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兴+王新玉
摘 要: 民间文学让我们感受灿烂的地域民间文化,认识和接受历史文化蕴涵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教益,保护和承续区域群体人们代代相传的文明基因、精神特质、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守护一方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保护传承民间文学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分析宏观上的民间文学研究现状,山东省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生存和发展现状出发,探讨新形势下民间文学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 非遗视角 民间文学 创新路径
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歌谣、童谣,经过了上百年的时光淘洗,纯粹,美好,朗朗上口,启蒙滋润着我们人生最初始的阶段。
万建中在《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中提出:“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相当部分存在于民间文学之中,并借助民间文学得以传播。”黄萍在《民间文学艺术衍生作品的独创性研究》还提出民间文学不仅是艺术的、情感的、鉴赏和审美的,更是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和传统的。可见民间文学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关于国家级、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项目的研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传统中医药等十个项目,民间文学位于第一项。笔者依据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山东省第一、第二批非遗名录内容,特制《山东省鲁中地区民间文学非遗代表性项目表》如下:
由上述可以看出,第一,民间文学尽管在非遗名录中位居第一项,但是所占比例总体上并未达到各类非遗项目的平均水平。第二,自2006年至2014年期间,民间文学项目的总体比例是呈上升态势的。第三,在国家级项目中,山东省作为文化强省、文化大省,民间文学的占比优势不明显。第四,鲁中地区民间文学在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上成果明显,成绩突出。
因此,我们须继续认真搜集、整理和挖掘鲁中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学素材、口头故事和传说,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同时注重实践和研究,多方合作,深入探索,不断开拓思路,创新路径,为推动鲁中地区乃至全省全国民间文学的优质持续发展努力。
二、我省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
我省鲁中地区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如已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成功的《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和《泰山传说》等,再如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项目中《闵子骞孝亲的故事》、《颜文姜传说》和《公冶长传说》等,还有济南关于逄丑父的传说,潍坊关于范仲淹、李清照和郑板桥的传说,莱芜关于伍子胥的传说等。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编辑民间文学“三套集成”①,发掘和整理出的民间故事数以万计,我省鲁中地区除1981出版的《泰山故事大全》,1998年出版的《莱芜民间故事精选》,2005年出版的《淄博民间故事大全》,2010年出版的《济南民间传说》、《东营民间文学》,2011年出版的《潍坊民间故事》,至此,鲁中地区“三套集成”的工作基本完成,但这些已公开发行出版的故事集销量和流传度并不尽如人意,并且通过搜索引擎,这些书籍大多只能通过孔夫子旧书网购买和了解。
其次,我省民间文学编纂整理工作没有形成强大合力,各地区民间文学集出版时间有早有晚,阵线太长,故事内容有重复冗余,成果也参差不齐。对于民间文学文本和素材的宣传、整理和介绍,只有零散的网页信息,并未建立省市级专业系统的网站和规范有序的搜索引擎,这在网络文化盛行的当下十分有碍民间文学的继承和传播。
再次,在民间文学领域没有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将民间文学素材进行采集整理的多是一些爱好民间文学的志愿人士自筹经费的义务劳动,没有报酬和补偿,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从事这项工作的多为年逾古稀的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这就使得民间文学在传承上存在很大的隐忧[1]。
三、山东省鲁中地区民间文学发展现状
2012年山东画院组织“美丽的传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中国画展”工程,将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1项民间文学故事以中国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加以展示,通过画展,推广民间文学。潍坊市也推出“潍水流韵——潍坊民间传说年画大展”,以年画形式展出潍坊地区的民间文学故事内容。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间文学的发展。
各地区还做了很多相关的尝试,如临沂市的民间传说集锦网站和琅琊网文化视频栏目《琅琊故事会》,潍坊日报数字报刊连载潍坊本土民间故事,鲁中网论坛刊载大量张店民间文化故事,烟台胶东在线网对城市民间文学专题进行数字化整理等,由此,笔者整理了《山东省鲁中地区优秀民间文学素材及传播途径调研统计表》。
山东省鲁中地区优秀民间文学素材及传播途径调研统计表
