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伟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航空旅游学院)
2012 年酒店管理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第一届本科共有21 所院校招收1200 余人,截止到目前共有236 所院校招收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招生约15000 余人,近7 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迅速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酒店管理专业要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操守,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酒店经营知识与管理服务技能,能够运用酒店管理理论和方法从事前厅、客房、餐饮等方面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师资建设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要逐渐深入,推动高等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对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截止到目前共有236 所本科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共招收1.5 万余人,酒店管理专业生源迅速增加,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专业教师结构基本合理,教学体系基本确立。但是学生数量的增加给专任教师带来巨大的数量压力,很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比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导致教师数量偏少。酒店管理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酒店管理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全国旅游教育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整个旅游大类(含相关方向)共有博士毕业生336 人,硕士毕业2832 人(其中酒店管理、饭店管理等方向157 人),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给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带来巨大数量缺口。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结构多数都呈金字塔型,而不是标准的菱形,初级职称人数较多,中坚力量的副高级和中级职称人数较少,导致师资提升后劲不足。
部分高校开始着力培养酒店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开始招收饭店管理方向研究生,部分MTA 开设饭店管理研究方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得教师质量和专业化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目前酒店管理教师教学和科研提升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教师专业背景复杂、学历职称不高、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升,这些瓶颈都制约着酒店管理教师质量的提升,导致专任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通过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西哲社课题的数量统计发现,以“酒店管理”为主题展开的研究项目总共只有4 项。通过对中文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以“酒店管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为19 篇,主要发表于《旅游学刊》《旅游科学》这两本刊物。国内招收酒店管理方向研究生的院校较少,即使引进大量的应届硕博毕业生,这批新进硕士教师需要3 年时间才能获评讲师,新进博士2 年之后才能参评副教授,高质量的师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
酒店管理自本科专业设置以来,课题、论文、教学改革数量都在逐渐增加,对于酒店管理研究的方向逐渐铺开,研究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研究层次不高严重制约专任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展。教师科学研究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目前面临团队科研能力不强、课题对口较少、论文等级不高等问题,教师进行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受到较大限制,酒店方向的科研和教学研究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专业教师很难做到教学相长。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实践课程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前厅客房系统、中西式客房铺床、中西餐厅摆台、酒水咖啡调制、酒店收益系统等技能型和管理型实践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掌握很好的实践教学技巧,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因为年龄、专业、教龄、实践经历等问题,应届毕业的博士或硕士青年教师科研、理论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他们没有从事行业实际工作,没有具备专业资格,对于行业的最新动态、具有实战的经验的远远不够,对于学生的指导更多侧重于的理论性指导,而实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普遍面临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实践教学的开展。
“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培养研究的重点,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要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课程、能力目标、资格考试形式和内容,使资格认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培育实用性比较强的茶艺师、调酒师、人力资源师、会计师、酒店管理师等技能和资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传授理论的同时,教授学生实际的操作经验。组织青年教师重回酒店企业岗位进行实践和学习,对其进行多个岗位的实操技能训练和各部门的挂职锻炼,充分进行部门轮岗,接触酒店运营的各个部门,学习企业运作和实操技能,更新行业知识,这对于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和积累教学素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一,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培养教师中式西式铺床、中餐西餐摆台、前厅客房系统、调酒、咖啡等技能,只有专业教师实现理论和技能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本科学生。第二,将教师放到酒店运营的真实环境,了解酒店的经营管理手段,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充分学习酒店的整体运营、收益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审核等流程,提升对于酒店的整体认识,使教师对于酒店管理的知识体系实现大幅度的升华。
酒店行业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长期脱离行业会导致行业知识的更新换代较为缓慢,需要通过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去学习和积累行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轮岗的形式使教师能够充分接触到酒店的各个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增进教师对酒店管理的整体了解。第一,酒店行业体系体制复杂,牵涉行业较多,没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传递较多具有行业背景的知识,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师企业实践的长效机制,使教师能够定期返回酒店(包括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连锁酒店)工作1-2 个月,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保证教师教学的同时能够不脱离行业,保证行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第二,酒店行业迅速发展,经营模式和产业规模日新月异,如果教师长期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必将使课堂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师企业实践,定期更新酒店管理和行业的最新知识、最新动态等内容,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酒店管理的行业发展趋势,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和视野,增进学生对于行业的信心和兴趣。
青年教师进入酒店行业进行学习培训或者挂职锻炼,将教学和行业实际结合起来,利用行业资料和经费支持展开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研究能力。第一,通过挂职锻炼能够提供给专任教师新的研究方向,教师的学校工作使其与行业处于脱节的状态,通过这种形式,教师重回企业,把握行业经营管理的最新动态,这会提供最新的科研和教改研究课题方向,支持教师展开科学研究。第二,通过挂职锻炼能够提供给教师进行科学研究较为详细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对于很多人文社科的研究者来说,最难获取的是研究数据,通过挂职锻炼这个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企业丰富的一手运营数据能够为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持。第三,挂职锻炼能够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获得企业进行科学教学研究的经费支持,通过以委托横向课题的形式提供研究支持,使教师能够从容展开具有更多前瞻性的研究,对酒店管理专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取得更为丰富的成果。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与国内酒店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提供兼职教师、学生实习和实践、企业人员讲座等形式,程度还不够深入,以专任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形式,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将会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形式。第一,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再学习本来就是丰富校企合作内容的重要形式,通过挂职锻炼能够融洽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教师将会成为联系学校和企业的重要媒介,推动企业与学校之间展开各种形式的深度合作。第二,专任教师通过企业学习,通过推动课程设置,围绕企业岗位人才要求,提炼专业素养标准,建设专业与课程,引导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总之,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酒店管理专业建设需要深度的校企合作形式来培养师资力量,教师企业实践是建设酒店管理高水平、高质量、结构合理的师资的要求,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于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社会经历、行业经验、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将理论教学和行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理论水平和高潮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作为高校的灵魂——专业教师的水平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业背景多元化、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有非常的必要性,需要管理学、经济学、营养学、食品科学、礼仪形体等多方面的专任教师共同建设,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酒店管理专业或者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能够完全胜任,未来酒店管理师资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