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外感高热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凡因外感邪毒所致,以体温升高(38.5℃以上),初起多见恶寒、口渴、脉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者[1]。外感热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和传染病,常见的有流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严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病毒性出血热、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2]。及时的治疗是保证患者健康的主要方式,本研究分析对外感高热使用基于中药师参与治疗的效果。
1 一般资料
1.1 基本资料
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择66例外感高热患者,编号抽取,分2组,33例研究组,男16例,女17例,12-53岁,平均(35.84±9.81)岁。33例对照组,男14例,女19例,12-53岁,平均(36.04±89.94)岁。两组年龄、性别可比(P>0.05),已签同意书,伦理批准,纳入:符合外感高热的诊断标准,配合研究。排除:药物严重过敏,不配合研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辩证治疗。
研究组:中药师参与指导用药,根据药物的相生相克,升降浮沉,配伍、炮制等方法,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用药,确保用药的时机和剂量的准确性,以患者为中心,并且讲解饮食和药物的重要性,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以及WBC数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退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以及WBC数进行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退热时间(12.65±3.41)h短(P<0.05),中医证候积分(6.65±1.42)分低(P<0.05),WBC(5.23±0.49)×109/L恢复正常(P<0.05),见表1。
3 讨论
外感高热是指外感因素导致的病理性体温升高,外感高热在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影响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3]。外感高热中医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4]。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中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逐渐降低,本次研究中,基于中药师参与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0.91%,退热时间(12.65±3.41)h,中医证候积分(6.65±1.42)分,WBC(5.23±0.49)×109/L。基于中药师参与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严格的指导,结合中药的药性、配伍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通过中药师的参与,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减轻中药的不良反应[5],提高合理用药,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外感高热使用基于中药师参与治疗,有效降低炎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退热快,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闫国良, 朱凌云, 宋宏伟,等.基于张氏热病理论治疗外感热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032(006):27-29,33.
杨姣, 刘盈, 张敏,等.中药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联合门诊工作切入点探索[J].中国药师, 2018, 21(10):1783-1786.
王建云.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8, 034(021):3369-3371.
李剑江.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分析[J].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2):139.
王可心, 张鑫.中药师参与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药学分析[J].现代养生B, 2019, 000(00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