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从传统燃油车到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不仅是驱动形式的革命,更是在开拓一片新大陆。
在特斯拉Model Y开始交付的6个月后,BMW iX3宣布预售价格,二者的尺寸级别、驱动形式相同,但造车逻辑、用户人群、沟通语言却完全不同……
在9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既有奥迪、福特、日产等传统车企以品质安全为卖点进入电动车市场,也有领克、小鹏以超长续航为旗帜在电动车市场构筑“护城河”。
在这片“新大陆”上,初创车企是“原住民”,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建立新的游戏规则;传统车企成了“闯入者”,需要学习新语言适应新规则,以免在丛林荒漠中迷失。
电动车市场是一片陌生的“新大陆”,运行着另一套价值体系。
在英国媒体所做的一次性能评价中,特斯拉Model 3通过类似Autokhana赛道时的速度远低于阿尔法·罗密欧Giulia,但总用时却仅稍逊于后者——Model 3完全依仗电动机的直线加速优势而“抹平差距”。
虽然Model 3的提速优势集中于最初的400米内,但已足够应付AutoKhana的挑战。随后出场的梅赛德斯-AMG C63和BMW M3也遇到了相似的“窘境”,总计时成绩落后于Model 3,完全没有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无限风光。
“起步凶猛”是电动车的基本能力,长续航、快充电则是电动车用户的普遍“刚需”,初创车企多会聚焦于这两点而投入资源,进而获得目标用户的认可。
传统车企自2019年起陆续发布纯电动车型,但产品的研发、标定逻辑仍嫌保守,很多具有综合性能、品质优势的纯电动产品,续航里程仅是400公里-500公里,提速性能也未见明显提升(相比燃油车),在用户层面的筛选中轻易就处于下风。
一位在德系车企任职的工程师说,试验室验证以及实路测试的结果已经证明,即使不考虑简单增加动力电池的数量,做到更高的续航里程也并非难事。但基于现阶段的企业战略,续航里程的设置与标定更倾向于“保守”。这背后,有动力电池的能量冗余、可靠性提升,还有车辆的安全性考量……但很少能为消费者所知。
在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II期的总装车间里,采用镍钴锰配方的第五代高压动力电池已在井然有序地生产。比录像带稍大的电芯,18个/22个组合成一个电池模组,6个电池模组与控制单元、冷却单元一起被封装在铝制外壳里,为在沈阳本地生产、供应全球市场的BMW iX3提供动力。
为了保证纯电动BMW iX3的安全,除了电芯涂绝缘漆、贴绝缘膜,有独立温度传感器监测,遇到车辆长时间停放,系统还会自动调平各电芯间的电压(避免电压差导致热量失衡)。采用6系铝(含镁与硅的铝合金,耐腐蚀、抗氧化)制造的电池包外壳已经成为车辆底盘的一部分,承担强化车身强度的职能。
打开电池包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电池包的铝框架极其粗壮,工程师似乎完全忘记轻量化的原则;电池包内部也没有填满,电芯模组与电池包框架之间留有大约10厘米的缓冲空间……可以说,每一项设计都是以电芯安全为前提。由于超量的安全设计,使得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已经低于三元锂电池的平均水平。
在华晨宝马的制造体系下,即使因此降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即使相比竞品不能做到动力性能领先,安全与品质始终是制造的第一原则。这或许是一种执念,与“新大陆”的价值观相悖,却是传统车企不可颠覆的底线。
相比之下,初创车企并不苛求产品100%完美,更趋近软件工程师的逻辑:承认Bug始终存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曾有北美消费类媒体测试特斯拉Model 3后评价,该车的紧急制动性能与用户控制界面存在严重问题。而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回应:Model 3的制动性能已被普遍证明优秀。如果存在车辆差异,可能仅是固件优化的问题,可以通过FOTA更新来解决。
