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芬
从事化學教学工作十年有余,在担任班主任和化学科任老师中积累了一些不成文的体会赘述如下。化学作为初中阶段初三才开始设立的一般学科,当他们到达高中时所面对的课堂对于不同的学生是不同的,对于课前做预习工作的学生,对课本知识事先做自己了解和学习在听课阶段对老师所要讲授的知识有先知能力,和老师有默契可以在老师教授的知识基础上提出先觉性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后知后觉”型的学生,他们已经做过相应的预习工作,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对老师的教授不能及时的反应或者运用,相对前者的学生他们的速度会慢一些。对于这些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教师教的心理环境,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堂环境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课堂教授融还是拘谨,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为此,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上课伊始就要展现、演绎教材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融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学生学的心理
环境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道德品质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团结协办作、尊敬师长、自学互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的心理环境是课堂的主要构成要素,对稍慢一些的学生,他们更为敏感和受暗示性强,通过在化学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罗列如下。
一、尊重是良好教学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用深厚的学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差就打折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不能把课下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不要把班主任工作中的情绪带到课堂教学中,站在讲台上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者,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课堂环境还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能充分调动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辛勤付出,即使成绩比预期的要差,不要以成绩论优差。
二、抓住学生的眼睛是教学中的向导
俗语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通过课上学生们的眼神你就可以读懂他们的心。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侧重点重复点,适时的反馈,让教师的眼睛会交流会说话。就像校长教导我们的“师源性”,教师的良好情绪,会通过表情眼神传递给学生,严厉的质问也可以通过眼睛递送到学生的心里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求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教师上课亲切的眼神,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鸣,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积极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角色,学生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对于“后知生”更易于体现这种感觉,一旦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所以,抓住学生的眼睛相互交流,辨别他们是否真的如他们所答“听懂了”:提醒谁在“梦游”了:确认是否需要在重复一遍。作到有效教学,落实教学。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中有化学实验的帮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讲Al(OH)3两性实验时,首先演示此Al(OH)3白色沉淀余稀盐酸,当要演示Al(OH)3溶于强碱时,学生定会产生疑问,能否溶于强碱NaOH,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求知欲倍增。用水果做柠檬原电池,苹果原电池等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使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四、正催化剂一鼓励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有时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的学生会因为对某一个教师的好感很努力的学习某一学科,他认为是在为老师学习,因此教师要更多的鼓励抓住他们身上的倾向,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奖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知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然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愉悦。最为珍贵的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更加培养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教师好好去深思、咀嚼与体味
五、准备一桶水才能给予一杯水
教师的工作之一是在课堂上答疑,所以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教学必须贯彻教学原则,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明确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面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教师要保持耐心、冷静、理智、大度、豁达和宽容,要泰然处之,教师要用热爱教学事业、广博的知识严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学习心理环境,灵活机敏的处理意外事件。一次学生戴了一个很像玛瑙的戒指到学校,被没收了,教学进度正好进行到无机材料一硅那一节,于是我们在复习二氧化硅与强碱反应时商定如果是赝品那么不会溶于强碱下次不能再带到学校来,如果是真的那么就会发生反应,由于这样的假设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仔细的盯着强碱中的戒指,经过试验证明确实是赝品,而且对比了真的二氧化硅与强碱的实验,通过这样的环节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又教育了学生。此学生毕业后提起此事仍记忆犹新。
六、角色转换的尝试
课前五分钟给予学生角色转换的尝试,可以讲讲比如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什么西红柿是酸的可属于碱性食物:不吃肉定就可以减肥吗?橘子皮为什么就可以溶解泡沫呢?明明是盐Na2CO3,为什么要叫纯碱,滴加无色酚酞还会变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2] 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