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数字融入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

2020-12-15 10:52徐腾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数字化

徐腾

摘 要: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数字化发展进程按下了加速键。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快速了解民众的发热、感冒、接触确诊病例等相关的信息,公民的数据开始进行线上数据管理。从各个地区的健康码、公共场所预约排队小程序、再到远程办公和网上授课系统,数字产品成为了现如今人们出行、生活必备的软件。尽管这对于科技普及和转型而言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使原本普遍落后于数字发展的老年群体面临更大的挑战。学界对于网络空间下,老年人数字产品使用的关注度从互聯网兴起就从未减少,讨论主要集中于技术接受模型、角色认知、数字鸿沟以及服务模式探究。基于此前研究,老年人数字空间生存情况仍需结合全景视域以及契合时代发展逻辑的横纵向对老年人数字生存模式进行充分探讨。在科技普及的关键时期,标的老年人数字融入困境并找出突破路径,为老年群体创造更清朗的数字空间。

关键词:老年群体;数字化;数字鸿沟

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据测算,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而该人口数量到2025年将超过3亿,至2053年将预测达到人口老龄化的最高峰——4.87亿。为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积极老龄化的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来,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占据重要人口比例的老年群体,如何多方凝心聚力为老年人创造更舒适、更便捷的生活空间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空间生存困境

人类文明已经走过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上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麦克·卢汉曾对未来的数字空间进行过这样的预测,认为未来电子媒介的普及会重塑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人与人时空的距离大大缩减,最终的形成重新村落化的“地球村”。这一比喻不仅是说明人们社会联结与工业时代相比更加紧密,而且揭示了数字空间新兴的生存体系将被建构起来的必然趋势,人与数字产品工具的使用已经逐渐一体化。截至2020年6月份,我国的网民总人数已经达到了9.4亿,较去年增长超3亿。该数据的背后是我国数字信息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崇尚个性、追求潮流的Z世代年轻人来说,他们是数字信息的创新生产者也是受益者,数字产品已经普遍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老年群体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难免踉跄,不仅错失互联网时代红利,还时刻警惕着网络诈骗等威胁人身财产安全的暗流。

二、“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

经济学家埃瑟·戴森认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有了机会被重新均等分配的机会。然而,在科技革命高速发展进程中,尽管前部势头迅猛,形成了大量汇聚数字信息的洼地,从全域视角,我国数字革命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于此,数字鸿沟理论在学界普遍被援引,寻找“信息贫困”的解决途径。数字鸿沟广义的概念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狭义上则是指数字时代,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从而导致人们在数字空间表现出差异。

三、老年群体数字空间发展策略

1.增强互动 聚合多方力量

数字鸿沟解释了科技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不同群体在信息接触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数字鸿沟理论提出了老年群体在数字空间的第一层障碍,即“接入沟”。这层数字鸿沟主要以能否接入互联网拥有上网设备为判断标准,换言之技术接入拥有者与缺乏者之间的差距。 从数字鸿沟角度看,丰富老年人数字产品使用经验是首要责任,而老年群体的“触网”途径主要包括代际交流、社区服务、科普讲座、自主探索等。为此,社会尚需要多方聚力,为老年群体打通学习新兴数字产品使用的渠道,丰富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经验从而消减数字社会的差距。

2.平等赋权 弥合数字鸿沟

从生产者角度,需要在功能设计、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维度为老年用户赋予平等的权力,从而进行数字帮扶。第二层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则主要关注不同使用者之间掌握技能的差异,当接合问题逐渐被解决之后,尾部用户如何互联网使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2019年,支付宝真对老年群体研发的“关怀版” 小程序上线。不同于传统支付宝,“关怀版”界面清晰简洁,真人在线客服使得操作简单方便,而且程序内容面向老年群体,包括阿里健康提供的养生知识,充分展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怀。

3.加强监管 营造清朗环境

第三层为动机沟,即用户群体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当下老年群体参与建构数字空间的意愿不及数字“原住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于新兴技术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则是融入数字社会的动力不足。从数字鸿沟的动机沟角度出发,尽管不同渠道向老年群体传达了互联网的便利惠民等诸多红利,但是面对刻板印象、恶意评价、网络犯罪等风险,老年群体对数字空间产生畏惧心理。此类消极态度和体验使得老人数字社会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逐渐消弭。因此,数字空间环境治理应在数字化发展过程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净化网络空间应充分发挥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优势,对包括网络诈骗在内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精准识别、快速处理。此外,还需对于数字空间的舆论环境进行监管,减少恶意评价、污蔑中伤他人的媒介信息,用积极向善的数字空间环境吸引老年群体的参与。

四、小结

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我国互联网技术转型和数字空间的建构进程。自一月起,全国各地健康码、通行宝、数据通、到线上办公学习等数字产品全面推行,不仅确保了疫情防控方面信息透明、精准高效,而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数字空间。然而,对于互联网经验不足,使用数字产品动力匮乏的老年群体来说,融入数字空间面临着诸多挑战。于此,数字鸿沟的视角亟需被引入这场生态空间建设中,社会需要从接入沟、动机沟和使用沟角度多方发力,为老年人搭建通往数字空间的桥梁,净化数字生态环境,从而弥合数字文化差距。尽管社会各方面都在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同时不能丢失人文关怀。通过数字反哺,丰富老年群体的生活,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养康、医疗、消费、社交等诸多红利。

参考文献

[1] 石晋阳, 陈刚. 社交媒体视域下老年人的数字化生存:问题与反思[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6).

[2] 赵娜, 邝木子. 新媒体时代老年人数字融入机制研究[J]. 传媒, 2018, 000(022):91-94.

[3] 李舒欣, 赵宇翔. 新媒体环境下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探索: 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扎根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7): 94-102.

[4] Pan S, Jordan-Marsh M. Internet use intention and adoption 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 [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0, 26(5): 1111-1119.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