四、山东省鲁中地区民间文学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1.重新审视非遗时代民间文学的文化属性
鲁迅说:“时数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郁于内,则任情而歌呼;天地变于外,则祗畏以祝颂,踊跃吟叹,时越侪辈,为众所赏,默识不忘,口耳相传,或逮后世。”(《汉文学史纲要》)西方民俗学的引入使得国内对民间文学的定位出现了“差错”,但我们坚信“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是不同时代里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积累叠加起来的一种文化,应着时代的需要,不断的淘汰,不断地叠加,它跨越人类不同社会阶段而代代传习下来,并依然在民众生活中发挥着文化的功能,那就理应是我们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2.注重发掘民间文学精华及其作为根文化的当代意义
民间文学蕴含丰富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认知价值,文学价值是其根本价值。民间文学最根本的特点是集体创造、集体传承、集体消费,在这一过程中,它最大限度地吸纳了底层民众的思想观念、伦理意识、情感好恶、生存智慧和审美趣味,它活泼自由、拥抱生活,它吸纳了民众的精神元气[3],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它维护了文化的多样性,也维护了人类精神生态平衡的高度。
3.促进民间文学与当代科技和文化建设的融合
民间文学的发展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更需要合作共建,将带有鲜明地域民间文化特色的民间文学加以改编加工,建立民间文学博物馆或主题公园、民间文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或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学的现代性元素,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4],与其他文化产业,如绘画、剪纸、皮影戏、现代技术和新媒体相结合,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故事的历史文化背景,做适当整理加工,编成专题纪录片,改编成绘本、动画、影视作品、网络文学,既可以提高大众流传度,又可以对当前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4.积极挖掘民间文学内涵正能量的当代道德教化功能
以民间文学为素材,开发儿童启蒙绘本、读物和动漫产品,扩大民间文学的少儿受众群体;挖掘民间文学优秀的道德教育素材,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提高民间文学在思想教育领域的正能量。对于具有启蒙教育意义,内容浅显,哲思巧妙,适合少年儿童欣赏阅读的民间文学,可以改编为儿童读物、动画片和动漫作品,如《二十四孝》图文故事书、动画片《牛郎织女故事》。蕴含山东地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道德精神品质的民间文学作品,如各地区流传下来奇闻轶事、名人事迹—逄丑父为人的忠义、郑板桥治政的机智、颜文姜侍亲的孝顺等,都可充分搜集挖掘,作为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美育教育的素材。
5.重视民间文学的国际化发展探索
我们应重视地区民间文学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发展,要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前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跨国文化交流也越发紧密频繁,我国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展汉语语言文化推广和交流,我省教育厅和地方高校致力于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民间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在汉语言文化国际化发展的大潮中一显身手。
五、结语
笔者希望通过对民间文学生存现状与发展路径的研究,第一,能够引导公众以科学辩证的态度对待民间文学,理性看待植根民间的民间文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传承民间文学沉淀下来的优秀民族文化内涵;第二,能够推动抢救保护濒危的民间文学,并寻找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整理编撰加工出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重新激活民间文学的强大生命力;第三,希望以此为契机,对民间文学中具有正能量的德育、美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辅助儿童启蒙教育、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文化审美教育,推动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第四,能够丰富国家文化交流项目内容,推动民间文学走向国际,让其他国家和民族了解我们的民间文化,继而喜欢我们的传统遗产,也欢迎和接纳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注释:
①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内地进行大规模采录并陆续出版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参考文献:
[1]米海萍.非物质文化视野下对民间文学文本的传承与尊重——以青藏地区民间文本为例[J].青藏高原论坛,2013(4).
[2]刘锡诚.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J].民间文学,2013.1.
[3]陈友康.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J].河北学刊,2009.1.
[4]甘露.民间文学现代性的升华[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