除了将FOTA固件升级作为“杀手锏”,特斯拉还在尽力削减传统按键、旋钮的数量,代之以巨幅的电容触屏。这一控制方式的转换,不仅减少了硬件的采购数量与装配环节的出错几率,更是为生产效率提高、控制线路减重奠定基础。
虽然12.3英寸、15.6英寸的触屏已经渐成车辆的标配,但传统车企仍然倾向于实体旋钮按键。一位服务于美系车企的工程师告诉《汽车人》,驾车时调整空调、车窗以及天窗都是高频度操作:如果需要解锁屏幕、返回主页,才能找到空调或天窗系统的控制页面,意味着用户的目光长时间专注于屏幕,而非前方的道路,其中的潜在风险可想而知。
传统车企在努力优化纯电动产品,其产品逻辑、推广原则仍是基于传统燃油车的制造与销售经验。在电动车这片“新大陆上”,初创车企的语言、逻辑已在自我迭代——如外科手术一般“切除”产品痛点、似电视购物一般“安利”科技应用,无疑是最巧妙的心理暗示,令使用者内心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听巴赫还是周杰伦、喝手冲咖啡还是陈年普洱、雇小时工还是用扫地机器人、打开苹果笔记本还是联想电脑……本质上仅是个人喜好,但形式上却被分出高下,甚至变成标榜的工具。在汽车行业,应用层面的科技赋能,正在形成新的鄙视链。
因不满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表现,特斯拉的两位创始人马丁·埃伯哈德与马克·塔彭宁动手研发高性能、长续航的锂离子电池。看到通用汽车召回并销毁所有EV1纯电动车后,已经在动力电池领域略窥门径的他们创建了特斯拉。埃伯哈德就曾说过,特斯拉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软件和专用电动机。
或许出乎很多人的认知,特斯拉的首款产品并非Model S,而是基于莲花Elise车身、装备自研动力电池的纯电动Roadster。虽然这款跑车的售价接近10万美元,但提速凶猛(从静止加速到60英里/小时用时不足4秒)、续航可达245英里(约394公里)……即使在今天,这一性能表现也堪称卓越。
在圣塔莫尼卡机场亮相后,乔治·克鲁尼(第72届金球奖获终身成就奖)、Dennis Haysbert(电视剧《24h》中饰演黑人总统戴维·帕尔默)、Jeff Skoll(eBay首任总裁、电影制片人、亿万富豪)……成为Roadster的首批用户。
在传统车企看来,这款纯电Roadster甚至还没有达到商品车量产的品质下限,就被已经掘到人生首金、新晋硅谷Icon的埃隆·马斯克带进洛杉矶的名流圈,简直不可思议。但正是这辆“试水”之作,使几位创始人初窥电动车市场的秘密:续航里程+创新标签。
今天,猎鹰9号火箭以及胶囊状的太空船、头骨上的Fitbit(一种穿戴式健康记录器)、为Tham Luang洞穴救援而建的救援吊舱……从不同维度为马斯克及特斯拉贴上了创新科技的标签。
客观地说,特斯拉的销售业绩,更多依靠汽车领域之外的品牌赋能。相比之下,而传统车企进入电动车市场,曾经引以为傲的造车历史、百年文化、品牌积淀已经几近清零,必须找到新的高点。
一块带有DLC双钛太阳能板+钛合金表带的佳明Fenix 6旗舰版手表售价9680元,而采用Fauve棕色、Barenia皮革的Apple Watch Hermès表带标价3999元……如果劳力士推出标价万元、安装GPS芯片的“铁三”表或其它健康穿戴设备,能否撬动“佳明”、“松拓”的市场,能否获得Apple Watch用户的青睐?
传统机械手表的用户会在意陀飞轮与能量存储,在意日内瓦打磨与鹅颈微调,在意汝拉山谷内的狭小工作室与传统匠人的手工调整;但购买电子表的用户却没有这些情怀与挑剔,他们需要的是快速完成卫星定位,精确记录每一次触地、每一次划手,将携氧能力、踏频功率甚至Swolf的计算更加精准……
这与电动车市场的选择何其相似?在这片新大陆,用户人群已经完全不同。排除因为号牌的制约而被动选择电动车的购买者,电动车市场的“真实”用户是一群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对世界始终保持好奇心的人群,也是一群从理性出发、行务实选择的人群。
他们并不缺少消费实力,但他们会从新的维度考量产品的附加值。他们对于历史传承“不屑一顾”,对于创新应用热情拥抱。
看似只是驱动总成的变化,却已经注定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