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凤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幼儿科学教育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的科学探究教育转变,其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就有明确强调幼儿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基本的探索活动过程。自然界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结合其周边自然环境,有计划、合理的制定活动方案与准备材料,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知自然、探究自然、保卫自然,与大自然进行情感沟通,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培养其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自然环境;幼儿;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6-0068-02
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新鲜和未知的事物吸引着他们的眼睛和注意力,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去理解和解决这些事情呢?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活动,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1.自然环境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意义
小孩子天生对大自然感兴趣。他们喜欢在自然环境中灵活地伸展自己。但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自然的角落里有一些闲散,或者只对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活动感兴趣,比如,浇水。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自然探索活动开始时,大部分孩子第一时间去拿水壶,一遍又一遍地浇水,直到植物都泡在水里才肯罢休。虽然老师也会引导孩子们探索土壤的奥秘,或者间接告诉孩子们适当的浇水时间和水量,但他们还是坚持浇水这一件事;在他们看来,浇水是自然活动的第一要务。尽管这种重复劳动给了儿童锻炼和发展运动的机会,但它在自然教育中的价值值得商榷。
由于幼儿的有意注意有限,探究过程时长时短,好不容易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一个持续的探究,往往会因为幼儿的参与度低而作罢。一个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有意义的结尾,总是让人扼腕叹息。比如,有一次,个别幼儿观察发现蚕豆叶子上有黑斑,立即吸引了全班幼儿的关注,教师也在酝酿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持续开展探究,没想到第二天他们的兴趣又被其他事吸引,没人提起蚕豆叶上的黑斑了。探究的过程如此短暂,也就谈不上经验的生长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了。
此外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科学教育活动需要孩子们零接触自然,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直接接触周围的环境,动植物,对自然进行探究活动,孩子们会逐渐发现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对人与环境的感受和体验,对动植物、自然的微妙关系,并通过各种活动,逐渐产生对自然和自然资源的热爱,如对生命的敬畏,从而初步具备了环保意识,学会爱护生命等。
科学教育培养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是强调儿童能够运用各种感官,运用手和脑,探索问题,使儿童体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们周围的事物和生活。通过探索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学习,而且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发展必要的能力和行为。
2.活动设计,巧妙调动情绪
大自然好似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书页十分厚、内容饱满,以其强大的魅力吸引着教师与幼儿一起在活动中去探索发现。为合理的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课程,需要先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对幼儿园的空地进行统筹规划,开辟出种植区等,尽可能给幼儿提供愉快地户外活动环境。而且教师在活动设计与组织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段特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可结合课堂情况巧妙地模仿幼儿的说话方式来使用情感语言与幼儿交流,增强亲切感,这样更易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例如,幼儿在看到、感受到环境交替变化时,经常会被新鲜事所吸引住,心中浮现出各种疑问,急切去追着老师询问,“我的面包渣子掉地上了,好像有蚂蚁在捡,小蚂蚁会飞吗”……幼儿们产生了极强的探索欲望,基于此教师可巧妙运用引导幼儿参与到“小蚂蚁过河的活动中”,让幼儿们一起使用材质的物体在水中展开沉浮实验,鼓励幼儿主动动手实验、细心观察、主动联想与思考,初步感知沉浮现象,最终在教师的点拨下大致明白其原理,在这一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动手等多项能力,还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3.保护环境,热爱这片土地
在亲近大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要珍惜保护自然资源。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其中,精心组织教学环节,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幼儿行为方式和情绪变化的关注,以便抓住关键教学实际进行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例如,笔者在日常发现幼儿们往往对动感的旋律比较敏感,都喜欢哗啦啦流动的水,结合幼儿的这一喜好特设计了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前往幼儿园内的水潭旁观察流动的水,在观察时许多小朋友都在猜测水谭是如何被机关控制,在细心地进行观察,
正好在水潭的另一旁堆放着工人师傅刚吊上来的垃圾,借此教师可把握住教学的有效时机,告诉幼儿清澈的水是通过工人师傅们辛苦劳动换来的,不得随意乱扔垃圾。不一会,师傅回来了,就有幼儿激动地跑过去,给敬爱的师傅说了一句:辛苦了,谢谢你让它变得这么美!既活跃了活动的气氛,又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4.细心观察,发现自然之美
自然环境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当中的形态、颜色、芳香,都是看的着摸得到的,静谧的自然环境下,蕴含着大自然之美。例如,幼儿园可通过对周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价值、适用性的筛选,选择了以种植本地常见蔬菜、花卉、树木为主的种植活动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实践的探索方向。教师可有序地组织幼儿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种子,并观察其颜色、形状和大小等,鼓励幼儿用稚嫩的语言去进行种子样子的描述,大胆幻想一下种子长出之后的样子,每个幼儿都在用简单的形容词进行描绘,有的把种子比作水滴等等,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同时,教师还可让幼儿使用五颜六色的画笔为植物制作标识卡片,许多孩子会很兴奋,还边画边说:“小樹,小树,我画了你的样子,还写了名字,这样就有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你了!
5.鍛炼思维,发现自然奥秘
对于幼儿而言,生活在他们的脑海中是五彩缤纷的,实际上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可将科学教育内容在日常生活展开,引领幼儿去发现自然奥秘,这样更有利于烘托活动气氛和强化对幼儿观察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探索物体下落时,教师可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叶子和果实进行实验,引领幼儿去观察两者的下落路线,可能叶子的下落呈曲线,而果实下落呈垂直路线等,教师可简单向幼儿解释是因为叶子与果实重量不同。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探索研究如何用叶子和果实,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让叶子也能垂直下落到特定的容器里。在这一模拟实验过程中,幼儿不仅带着兴趣去比较观察不同物体的下落路线,思维面得以打开,还可爱的用自己进行实验细节的记录,在探索过程中真的是收获满满。类似于这种趣味实验活动,幼儿园应将其设置为常规活动,专门创设园区角作为趣味实验的场地。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在实验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十分重要。例如,在认识空气的活动中,可向幼儿发放不同的容器、袋子、气球等,引领幼儿触摸进行感受,或使用肥皂泡泡边体验边思考,兴奋的幼儿在脑子里浮现出各种想法,主动参与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虽说幼儿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细心观察、积极发散思维,这是值得肯定的,教师可结合每一个幼儿的表现情况,适当给予幼儿鼓励和积极的评价,如夸一下幼儿“你真棒”;或是奖励幼儿一个小贴画,幼儿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适当地激励可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6.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言:“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化的自然环境中,身边的自然环境焕发出无穷的生机与活力,等待着幼儿们去探索体验。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研究者,应持续去挖掘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探索内容,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活动,引导幼儿融入自然,扩大他们的视野与发散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热爱起大自然。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2]刘占兰.指南各领域要点解读—科学领域[J].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03)
[3]王娟.自然物探究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7
[4]潘晓萍. 感受自然,探索自然—浅谈自然环境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作用[J].好家长,2017(50):31-31
[5]张莉羚. 以幼儿为中心 回归探究本源—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新思考[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8(10):28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