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 教学策略
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建立完善人格的前提,因此要从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幼儿拥有自信,快乐,积极向上的心理,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但是,当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幼儿园设置课程不完备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幼儿园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生活空间,还应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方面,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目标不明确。很多幼儿园在设置课程时没有明确目标,忽视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目标,很难设置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安排也缺乏科学性。很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已经超纲,甚至涉及到了小学内容,使儿童的学习负担不断加大,儿童的游戏和户外时间缺少,不利于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当前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园的职能,甚至可能会阻碍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不科学
在对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总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导致了很多幼儿未接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教学策略缺乏科学合理性,教学内容设置不全面。其次,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难以因材施教,教育方式千篇一律,与我国个性化教育发展目标相违背。再次,幼儿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目前许多幼儿园都配有各种玩具,器具,角色游戏材料等,但是幼儿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利于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进行教育。最后,老师太过于重视儿童的表现,而忽视儿童自身的活动性特征,缺乏活动和游戏,忽视了儿童的生理本能和他们的年龄特性,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改善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当务之急,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三)幼儿生长阶段特性的影响
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幼儿本身的成长发育息息相关。心理健康是人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环境进行平衡的一个状态,心理健康的判定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每天都是积极乐观的,而是能够在低谷期较好地调节心理状态,从低谷期恢复过来。那么,在幼儿阶段想要保证儿童能够顺利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就需要进行正常的引导和教育。但是,当前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必须要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证幼儿的心理与其成长特征相匹配。
(四)幼儿家长忽视家庭氛围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但是家庭也承载着教育孩子的重要职能,所以家庭氛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国有些家庭存在家庭关系不和睦或者父母过于忙碌的问题,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使儿童心理健康会出现一些轻度问题,比如说轻度抑郁、呆板等,亲情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因此,家长应当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开设幼儿心理健康引导课
幼儿园应当设置健康引导课程,采取渗透式的教育方法,不要以儿童难以接纳的“强硬”方式展开,渗透式的“软”式教育方法更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首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园的音乐、美术课程相结合,儿童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更加活泼积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为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其次,应当将心理健康与游戏两者结合,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健康。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比如,幼儿在哭泣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安慰并给予儿童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二)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
幼儿教师的培训包括职前的院校培训和职后的校本培训。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也要注意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目前许多培训主要围绕教师教育教学的培训,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职前培训中,心理健康课程的加入能够使得准幼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校本培训中,要注意校本实践性的培训,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此外,教师培训资源的完善也十分重要,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进行在线学习,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学习。应当构建分层分科分类教师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的针对性,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针对幼儿生长阶段进行引导
虽然幼儿阶段的儿童成长发育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个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当在对个体的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幼儿正处于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保证幼儿能够正常的活动,这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其次,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当为幼儿创造适当的成长环境满足幼儿的成长需要。再次,为了引导儿童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和家长应当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最后,鼓励幼儿多与朋友交往,一旦疏离同伴,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抑郁症,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的构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首先,父母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既不可过于宠爱,也不可过于严厉,这两者都不利于儿童成长。其次,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保证儿童感受到温暖幸福的感觉。定期与孩子出去活动,比如参加运动或者是拥抱大自然,都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再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父母应当坚持学习为孩子树立榜样。最后,积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在待人接物的时候要謙虚礼让,以身作则。总之,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心理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晓琴.浅谈幼儿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培养[J].学周刊,2019(04):167-168.
[2]常红. 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