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研究“金课”建设背景下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借助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教学资源之间的优势组合和创新设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2018〕8号),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基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推进“金课”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前的高校教育,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交互式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在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构造逼真的仿真场景,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虚拟实训环境中开展实训,从虚拟实践中学习知识点,再到系统中进行应用,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变得十分重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物流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得到了重视。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就要求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建设或升级改造,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国内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现状
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物流实训教学的建设思路、定位、课程设置等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对于完善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影响。
潘坤友、魏鸿雁指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开办时间较晚、教学经验不足、权威教材缺乏、建设资金紧张等因素引致实践教学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资源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增进教学评价、完善保障制度等改革措施[1]。李方峻,曹爱萍等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实施方案[2]。杨鹏对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对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建议[3]。王利芳结合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变化,针对物流实训基地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供应链一体化思想对智慧物流实训室进行升级改造,提出了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与升级的技术方案[4]。刘烨论述了仓储中心货物入库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提出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训中面临的问题[5]。
虚拟仿真教学可以有效地辅助传统实训教学,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实训教学。如何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传统实训教学进行整合优化、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今后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实施的方向。
二、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数运用传统的实体实训开展实践教学,很多院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较少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有些院校虽然配有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或物流系统的模块化操作,但实训层次较低。
部分院校首先在实训大纲和指导思想上对虚拟仿真的重视不足,一般都是运用常规的仿真软件进行简单操作。在实训方案中缺乏专门的虚拟仿真训练模块,导致创新能力的训练过于零散,不够系统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此外,实训的硬件、软件资源也相对独立,缺少将这些硬件、软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的实训方案。
在智慧物流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在遵守基本实训体系的基础上,增加虚拟仿真实训内容,借助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打破传统实训模式,引导学生向自主思考、探索方向转变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开展专业实训课程虚拟仿真教学的意义
当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物流管理涉及的专业领域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设施设备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为了紧跟行业的发展,相应的专业实训项目也需要进行更新。
虚拟仿真实训能够模拟物流管理岗位的流程和任务,甚至实物装备的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工作任务,极大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虚拟仿真实训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训锻炼,保证了教学质量。
结合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通过梳理物流管理专业中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如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运输管理、物流系统仿真等)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的知识点加以整合,以目前物流发展的需要为切入点,以“金课”建设为目标,构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训课程虚拟仿真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1、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塑课程内容,构建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实训教学模式,引入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完成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的建设。
2、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实行基于企业真实问题、校企合作开发案例的教学内容,全面优化课程质量,强化学生解决现实业务问题的能力。
3、以现代网络技术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显著提高学生实训效果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并使教师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能力、仿真实训方案开发水平。
4、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和教学质量管理进行研究,系统制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励教师不断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机制。
五、结论
“金课”建设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要紧跟时代发展形势,对课程体系设置加以优化,调整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出符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指导思想,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坤友,魏鸿雁.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品牌,2014,7:12-13.
[2] 李方峻,曹爱萍等.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高职物流实训室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2:116-118.
[3] 杨鹏.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7:151-153.
[4] 王利芳.高校智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与升级实践研究[J].物流技术,2018,(37)6:156-160.
[5] 刘烨.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2:163-164.
[6] 李严锋,杨一达,王一涵.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体系探索——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159-161.
[7] 刘雪雪,安越.虚拟仿真技术在物流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以仓储管理课程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58.
[8] 任翔,石小平.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实训体系构建探索——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7,13:122-124.
作者簡介:李舒颖(1989—),女,汉族,广西桂林,硕士,柳州工学院,从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金课”建设背景下基于虚拟仿真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B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