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思政”格局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如何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必须要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核心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有的特征和目标,因此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有更深远的意义与价值。
一、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建设研究成果较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较为成熟,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客体的不同,思想教育环境的变换,以及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中医药院校急需构建符合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
首先,从顶层设计看。2019年1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身发展,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对中医药文化的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医学专业教育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理性审视当前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与重要意义,构建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
其次,从实际需求看。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建设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资源分散或落后于当前时代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建立,可以整合各历史时期、各教育内容的资源,使学生有选择接受教育,使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以更好的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是可以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三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打下学科基础;四是可以挖掘发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积极性。
最后,从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看。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是祖国传统医学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医生不仅要有专业的医术和奉献的服务精神,更要有专业的医术,才能成为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因此,中医药专业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还要对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医先贤故事等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者,医学生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济世救人的利他主义精神。然而,在当前大量网络信息的冲击下,一些医疗事故、医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负面消息,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医学专业学生更是面临着网络上充斥的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大大影响着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开发的理论依据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开发,需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又需要与具体实践的结合。随着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一些红色精神、名医先贤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亟需传承和保护,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符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成为新的课题,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开发与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告诉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不单单是纯理论的灌输,不单单是教师单向地讲与学生被动地听的关系,更不是脱离实际的封闭式说教,而是要将具体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实实在在的红色故事、名医先贤的事迹等活生生的展示给学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杏林青马工程的牵引下,实施“1235培养计划”,1是建立系统的思政课课程体系,2是建立两个专项培养提升项目,3是打造课堂、虚拟以及课外实践,5是实现五个结合(即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相结合,课堂与课下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师讲与学生讲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由单向的理论灌输,走向立体多维的实践教育相结合,由单纯的课上教学向社会课堂转换,从现实环境向虚拟环境转转,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
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人是环境与教育的产物”,“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与人辨证关系的理论告诉我们,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但同时也强调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可以改造环境。环境既可以影响、改变人,人也可以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中医药文化这一教学资源环境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通过有目的地选择、挖掘中医药文化教学资源,让教育客体自然接受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教育与影响,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牢固学生专业思想,更好的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要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比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VR实验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红色精神、挖掘红色故事,结合自身中医药专业学科进行中医药文化的阐释和挖掘,自主地进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之中,实现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转化,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学生间也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是开发、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的又一理论依据。
三、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开发的现实依据
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有理论依据,更需要有现实依据,也就是保证资源库建设顺利进行的相关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就必然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即能够依据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及时发现新情况、反映新问题,及时调整或补充课程内容,因此,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新时代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实需要。
中医药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次谈到中医药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使用率高,效果好,已被世界公认。习总书记在2010年出席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理应将中医药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在培养中医药人才专业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人文精神和中医文化情怀。中医药是一门科学,是中国各族人民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一代代中国各族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医学科学,为世代中国人的繁衍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世界医学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将自然科学融入了人文科学,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凝结成了深邃的哲学思想。比如《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华佗创制“麻沸散”等都烙有中医药的印记,这些都形成了中华傳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应成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载体。长春中医药大学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在杏林青马工程的牵引下,注重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证考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GS19034。
作者简介:张玢(1984- ),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