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王烨 陈波 顾芳 秦仪燕 陈葳
摘 要: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实施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通过对课堂教学主题场景的积极参与,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思政课;场景分析;综合素质
随着现实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和学科教育教育的日益专业化,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学校教育与社会要求脱节的现象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理论的抽象性、政治的严肃性太强,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新时代,对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的内涵
泰德·丁特斯密斯在《未来的学校》中主张,教育应该回归生活,让孩子们真实地去参与、去体验、去实践、去感受;让孩子们运用真正的知识,探索真实的世界,解决真实的问题;让孩子们有机会体验生命中的各种波澜,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绽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他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人的各个器官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
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是指教师选取现实社会中的某一场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对场景中的各个元素、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形成整体把握,全面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军事人员使用的沙盘分析,就属于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在参战指战员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多元分析战争的各个要素,建构多种作战方案,争取战争胜利。
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要点在于,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生活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如何认识处理现实生活中各个场景,是生命的重要命题。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全身心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具有小組合作学习模式的众多优势。英国教育学家凯特·艾斯利和瑞格·德内克的《小组教学》研究表明,小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专业能力发展、个人成长、自我表达、理解他人、合作共享、团队竞赛、反思实践等。
第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教师给出的某一现实场景,充分模拟现实场景,对场景的各个要素展开分析。
二、当前大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意识自我中心化
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日常平等交流,容易形成自以为是、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二)思维意识缺乏情感维度
当今社会节奏快,大多数父母忙于工作,致使孩子缺乏与父母的交流,而家中老人又与孩子存在代际差异,交流效果不尽如人意。正如《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四国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有什么不同?》显示:在中、美、日、韩四国父母与孩子交流时间对比中,父母与高中生交流最多的是韩国,最少的是中国。如此状况,长期存续,导致孩子缺乏亲情、身心健康受损,难以形成健全健康、有亲情温度的思维能力。
(三)思维意识缺乏社会维度
目前学校教育以应试为导向,知识满堂灌、刷题时间多、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少,缺乏专门训练人际沟通、自我表达、与人合作、分析判断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
(四)思维意识缺乏职业维度
社会上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训练,在目前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停留在说的理论层面,而无法触及做的实践层面。
鉴于当前学生思维能力现状与时代要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之间的不匹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出,学校教育应该教育学生面向“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经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基于场景分析的建构教学法,在大学思政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能力促进学生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整合,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经过多年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初步建构了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一)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一般流程
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的一般流程,共分为五步,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第一步:将班级成员按照前后座位或者宿舍随机分为6~8人一组,设立组长组织讨论。第二步:教师根据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以PPT形式呈现讨论主题的场景。具体可以是理想、信念、价值观、法律、道德各方面的典型故事场景。第三步:教师对场景中讨论主题的要点进行整体、系统、宏观勾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第四步: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分组讨论并与其他组进行得分竞赛。第五步:教师根据各组发言,进行总结,对场景的各个要素、结构、功能价值进行分析示范,促进学生全面认识场景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实际教学案例
以下选取了一个真实场景案例,以此对这种教学方法作以具体说明:重庆公交车坠江案。
第一步,教师给出画面场景并提问:“请各位同学最大可能分析还原当时的场景。”
各组同学纷纷开始头脑风暴,积极发言。对于车上环境、公交场公司管理制度、装备、司机和乘客的心态、身份、态度做了还原性分析,特别重点分析与司机争吵的女乘客,对于她心态、情绪、处事风格、社会身份、成长经历、冲突的处理策略等内外各要素都做了分析,有的小组还做了现场模拟。
第二步,教师引导:“根据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最大可能的还原了一幅场景,知道了结果。现在我们换一种思路,如果车没有坠江,现场的场景和在场各位的心态与做法是什么样的?请我们各位重新建构一个故事。”
一陣沉默与思考之后,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各位同学开始积极讨论,假设女乘车很有修养,司机没有生气,乘客很有安全意识并积极行动,一场人间大爱的故事展开了画卷。
第三步,教师进一步引导:“如果我们各位在现场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我们能不能在以后碰到冲突和矛盾时冷静处理,化干戈为玉帛?”教师把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引导深化为行动,同学们开始联想自身行为的改进。
第四步,教师总结引导,建议学生应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如宏观的分析结构——PEST分析: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al)、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的要素分析,对场景的认识更加深化和理论化。同时建议可以用SWOT的优劣机遇挑战分析工具,训练不同的思维角度。可以应用利益相关性分析:相关的利益群体是哪些?他们有什么样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需求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各方利益的得失是怎么样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了解内部环境,注重对场景系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协调一致性关系的分析;发挥主观想象力,强调主观愿望在未来分析中的作用,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事件及相关因素可能引起的后果做多趋势分析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开发训练?
(三)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实际教学效果
参加过场景分析建构教学法实验组的同学反映,这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由于课堂各种刺激增多,自主表达较多,同学们合作交流多,增加了他们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不同学生的观点碰撞,使他们学会从他人视角和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个人的见识与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假以时日,经过这种教学法长期训练的学生,在真实社会场景中可以看清事件全貌,做出明智决策,游刃有余地进行生存、生活、学习、合作,自我表达。反观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的小组,教学内容相同,同学们课堂参与率不高,课堂效果一般。
四、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人才将会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思政课在重视培养学生道德、法律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全面思考场景要素结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行为判断的重要能力,也正是社会各个岗位人才需要的独立思考与综合判断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正确的现实生活思维能力,正是思政课场景分析式建构教学法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46-48.
[2]邹佰峰,李杨格乐.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大学生思维方式培育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2013,31(5):161-163.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课题组.四国的高中生的精神世界有什么不同?[N].光明日报,2018-05-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