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研究

2020-12-15 10:52李录锋
西部论丛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同时对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创新性论述,力争在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路径

1、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状

1.1、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提高素质的关键途径,起到教育、促进和导向的功能,同时也影响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心理人格等。主要作用表现在:

(1)、校园文化对课堂教育起到有力的补充。课堂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职业素养、接受思想教育的基本方式。但是,当前的课堂教育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模式是标准化、同步化、同一化,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所以效果不理想。可见课堂教学实际上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校园文化就成为学生与现代社会进行沟通的媒介。

(2)、校园文化具备美育功能。校园文化对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对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大学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美育也可以益智、健体、养德、振奋精神等。美育工作不在在课堂之上,而是通过校园文化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形成。在情感丰富的时空中,学生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同时自己的心灵也得到美的净化,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升华了学生的素养。

(3)、校园文化可以增强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由过去的“专才”教育慢慢向“通才”教育发展。但是,学校的活动空间是相对较小的,在这样的空间里,把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局限在课堂上,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很难。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养“通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既可以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竞争力和创造能力。

1.2.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当前,高校都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取得了部分积极的成果,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1)建设机制不成熟。在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上,缺乏系统规划,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碎片化、随意化,使得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考评体系缺乏传统文化方面的指标。

(2)高校学科背景的影响。学科背景不同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也会不同,这是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主要以理科为主,学生对传统文化及历史了解甚少,学生的日常的兴趣活动也都围绕专业展开,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因此,不同学科属性的高校,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

(3)建设投入不足。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越来越多,管理难度和办学成本都有所提高,在校园文化上的投入就会减少。校园内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元素,是师生没有办法设身处地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图书馆建设中,没有专门的中华传统文化相关阅览室,有关书籍也较少,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較窄。

2、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

2.1.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了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的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等思想观念,是中华民族对待人生、世界的看法;而其中的与时俱进、利惠于民、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等思想观念,是中华民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愿景。

2.2.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养分。中华民族是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中华文明像沃土一般,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养分。在思想与道德方面:以笃信谦和、孝道忠心、公正无私、厚德载物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美德,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素材;在智力教育方面,以_二十四史、两汉经学、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为内容的中华文学精髓,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和美感。

2.3.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大学校园是教书育人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高校校园文化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把他们培养成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传统文化能够通过学生的传播影响到周边的亲朋好友。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使大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大众也将进一步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4.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勤学精神、积极进取精神和笃行精神等健康积极的思想和理念,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听老师讲传统文化故事,看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等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3.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3.1、注重校园传媒的宣传力量。建立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必须重视建设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播的主阵地。创新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学生更喜爱,更易接受的方式在校园传播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教育效果。

3.2、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育人体系。中华民族各种传统的节日,为学生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生动、最具个性的代表,许多文化风情和文化韵味,都会在传统的节日里鲜活地、生动地、集中地体现出来。

3.3、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制度体系,是约束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和确保学校稳定运转的保障,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关键作用。高校要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就一定建立一套制度体系,如章程、办法、规定以及实施细则,这些制度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准则,同样也是校园文化正常进行的保障。

3.4、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社团组织是大学生为兴趣和成长需要而成立的团体,可以通过社团文化的引领,举办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绘画和书法展、传统知识竞答比赛等活动,有些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体验活动,如徐州市曾经组织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反应。

3.5、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在学校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研究,功能包括开展各类课题的研究、召开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可以不定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方便地接触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基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建立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

高校要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这个阵地,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来陶冶情操、升华精神、提高创新力以巩固其民族根、爱国情,并养成一种内心深处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作用.现代又际,2019(6):140-140.

[2] 田甜.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09(17):192-194.

作者简介:李录锋 (1970—)男教授江苏丰县人,1994年本科毕业于中原工学院,2004年获江苏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现工作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
浅析绩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