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垃圾分类智能化应用研究

2020-12-16 02:46吴宏基岳江静吴宏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岳江静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一题居民分类

吴宏基 岳江静(吴宏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岳江静,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前言

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将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且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覆盖。然而,我国目前的垃圾分类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较多问题。诸如待处理垃圾数量较多、垃圾分类管理不明确等等,对广大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提升垃圾分类的处理效率。本文现引入大数据技术,从垃圾分类理念宣传、管理制度、设施建设等多角度提出建议。对于智能化垃圾分类进行深入研究。

■垃圾分类情况分析

(一)基础情况分析

垃圾分类领域的发展速度迅猛,根据相关数据,以上海市为例,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以来,2020年6月,上海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达96.8吨。据2020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上海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增加到了90%左右;规划化改造分类投放点2.1万余个;建设道路废物箱4.1万余个;相关执法检查达15.2万余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仅在饿了么平台中,上海市民对于一次性餐具的需求量低于全国平均值60%。

放眼全国,垃圾分类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大多数城市依旧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仅有少数城市采取分类收集的方式。此外,不同城市在垃圾分类标准的设定上也有差异。例如上海市设定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而杭州市设定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的划分标准尚未统一。最后,配套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垃圾分类设施的不完善,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懈怠,较低的投放准确率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垃圾分类工作在具体实施时所取得的成效较低。

(二)问卷调研分析

本项目在街头调研期间,累计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81份。参与调研的用户年龄集中在18-45岁之间,男女居民比例约为1:1,用户数据具有较强代表性。问卷内容包含有参与问卷调查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掌握情况,对垃圾分类现状的看法以及未来发展的建议等几方面的内容。

1.对居民垃圾分类能力分析

通过对“您是否了解垃圾分类制度?”一题的答案收集。可以发现仍有超过35%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制度处于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的状态。而通过观察“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制度?”一题的数据。可以发现微博、知乎等资讯类App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报纸和电台在宣传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App也随着各类官方媒体的入驻和其软件特质,成为广大居民了解时事,参与时事的重要媒介之一。

2.对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面对问题“您认为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吗?”83%的居民表示有必要,并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可以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推广对于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汇总“您所在社区有配套垃圾分类设施?您会按照要求分类吗?”一题的答案后,可知44%的用户社区拥有垃圾分类设备且会按照要求分类。37%的用户虽然社区里有垃圾分类设备但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剩下19%的用户社区里没有足够的垃圾分类设备从而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的垃圾分类工作。在回答“您认为现有垃圾分类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时,排名靠前的答案主要有: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宣传力度不够,分类设施不够完善和相关职能部门规划不力等。

3.对垃圾分类前景分析

在“您认为最有效的宣传途径是?”一题的答案中,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政府小区的横幅标语分别以33%、21%和13%的占比位列前三位。在“您渴望从哪些方面得到帮助?”一题中,有关垃圾分类知识方面的培训以及对个人生活的引导,成为了过半数居民最迫切的需求。根据“您希望所在社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做哪些改善?”一题所收集到的答案可以发现,在大多数居民眼中,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与指导、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垃圾分类流程、加强监督管理等都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应用困境和解决对策

(一)应用困境

1.数据源稀缺

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提之一是拥有海量的数据源,但在当今社会,由于国内垃圾分类大数据的采集技术还有待提高。垃圾分类领域仍缺乏足够多的大数据资源。

2.技术难度大

引入大数据后,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并且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现有的数据处理技术难以实现快速的运转,处理和分析功能。需要研究新型的计算机算法,从而实现有效的数据评估。

3.人才缺口大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处理岗位,大数据从业人员的门槛更高,另外随着大数据技术逐渐融入社会的各个方面,相关的人才缺口也随之扩大。

4.泄露风险高

垃圾分类领域的大数据中包含众多用户的信息,如果数据泄露,就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政府、企业的机密被窃取。因此,需要对垃圾分类的大数据库安全进行有效管控。

(二)解决对策

1.搭建大数据库

应引入大数据技术,创建垃圾分类领域的大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居民个人的环保档案,做到在监管过程中,全程有源可溯、有据可查。并积极推动大数据库与原有市政环保系统对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五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垃圾分类数据管理系统。

2.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为补上人才缺口,可以选择对现有数据分析从业人员进行大数据技术培训,使其尽快达到从业标准。同时,也可以选择引进国内外其他领域的大数据专家,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智能化垃圾分类中的作用。

3.完善监督系统

尽快建立全面覆盖垃圾分类的动态监测系统,并通过不断加强的数据分析和技术运用能力,消除监督死角,维护大数据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数据的安全。

■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增大宣传力度

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人人参与,所以需提升广大公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可以先将大数据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使用教程等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册或者动画视频等。再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居民学会如何运用大数据进行垃圾分类。同时也可将环保部门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将垃圾分类的成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促进通过大数据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行。

(二)搭建智能平台

搭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平台,完善从垃圾分类收集,包含识别居民个人证件;分类垃圾储存,尤其是对医疗垃圾,废弃电池等特殊垃圾品类进行标记用以规避风险;垃圾再利用过程(分类废物利用,或者妥善焚烧掩埋等,减少污染);反馈流程中给予符合要求的用户相应积分或现金奖励的完整链条。结合相关智能设备的使用,事半功倍。归纳汇总有效数据,提升工作效率。

(三)建设配套设备

垃圾分类工作应当形成一套完整的流程,不同的设备之间紧密衔接并相互配合才可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因此,引入大数据实现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依次考虑前中后端的设施建设。前端需要实现智能垃圾分类和收集,智能显示屏提示分类,为投递垃圾的居民进行引导,提高垃圾分类投放的正确率等。还需及时记录相关数据。在中端,需依次完成对分类后的垃圾称重、运输和数据统计工作。在过程中,还可以记录垃圾运输车的路线数据用以规划最简洁高效的数据以及完善监管体系,阻止垃圾的非法投递和处理等。在后端,需要搭建出高效、环保的垃圾处理基地。对归类好的垃圾进行掩埋焚烧或者再利用等处理工作,形成垃圾分类后的末端处理全覆盖。

■结语

垃圾分类现已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构建可持续性生态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对日益复杂的垃圾分类工作,大数据以其独有的智能化和科技化,为垃圾分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在此背景下,顺应科技发展的潮流,将大数据引入垃圾分类领域,可以有效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一题居民分类
石器时代的居民
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