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艳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500)
在《战略规划》的第四篇中,主要是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容做出了相关的规划,要求加快速度进行农业的转型升级。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农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由增产逐步向提质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以及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加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农业强国。要求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进行优化,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的侧重点方向不同,建设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基于丘陵地理地貌的原因,传统的农业生产仅仅只是种植一季水稻,产量极低,只能解决农户生活的基本口粮,导致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的劳动力缺失,致使农村经济无法得到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南方丘陵山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在一起,合理充分利用丘陵山区的地势地貌。鉴于丘陵山区的地势山地多,平地少,地势凹凸不平,无法使用机械化大规模地生产,所以种植的农作物要根据具体的地势进行合理的安排种植,场地的选择尤其重要,要根据种植的农作物的生态习性合理安排,选择最佳的种植地。此外为了保护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避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要合理规划好林木和果树的种植区域,打造林木果树相结合的生态林果园。林木的种植可以选择在山脚、靠近田边的坡地和陡峭的山地,这些区域便于林木的种植,可以形成生态林,避免水土流失。对于果树的种植,要做好定植栽培,不宜种植过密,否则会影响果实的产量,也不可以过疏松,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要根据具体果树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平时要加强果园的日常管理,适时对果树进行修枝整形,促进果树的侧枝生长,增加果实的坐果率,同时还要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合理进行灌溉施肥,保障果树有充足的养分可吸收,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避免病虫害侵害果树,要保障果树的增产保质。总的来讲在建设生态林果园时,要以生态技术做为支撑,例如林果园的杂草要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避免使用除草剂,否则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肥料的使用不能施加无机肥料,要使用有机肥。为了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科学合理的管理林果园的肥水灌溉,可建设沼液抽排灌溉系统。林果园病虫害的防治尽量采取农业防治的方式,加强园林的日常管理,勤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提高果树的抗病虫能力;勤清除果园中的杂草病叶,尽量隔绝土传性病害传染,减少虫害的寄存,杜绝虫害的源头传染,利用生物进行诱捕杀虫,减少使用化学防治,如需使用,则选用生物农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放养鸡的养殖要因地制宜,以实际的地理地貌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林果园的附近修建简易的鸡舍,以放养的形式进行禽畜的养殖。放养鸡养殖虽说是采用了放养的模式,但是为了提高放养鸡的养殖质量,还是需要讲究养殖技术的。养殖技术的要点首先是要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养殖,可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选择较为优良的品种。其次要加强鸡舍的管理,定时清理消毒放养场,按照相关的规定,严格做好防疫工作,避免出现动物疫病。最后对禽畜的养殖,要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加强日常的管理,促进禽畜的正常生育发展。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也要以生态技术作为支撑,合理地和林果园的种植业结合在一起。例如可在林果园中,适当进行牧草的种植,安排鸡群轮流放养,让放养鸡自行在林果园中采食。合理利用生物诱捕杀虫灯,将捕抓到的虫子喂养给鸡群,合理利用资源,也可以将林果园中产生的烂果和果品加工剩下的残渣进行生态发酵,变成鸡食,饲养鸡群,将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提高生态的循环利用程度。
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提倡将农牧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强建设生态循环型的养殖模式,把农牧渔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生态效益,实现农牧渔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率。例如像我国的黄土丘陵,基于土壤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缺乏有机肥,致使土壤贫瘠,导致果树种植长势差,收成不良。针对这种状况,可发展农牧渔结合模式,在果园附近建立养猪场,建设沼液池和贮粪场,利用沼液灌溉,提高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率,提升利用效率。建设可循环再利用的畜禽粪污资源体系,加强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备的建设,促进生态循环系统的建立。此外对养殖场采取严格的干湿分离,把雨水和污水进行合理的分流,并且将养殖场所产生的污水和猪粪一起发酵,随后所产生的沼渣和沼液用于果园中的灌溉,增强果园土壤的肥力,不仅促进了果树的肥力吸收,而且节省了肥料,提高了果品的品质。等到两三年后土壤肥力已恢复,则可以进行果树的扩种,增加果园中的果树品种,促进生态的多样化,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另外还要在养殖场的附近建设鱼塘,把在贮粪池中自然发酵的鲜粪用来养鱼,促进鱼塘中鱼类的生长,同时也实现了污水零排放,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生态平衡。而反过来,在果园中种植大量的畜禽饲料,例如番薯藤、黑麦草等,用于饲养猪群,在节省猪饲料的喂养成本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不过在发展农牧渔相结合的模式时,需要注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地建设。首先要进行科学的选址,规范养殖场的建设。养殖场场所的选择要符合科学,禁止在禁养区内,例如风景区、人群居住区、学校或工厂等区域建设养殖场。其次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设备要配套好,并且在养殖场的周围要有合适的场地可进行规模化的种植,方便发展果园、茶园、蔬菜基地等。一般情况下,存栏五头生猪需要配套一亩园地。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避免发生大规模的动物疫病。
这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具有促进作用,加快速度促进种养一体化、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在《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对养殖场进行合理的布局,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促进种养结合模式的农业生产发展,加强养殖业粪污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重点要求对种植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统筹规划我国的种植业生产,重视我国主要粮食水稻和小麦的生产,适当调整并降低非优势区的玉米种植,加大大豆的种植生产面积,加强棉油糖胶的生产发展,确保我国主要粮食的供应量,提高我国粮食自给水平,避免出现粮食受国外遏制的局面,提高我国粮食在国际的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畜牧业,调整畜牧业的区域布局,要增加优质饲料牧草的种植面积,加强对冬闲田、南方草山草坡和退耕地的利用率,可以适当进行饲料牧草的种植,扩大饲料牧草的种植规模。对畜牧业的生产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合理调整整体的布局,加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全面发展我国的奶业,提高奶业的品质,在确保奶业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我国奶业产量,提升优质饲草的生产,确保奶业源头的质量。全面建设渔港经济区,促进渔港渔区的经济发展,建立正规化、专业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加大力度投资远洋渔业,全面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产业。加强建设工厂化、集约化的深远海养殖渔场和海洋牧场,有秩序且规范地发展远洋渔业,对内陆水域的养殖规模进行合理的规划,避免过度捕捞江河湖泊和近海的渔业,强调了生态循环的重要性。
此外,在《战略规划》中要求要壮大我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或以具有优势的资源为基础,或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或农副产品。积极鼓励并带动一般的农户进行专业化地生产种植,提升我国种植产业的种植规模,促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种植,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提升农业种植的专业性,也提倡一个村发展一个特色产品,一个园区专业生产种植一个农产品,使农业种植更加专业化,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趋势,以此来推动专业农村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强镇的培育,努力做大做强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加强优质的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监控,扩大有机肥料的使用率,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发展种植绿色纯天然的农产品。加快步伐打造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全面发展绿色农产品,建设绿色农产品的品牌。要保护好具有地域性的农产品,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增加农民经济的收入,改善农户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全面发展多功能和规模化的园区。积极推动农村建设多功能园区,把传统的种植生产模式和旅游元素相结合,融入采摘、垂钓等创新的元素,发展休闲观光游、乡村游、都市农业等新型的旅游,促进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