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华
【摘要】建立和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增强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调研 “业主+村集体+农户” 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合作模式,提出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扶贫 利益联结机制 对策建议
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就是要实现业主、集体和农户三赢,把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调动起来。目前黔江区内已有适合地方特色的“业主+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并且运行正常、效果较好。
一、“业主+村集体+农户”模式的优势
(一)有利于让更多贫困户受益
在“业主+村集体+农户”模式中,村民既可用土地折价入股,也可用现金入股,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可用小额扶贫贷款资金折股加入。业主建立完善分红制度,确保建档贫困户贷款能保底分红、到期归还,并承诺期满还贷后继续给贫困户股份份额或者定额分红,以此带动更多贫困户投入产业发展并得到实惠。同时,发展产业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贫困户可就近务工产生务工收益。此外,在产业项目大量投产之前,实施短期配套项目也能增加村民收益,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二)有利于巩固利益联结机制
在“业主+村集体+农户”模式中,项目大量投产后,业主与村集体按项目年产值作为分红基数,不考虑业主投入成本。一是避免业主虚报投资成本,维护集体和村民利益。二是充分调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发展生产、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三是在确保各方收益的基础上,巩固长期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努力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四是培育村民契约精神,对村民树立遵纪守法意识、道德风尚培养、文明乡风等有积极意义。
(三)有利于村集体和业主形成互补
一是村集体投入少。在“业主+村集体+农户”模式下,产业发展的前期投入以业主投入为主、村集体投入为辅,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缺资金的普遍难题。二是村集体风险低。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若A业主中途退出或者弃而不管,那么前期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由B村集体和村民无偿合法获得,最大限度保障了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三是有利于业主专注于产业发展。村集体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统一意见后,由村集体与业主签订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统一将土地经营权折股交由业主使用,降低了业主与村民直接发生矛盾纠纷的几率,有利于业主集中精力谋划发展产业,也避免了少数村民不配合不支持导致产业发展被“搅黄”的局面。
(四)有利于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黔江区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单凭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引入业主、引入社会资本便成为做大做强产业的有效方式。黔江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可实行“村集体+”或者“+村集体”模式。“村集体+”就是村集体结合当地实际,在农科所等科研机构技术支撑下,整合本村资源,包装产业项目,对外公开招标或者邀标,邀请业主前来合作共同发展产业。这种模式中,村集体是主动方,具有更多话语权和决策权。“+村集体”就是业主自带项目,村集体积极参与并支持产业发展,这是目前黔江区较适用的模式。无论采取哪种合作模式,村集体都一定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得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产业发展。
二、对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的建议
(一)产业选择是关键
产业项目的选择和定位,是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并最终让村民受益的关键。检验产业发展前景的唯一标准是市场效益。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不盲目跟风,不草率决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业主要结合本村本地实际,充分论证产业项目发展的可行性,认真分析产品的市场需求、销路和收益。比如,选择区内已经发展成熟的蚕桑、无抗生猪等产业,技术有基础,销路有保障,还能进一步做大做强黔江区农业支柱产业。同时,可依托市卫生健康委、中信集团等区外帮扶单位的市场资源,发展生态蔬菜、水果等合适的订单产业。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相关专家充分论证产业的市场前景,避免“年年发展产业、岁岁不见收益”的情况反复出现。
(二)合作共赢是基础
通常情况下,在产业发展初期,合作各方都能心齐劲足“撸起袖子加油干”。但在项目有产出效益后,合作各方可能因利益分配、“红眼病”等因素出现不和谐现象,扯皮拉筋甚至官司不断,导致产业发展失败。为此,在“业主+村集体+农户”模式下,业主、村集体和村民要牢固树立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意识。一是业主要牢固树立维护村民利益的意识。比如,业主要对项目经营收入实行阳光化管理,在年底分红时,邀请村集体负责人和村民代表见证和监督,用票据、银行流水等实物数据作为结算依据。二是村民要树立“锅里有了碗里才有”的概念。项目产生效益后,村民更要一如既往参与和支持业主发展产业,积极维护業主利益,坦然接受业主获取更多收益等情况。村集体、村民不能害“红眼病”,更不能给业主“穿小鞋”,逼迫业主退出产业。
(三)加大扶持是保障
一是加大推广力度。严格执行区内印发实施的利益联结机制相关指导意见,本着成熟一个、扶持一个的原则,培育和推广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并在实践中深化和完善。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结合“放管服”改革等工作,相关部门可开辟绿色通道,创新服务方式,为农业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比如,针对此次调研中基层村干部反映较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命名问题,可考虑统一为“重庆市黔江区XX(街道、乡镇)XX(居委、村)农业合作社”。三是加大查处力度。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对蓄意破坏产业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让业主安心、放心发展产业。
参考文献:
[1]张润泽.关于产业扶贫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20,(02).
[2]王开富.产业扶贫与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研究[J].中国产经,2020,(03).
[3]李静.产业扶贫关键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J].中国发展观察,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