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

2020-12-15 06:58薛立伟
新闻传播 2020年20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摘要】时政新闻报道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反映政治属性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时政新闻纪律要求严格、自主空间比较小,目前许多省级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写作方式固定、报道模式单一,存在端着架子、不接地气等问题,再加上传统的报道模式也无法满足年轻读者的需求。本文介绍了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必要性和现状,从五个方面对省级党报时政报道提出创新路径,以期为今后时政新闻报道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路径

对于省级党报而言,时政新闻报道对党中央和国家大政方针、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以及地区重大时政活动具有重要宣传作用,是党报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何改进时政新闻报道,既能符合时政新闻纪律要求,又能满足读者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将时政新闻报道与百姓生活有效联结起来,让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创新报道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必要性

通常來讲,时政新闻是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在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涉及到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以及重大会议、活动的举行[1]。时政新闻看似与日常生活距离遥远,但每一项国计民生政策的出台都与百姓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省级党报的时政新闻与中央主流媒体不同,基本不涉及国际方面内容,大多以省内会议、领导活动、党委政府重点工作为主。因此,做好省级党报时政新闻,就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点,充分发挥当地主流媒体引领作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群众传递党的声音,把国家和地方的时政新闻信息传递给老百姓。

二、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大媒体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党报原有的“老大”地位受到了影响,党报读者越发匮乏。很多党报在报道时政新闻时,仍然习惯于板着面孔说教,没有探究事件的来龙去脉,令读者感觉空话、套话太多,显得枯燥、乏味,满足不了读者阅读需求,更加造成了宣传效果不尽人意。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部门的会议和活动报道传递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事件的信息,本该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却无法吸引读者的目光,令越来越多的读者敬而远之。此外,领导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报道方式千篇一律、表现手法单一,时政新闻成为了领导的“讲话录”“行程表”,这也让党报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2]。

三、省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

在全媒体时代,党报之所以在巨大冲击下还能够生存,很大优势在于其具有权威性,国家政策方针传递的首选方式大多还是通过主流媒体。针对时政新闻内容单一、脱离读者需求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报道创新。

(一)坚持党性原则,唱响主旋律

党报作为媒体的一种,基本功能与其他都市类报纸类似,也是将新近发生的新闻传递给社会大众。但党报具有独特的定位,那就是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党报首先要明确报道的新闻是否符合党的政治主张,是否有利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报姓党,当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生力军,是党报的原则和根本。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媒体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省级党报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主动策划宣传报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为了保证准确性和严谨性,对于国家重大时政新闻,要多采用中央媒体的稿件和画面,以期获得准确无误的素材内容,这既是善于借力的表现,也可以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扩大新闻报道影响力。重大时政报道不是时刻都有的,更多的是领导日常活动报道。这就需要时政记者通过平时经验的积累,从日常活动报道中提炼新闻要素,不断搜集和整理素材,打通与重大时政报道的界限,找到与重大时政报道的关联点,不断沉淀素材内容,提升新闻报道质量,充分营造上下一盘棋、政策全覆盖的社会氛围。

(二)深剖会议内容,挖掘新闻素材

时政新闻的重要作用在于上层决策和信息能够有效落地,基层呼声和期待能够及时得到反映。会议是时政新闻的富矿,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时政会议内容看似工作味重、形式单一、缺乏现场感,但是会议的重要性强、内容繁杂,需要通过记者细心观察和平时的能力积累,深度挖掘会议内容,用足会议透露出的各种信息,才能寻找到重要的新闻点。

全国两会、全国党代会,全省两会、全省党代会等新闻报道是重大时政报道,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闻线索。读者不仅仅是想知道国家和省里开了什么会,更想知道会议对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作为省级党报,既要对标对表中央主流媒体,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充分发挥地方媒体的特色,创新做好自选动作,让报道出新出彩。一方面,程序性报道不能缺失,要突出主体消息,让读者了解大会召开的目的、意义及各项议程;另一方面,要策划好有特色的报道,认真听取和分析会议内容,从会议内容中抓取、甄别、筛选新闻素材,对与会人员深入采访,在会议中就群众关心的话题寻找答案,运用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和独特的报道方式呈现出来。

(三)贴近百姓生活,以细节反映全局

时政报道的读者群日益减少,受到了时代的强烈冲击。改变这种困境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要附下身来倾听群众意见,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既要做到上接天线,又要做到下接地气,真正落实“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上,要学会以小见大,以细节反映社会全局,处理好“小”和“大”的关系。“小”就是要寻找百姓身边的点滴小事,把小事作为切入点,探寻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大”就是报道要反映的主题重大、关注度高,在社会上会产生重大影响[3]。

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时政记者的要求很高,要让他们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甄别能力,时刻关注群众身边的小事,认真观察挖掘群众身边的小事。同时,要准确把握事件的全局,用全局的眼光审视整体,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对全省中心工作做到清晰明了。记者要从中找出党委政府决策和广大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找出共性问题和规律,将小事例与重大的方针政策联系起来,以小事例看出相关部门对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是否到位,以小事例反映大问题[4]。

(四)运用多种新闻手法,创新报道方式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时政新闻不能再延续党报传统的报道方式。要善于借助新时代发展趋势,以富有时代感的新闻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方式表现出来。

对于具体新闻写作手法来讲,一是要跳出会议写新闻。无论是从切入角度、报道手法、报道口径还是语言风格上,要尽量体现亲民,体现人性化、趣味化、形象化,避免庸俗化、娱乐化、商业化。例如:在两会期间,《黑龙江日报》通过会场内外连线,将会场的主要采访内容与会场外采访结合起来,深化和链接会议的相关事件,挖掘会议背后与百姓相关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营造1+1>2的效果。二是要转变话语方式。要把文件语言转化为新闻语言,探索清新的文风,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百姓的真实声音,观看政策措施执行的真实情况。要充分发挥事例、数字的作用,大力宣传报道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用评述式的写作方法,用老百姓能听懂的朴实语言,报道现实情况[5]。

(五)做精报纸版面,开发多种发布平台

隨着新一代年轻受众的成长,大多数人接受新闻的方式以视觉化为主。如不创新报纸版面,寻求更多的发布平台,将面临着重大影响。充分利用党报原有的品牌优势,做精报纸版面,开发多种新媒体发布平台,对党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版面上,运用可视化的表现手法,可以更有逻辑的呈现新闻事件,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事件发展的因果、脉络,再加上丰富、有设计感的编排,吸引读者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比如:在全国两会期间,各家省级党报都采用独特的图解方式,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这就是时政可视化报道的一种发展趋势。此外,要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党报集团旗下的数字报、APP、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不同平台,将时政新闻进行多平台推送,借助可视化的手段,更加准确、生动地报道时政新闻。注重与读者、网民的互动,不断扩大报纸在读者、网民中的影响力。

结语

时政新闻报道关系着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领导部署要求的传播效果。作为省级党报,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追求创新性和鲜活性报道的过程中,充分理解政策措施制定的目的意义,注意把握好报道的分寸,做到“出彩”不“出格”。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立场”出发,报道新闻时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百姓需求结合起来,把时政信息同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不断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和传播力,提升党报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滨.时政新闻的作用及其改进方法[J],新闻窗,2009(3).

[2]汪孝杰.明确党报定位拓展党报功能[J].新闻战线,2004(10).

[3]潘云峰.用创新提升时政报道触达率[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6.

[4]举,新闻采写中的以小见大[J].青年记者,2012(6).

[5]双传学,党报时政报道创新要“做好五篇文章”[J].传媒观察,2016(10).

【作者简介】薛立伟,黑龙江日报全媒体政教新闻中心记者。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