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河
农村旅游扶贫的适应性条件及应注意的问题
张秀河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农村旅游扶贫是我国进行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可以激发农村的活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村居民点的生活水平,还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得精准扶贫的效果得到提升。文章浅析了农村旅游扶贫的适应性条件、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农村旅游扶贫;适用性条件;问题;措施
我国农村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旅游特色,对农村进行旅游扶贫政策,一方面可以帮助农村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使得农村居民可以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进行完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得农村旅游扶贫满足了精准扶贫的要求。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开展与落实,农村基层领导和居民习惯性地认为是对农村的农业、林业资源进行开发,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农村旅游资源对于农村扶贫的重要性,导致农村贫困现状得不到良好的改善。但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断落实,农村基层领导及居民在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农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进行了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等形式的农村度假产品,增加了农村旅游产品,使得农村基层领导与居民认识到旅游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为农村旅游扶贫的开展做好了精神基础[1]。
我国农村生活环境不同于城市,农村居民的整体居住环境与卫生环境相对简洁。但是,我国农村对于林业、农业的开发与保护逐年上升,使得农村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村旅游扶贫的推广,提供了基础支持。我国农村旅游扶贫的开展与推广,都是依据农村生态环境基础上发展的。因此,农村生态环境是保证农村旅游扶贫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较低,青壮年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离开农村步入城市,使得农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逐渐增多,农村旅游扶贫政策的提出、推广和落实,满足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建筑景观与地方特色浓郁,农村旅游扶贫的开展对于农村地区的地方特色进行了综合开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还为人们提供了进行民俗研究及地方研究的空间,使得农村旅游扶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再加上旅游扶贫起步门槛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村居民可以根据旅游的要求,进行家庭设施与旅游流程的操作,使得农村旅游扶贫取得较好的效果,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
农村旅游扶贫的落实与开展,需要对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一定的完善,农村政府及基层领导应该增加对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为农村旅游扶贫的开展做好基础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政府的资金有限,政府及基层干部不能根据旅游扶贫的要求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村旅游扶贫的进程缓慢。
因此,我国农村政府及基层领导应该根据农村旅游扶贫政策的要求,吸纳更多的资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村旅游扶贫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农村政府及基层领导可以把农村基础建设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及群体进行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不仅可以减轻农村政府的财政压力,还拉近了农村与社会企业和群体之间的距离,为农村旅游扶贫政策的落实提供了一定的游客来源。同时,农村政府及基层领导应该提高农村居民对于旅游扶贫的认同,使得农村居民可以根据旅游扶贫的要求,进行自家基础设施的完善,组建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等形式的农村主题度假形式,有助于提升农村旅游的吸引力,促进农村旅游扶贫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旅游扶贫在落实和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导致农村旅游扶贫的效果不佳,这方面原因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方式问题,他们不能根据农村旅游扶贫的政策,进行扶贫对象的精准落实,导致旅游扶贫资源的分配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管理出现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出现工作相互推脱的现象,导致农村旅游扶贫政策不能得到切实的落实[3]。
因此,农村政府应该进行农村旅游扶贫机制的健全,针对农村旅游扶贫的现状进行,旅游扶贫管理政策的完善,提升农村旅游扶贫的效率。首先,农村政府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农村存在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合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旅游景观的创作,在保留农村原有特指的基础上,进行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使得农村旅游更具吸引力。其次,农村政府应该坚持基本扶贫的原则,对农村居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科学地进行农村旅游扶贫资源的分配,不断提升农村贫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最后,农村政府应该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使得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农村旅游扶贫的要求,进行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确保旅游扶贫的切实落实,还可以对农村的自然景观进行科学的建设,为农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业的旅游人才是确保农村旅游扶贫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不高,他们并没有专业的旅游相关知识,也不能认识到农村旅游开发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农村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各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确保农村旅游扶贫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开展,农村政府及基层领导应该进行旅游专业人才的招聘,根据旅游扶贫产业的发展需求,吸纳更多的旅游专业人才,带领农村居民进行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维护,不仅可以帮助农村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划,避免农村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环境破坏的现象,还可以帮助农村居民进行旅游方案的设计,使得旅游扶贫产业变得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吸引力,吸纳更多的游客进行农村旅游参观,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农村政府和基层领导也应该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旅游相关知识的培训,聘请旅游顾问或相关专家,定期进行旅游知识与服务知识的讲解,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营销手段和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村居民的服务态度的提高,增加游客对于农村旅游的体验与感悟,吸纳更多的游客进行农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
综上所述,农村旅游扶贫政策是帮助我国农村居民进行经济提升、社会基础设施完善的重要措施,它不仅落实了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政策,使得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还帮助我国农村政府进行制度和管理方式完善,提高了农村政府的管理效果。但是,由于农村旅游扶贫的涉及面过广,它需要旅游业、政府、环保、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维护,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落实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部门的配合工作,使得农村旅游扶贫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赵建昌,王琳.农村贫困对象融入旅游扶贫途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0(5):118-120,134.
[2]郑必镇.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50,102.
[3]田超.乡村旅游扶贫的实施策略[J].广东蚕业,2019,53(12):149,151.
[4]王洋,张超.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困境及路径[J].农业经济,2019(7):68-69.
张秀河(1971- ),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从事行政工作。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2.39
F323.8
A
2095-1205(2020)0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