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江南著名水乡。到2019年年底,全省面积为8557km2,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吴江、吴中、相城、姑苏4个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2019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6.86万元和3.5万元。苏州农业农村智能化有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面积增加42万亩,新增农牧区知名品牌7个,市级增加28个农业行业协会,增设三星级康居村350个,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在智慧生产方面,苏州稻麦种植和畜禽规模养殖智慧农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通过调查了解,2019年苏州全市已建成智能化设施种养基地100多个,面积超过7.5万亩,创建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单位18个,认定市级“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型示范基地(企业)31个;积极引导农业企业深入推进“互联网+”与农产品种养、加工、保鲜、仓储、配送、质量监管等融合发展,全市从事农产品电商企业超过2000家,2019年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48.67亿元;农村信息服务新模式快速拓展,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切实增强了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等功能;苏州市和各市(区)智慧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基本搭建完成,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信息数据资源日渐丰富,农业监管网络持续完善。此外,苏州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 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30家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企业、10多家物联网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传统农业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是环境问题。首先,传统的农业种植对于土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药化肥、农业的地膜的使用。农业化肥和塑料薄膜长期的存在于土壤中使得土地的肥力下降、土地的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对于后续的农业生产及环境都有较大的影响;其次是焚烧秸秆等行为对于环境的影响,农民进行作物秸秆的焚烧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不足,又要进行下一季度的作物种植,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对土地进行处理,一般选择在土地中进行秸秆的焚烧,虽然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整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焚烧秸秆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最后,养殖农户对于畜禽类的粪便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质造成了富营养化的影响。
二是农业生产者问题。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为中老年人,传统思维的影响使得这些农业生产者对于环保、科技使用等方面知识掌握不到位,对于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的生产模式难以接受。
三是组织化程度很低。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多以个体农户生产的方式进行,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者本事对于农业生产的标准没有认识,并且对于高效率的标准化生产不了解,所以主要都已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水平不高。
1.从资金、技术、用地、人才等角度,制定出台一整套系列的智慧农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资本等积极参与智慧农业各生产经营领域,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解决智慧农业发展红利在利益主体之间的均衡分配,确保企业和农民参与智慧农业建设的长效性和积极性。
2.围绕水稻、茶果、蔬菜保供产业和水乡特色高效农业,开展智慧农业技术攻关和试点,探索智慧生产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推进机制,重点从全产业链角度解决产业数字化的途径、技术、平台和政策,促进相关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市场销售、安全追溯等环节的融合应用,打造6个左右智慧农业生产场景。
3.选择大闸蟹、生猪等养殖产品,集成推广养殖环境监控、体征监测、精准饲喂、自动化粪污处理等技术,构建智能饲养管理与疫情防控系统、养殖电子档案与产品质量溯源监管系统、废弃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系统等,打造4个左右智慧农业养殖场景。
1.建立5条全产业链专家服务系统。研制水稻、特色蔬菜、茶果、大闸蟹、生猪等5条产业链专家系统,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产业链的专家服务,保证农民能够方便、及时、高效地获得相应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使农民享受到智慧农业便捷高效的服务。
2.打造15个左右“智慧农村”示范村,以行政村或片区为单元,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社区功能的智慧农村试点,集成村庄环境整治信息化、补贴申报信息化、资产管理信息化、教育文化信息化、旅游康养信息化、农村党建信息化、便民服务信息化等,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标准体系。重点开展农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公用数据元素体系和基础代码体系、信息资源对象唯一标识代码制度、信息资源分类、信息资源目录管理、信息资源注册、信息检索、信息记录管理等一批基础性标准的制定。
2.建立涉农信息采集与共享工作机制,构建区域性、网络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农业大数据库。依托遥感、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技术装备,提高数据采集效能和质量,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数据采集体系,构建重要领域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在线化、数据化、精准化管理的辅助决策支持。
3.构建智慧农业云平台的整体互联机制。探索农业电子政 务治理新构架,消除“信息孤岛”和“碎片化应用”现象;加快开展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建设,切实推进数据融合、业务融合和服务融合,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统筹利用、统一对接的数据共享平台;探索信息化平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互连互访制度,探索区块链技术、效果付费机制的应用等,推动平台向县市、镇村及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延伸开放,形成全市“数据资源一张图”“生产经营一张网”“管理服务一朵云”,重点解决农业农村管理现代化效力问题。
1.营建苏州智慧农业生态系统,突破智慧农业产业技术落 地政策、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政策、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政策等难点。
2.以昆山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为重点,探索“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打造长三角智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智慧农业技术和装备产业集群示范园。
3.以吴江同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探索现代农业园区智慧化升级路径。制定鼓励和扶持政策,把其打造成全市智慧农业技术发展的先行区、智慧农业产业的集聚区和智慧农业企业的孵化区。
建立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智慧农业试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改革试点工作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资规局、住建局、民政局、行政审批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综合协调、政策制订、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县级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根据市总体部署,做好试点的推进工作。
改革试点方案批准后,由市委、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参与农民分享红利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配套衔接,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展开。
成立苏州市智慧农业发展技术组,技术小组全面参与试点推进,全程介入技术优选环节,确保技术推进效率、稳定和安全。邀请相关国家权威机构的领导指导,明确试验中的政策界限,帮助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试点效果的跟踪评估。
建立苏州市智慧农业建设专项资金,将专项资金纳入每年政府财政预算,由市和县级市(区)两级财政承担,按照试点工作的推进进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参与智慧农业试点建设。
近年来,随着各种人工智能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等技术也逐步被推到风口,而苏州地区的农业虽有一部分做到了规范化集中化的种养殖,但是还有一些农业产业技术落后,无法从根本上上解决智慧农业发展的问题。所以为了推动苏州地区的智慧农业发展,本文研究了苏州地区智慧农业发展的问题,并且相应提出发展路径及对策,希望未来苏州的智慧农业可以成为国内智慧农业产业的模范地区,也希望能够打造出智慧农业“苏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