法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不断对大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锻炼。

2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与实施对策

2.1 科学的对劳动教育科目以及课程进行开设

新时代下,在各大高校的具体发展阶段,不断对劳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对学生今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进行以及开展阶段,高校应该从课堂着手,有效地对大学生良好劳动品质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很多学校都对这一课程进行开设,并且匹配了相应的教材。因而,为了可以更好地对教育水平进行提升,高校也应该加大重视,加大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积极地对多样化课程进行开设,让学生可以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4]。比如:在新生正式开学上课的前期,可以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劳动教育。并且,也可以在对相关课程和制定的前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进行综合考量,可以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认真听取,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2.2 对相关实践性活动进行开展

针对大学生来说,其与小学生不同,大学生拥有很多自由以及可支配的课外时间,同时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实践劳动中。在各项条件都十分充足的背景下,高校应该对本身所拥有的优质平台进行利用,对相关实践性活动进行开展,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劳动学习,深入地对劳动进行体验,以便能够在实践以及劳动中对学生的良好品质进行培养,有效地对劳动技能进行提高[5]。同时,应该对校园内的丰富资源进行利用,让学生可以承担打扫校园以及宿舍的责任、义务等,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申请岗位,以便可以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劳动技能进行提高,进而让学生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2.3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高校在对劳动教育进行开展阶段,应该设立相关劳动教育管理以及评估部门,认真地对各项教育方案进行实施和贯彻,积极地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考核,有效地进行评估。同时,需要对考核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结合具体教育情况,综合地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可以及时地对教师以及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保证劳动教育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应该合理地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提升学生的劳动认同度,促进其发展。

3 小结

综合而言,在社会的发展中,劳动作为主要的源动力,其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可以说,只有劳动者具备了较高的知识水平,才可以为国家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因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人才,高校一定要采用科学的办法,强化对其的培养。经分析,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其合理的开展,可以对大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综合提升。所以,高校应该加大对这一工作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手段,科学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1]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3):134-138.

[2]孙会平,宁本涛.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教育的中国经验以及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2020,36(1):129-134.

[3]王强,田备,方正泉.后勤学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功能实现新途径[J].高校后勤研究,2020,25(2):115-117.

[4]孟广普.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分析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6):178-179.

[5]赵丽云,张雯.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以及具体实施路径分析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1):161-164.

聂美华(1987- )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63

G641

A

2095-1205(2020)02-99-02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时代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HANDS OFF THE WHEEL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