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肇州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黑龙江肇州230621)
随着我国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设备不断被研发和应用,对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以及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多农户难以有效地将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从而不仅对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带来了一定影响,而且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重视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体系化开展,有助于将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合理调配,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而且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指导和引领下,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盲目性,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规避能力,而且可以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及鼓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农户的工作热情及对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参与的主动性,对农村经济活力的提升以及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为农村经济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技术及新设备,为农村经济以及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推动力量,但也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可以根据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提出具有针对性及可行性的发展新方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1]。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作用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第一,体现在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方面,通过招收更多的专业能力强、素质水平高的专业人才,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而且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当地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可以显著提升当地农户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第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强化以及高素质人才团队的组建,不仅有助于更好地规划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户收入的增加。
随着我国对教育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以及教学水平也获得了显著提升,但农村大部分农户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较深,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加之受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影响,农村地区走出的大学生多留在城市发展,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情况均会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整体文化程度难以获得显著提升。此外,农村地区知识型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村地区除了在整体文化程度方面与城镇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外,在人均收入方面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是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地区。虽然我国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扶持,并相继出台了粮食价格上调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了农户经济收入的增加,但是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显著。城镇经济的发展渠道更加多元化,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在短时间内很难赶上城镇的发展步伐[2]。
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问题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仍存在小且分散的特点,而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农业生产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应用,不仅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模式的规模化、机械化发展,而且对当地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带来了极大影响,从而阻碍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对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是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应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管理观念的转变入手,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及其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在全面了解并综合研究当地农业经济实际情况以及管理需要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进。其次,农村地区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以及矛盾冲突,这些现象会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对当地农业资源进行清晰划分和确定,从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降低农村地区经济纠纷以及矛盾冲突的发生概率,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最后,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对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从而提高农户对农业生产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了解和熟练运用程度;另一方面需积极主动地了解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帮助农户制定出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社会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管理要想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市场需求,就应重视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农业生产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例如,借助现代化科技设备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并第一时间采取妥善的应对和处理措施,从而减少病虫害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将播种、收割等农业相关设备合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人力以及物力的投入和消耗,对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除了体现在农业生产中以外,还可以用于农产品市场分析工作中,通过对市场中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不仅可以对市场变动情况以及实际需求进行清晰、准确地掌握,还可以对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有助于实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是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平台入手,借助农村经济发展平台不仅可以搭建起连接农村经济与社会资金的桥梁,实现农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以及资金的整合,而且有助于提高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农业扶持新政策以及新技术上传到农业经济发展平台中,方便农户随时随地对相关资讯进行浏览,并为农户和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搭建起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和交流通道,从而提高农户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了解和支持程度,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管理不仅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制度支持,更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指明方面和目标。对此,应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科学管理引导农业生产这一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