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浪
(1.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2.蕲春县檀林镇人民政府,湖北蕲春435335)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国际茶日的设立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茶叶作为湖北省黄冈市主要的农业经济产物,已成为黄冈市企业与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农作物。与先进地区相比,黄冈市茶产业发展仍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投入不足、基础薄弱、良种茶园比例小、茶叶清洁化加工水平低、规模企业较少、设备落后、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份额低、茶文化氛围不强、缺乏黄冈特色的茶文化作为统一对外宣传推介的媒介,以及茶旅游、茶食品生产刚启动,产业链延伸不够等。
黄冈市位于我国湖北省东部,有着鄂东明珠之称,是我国的革命老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产茶历史悠久,近现代在蕲州(今蕲春县)就有经营茶叶的机构,明朝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上记载了饮茶的诸多好处。蕲春县拥有优良的气候、土壤、劳动力等优势,适合大规模种植茶树。20世纪80年代后,黄冈市党委、政府提倡发展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现黄冈市下辖7县2市1区均有茶产业,茶基地面积共计5.33万余hm2,总产量12 000 t,带动相关产业就业人员达70万余人,总产值高达10亿元。
在我国现行经济体制下,黄冈市从事茶叶种植、加工、包装、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企业数量不多,且企业体量普遍较小,拥有的茶园面积不大、产量不高。目前,从事茶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生产能力普遍偏弱,生产的茶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从事销售工作的多以个体户为主,经营地点不集中,缺乏较大品牌的优势企业。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宣传自己的特色对于地方茶产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更易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黄冈市内很多县区实行“企业+合作社+茶农”的联合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吸引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方式,企业可获得当地政府补贴,使得部分经营茶品的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且在茶叶生产消费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黄冈市从事茶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等工作的70%以上均是普通农民,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茶叶种植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加之一些基层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致使下游产业延伸不够,本级产业附加值不高[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冈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品牌化建设,在全市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塑造品牌文化,主推湖北蕲春“雾云山茶”。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企业的开拓和市场培育,黄冈市内品牌茶叶的养成工作成效斐然。在全国名优茶评比中,黄冈市自主打造的部分品牌茶获特等奖、一等奖。黄冈市在狠抓茶叶质量,推广普及名茶的基础上,实行茶产业品牌战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品牌产业已成为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企业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随着黄冈市茶产业的迅速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小产业大市场现象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黄冈市集中优势力量、整合优质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着重做大做强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茶叶种植园区和加工厂房,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规范茶叶基地管理,生产优质安全原料,以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为基础,把好制作关,确保产品质量;实现了茶产业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的规模化、体系化。通过整合零碎小散产业的方式,逐渐形成了全市大产业的经济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黄冈市茶产业中存在的“小产业、大市场”的不匹配现象,助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黄冈市茶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省内、国内扩大了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但存在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仍不够规范,未形成自己稳定的质量体系。虽然“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初步形成,但是黄冈市内各县区茶场、茶园等种植基地分布比较分散,且规模不大,部分产业模式衔接仍不够紧密,上下游产业流动不够流畅,龙头企业辐射力不强。
在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茶业市场仍存在诸多无序竞争现象,在市场利益驱使下,一些小的茶业企业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冒充大品牌企业,想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增加销售额度,同时也有很多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例如,黄冈茶叶中比较著名的是蕲春雾云山茶叶,而在茶叶市场上盗用该品牌名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对茶叶没有研究的客户难分真假,这种现象严重干扰了当地茶叶市场秩序,无序竞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黄冈市品牌茶叶的声誉。
近年来,尽管黄冈市茶叶在各种国际茶叶评比会和农产品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屡获好评,但是茶产品产业化程度整体仍较低。茶园和基地比较分散,加工作坊规模较小,优势资源未集中整合,品牌茶叶获奖后未进行有效推介,未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导致产业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很多质量较好的茶叶均养在深闺人不识。同时,目前生产的茶叶多以传统绿茶为主,品种较为单一,未进行品种和种植技术的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目前,黄冈市茶叶产业呈分散经营、个体销售等特点,未形成一条龙体系,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等环节结合不紧密,且各个小散经营点由于人员素质、生产标准、成本投入的不同,导致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茶产业科研新成果孵化慢,推广和普及工作力度不足。同时,个体户参与市场经营,获取商业信息渠道狭窄,风险较大。对此,相关部门应征求广大茶农意见,根据茶农意见搞好合作,鼓励企业上门收购茶叶,投资茶基地建设,扩大茶叶种植规模,走“企业+茶场+茶农”三方相互联合的模式,在产业化上达成三方共识,形成一举三得的共赢局面[3]。
黄冈市茶叶产业整体上经营较为分散,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针对此现象,需依据茶产业经营实际、茶树生长规律等,对农林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传授相关茶树种植知识,采取课堂讲述和茶基地实操结合等方法,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技能。同时,可委派农业方面的科技专家和学者现场教学种植户种植茶树,以提高茶叶种植户茶树种植方面的科学素质。通过对农林口业务干部的培训和对茶农的现场指导,可不断提高黄冈市内各个县市区的茶树种植和管理水平。
黄冈市不仅是茶产业大市,而且在教育和科技方面也是独树一帜,在茶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一定要重视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合作。黄冈市不仅有黄冈中学等老牌名校,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内也有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对茶产业有一定的研究,他们常年参与产业科技等方面的项目扶贫,为基层带来了科技知识,用于发展产业经济,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也为黄冈市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技术院校经常与市内各县区进行科技合作,开发研制新型茶品。例如,黄职与蕲春县合作的“雾云山茶”在名茶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湖北省麻城市、武穴市联合研制的茶品均有良好的口碑和声誉。为进一步发展茶产业,黄冈市应引导科研院校和龙头企业各自发挥科技优势和资金设备优势,走院企联合发展之路,通过科技研发与扩大经营相结合的方式,促使蕲春县的“雾云山茶”等品牌做大做强,走出市外,面向全省、全国,进行规模化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