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燕
摘 要:“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21世纪是人类社会的转折点,在新媒体时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变成了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为了能够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青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在全球一体化和新媒体盛行的大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广阔,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人才和科技的竞争。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主要的人才来源,是承担我国未来发展的脊梁,因此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是决胜新时代的法宝。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也不是一剑之任,而是需要有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大学生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涵盖面十分广泛,兼含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教师岗位,辅导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想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
在我国辅导员体制已经接近完善的情况下,想要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的辅导员队伍的关键是做好细节工作。一是提升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素养,加强辅导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为能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二是明确辅导员职能,促使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上,而不是一味地组织无意义的班级建设活动。三是避免辅导员压力超载,要按规定严格分配每位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四是增强辅导员工作满足感,适度增加激励机制,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五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定期开展培训公开课,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二、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近些年来入学的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或“0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且思维超前,对新事物敏感,若受到社会或网络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容易导致思想偏激等問题。除此之外,如果学生的原生家庭存在家庭角色缺失、经济条件差等问题,学生在步入高校后可能会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生活,也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诸多压力,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
大学时期是青年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受到外界不良影响造成心理畸形或反社会人格,首先,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学校可以在不同范围内尽可能多地开设心理问题咨询平台,给学生提供可以倾吐心声、平衡情绪的有效渠道。最后,在每年开学之际,学校可以统一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并对针对测试结果和个人情况建立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便于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增强专业知识
当今社会,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技能,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就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扎实地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是学生在大学时期的首要任务,然而,一部分学生在步入高校后倾向于放松自己,懈怠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理论知识不充足、专业知识不深入。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各专业教师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增加实验室课程,并鼓励学生到企业或工厂实习,积累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在考评体制上把重点放在日常表现上,而不是以单次期末考试为依据评定一名学生本学期成绩是否合格,以此鼓励学生在日常中积累专业知识。
近年来,“广中求专、专而不单”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各行业吸纳人才的标准,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做好本专业的学习功课之余,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多地对其他领域进行涉足,构建有自身特色的能力、知识结构,做到本专业出色、全方面发展。增强专业知识没有捷径,只有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综合素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盛衰和综合国力的强弱。
做好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操的引导和培养工作是进行综合素质深入培养的前提条件。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高校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与自然科学关系的基础,败坏的人格注定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高校可以通过在课程规划中增加思想政治课的所占比例,以我国近当代民族英雄为榜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正确引导,帮助高校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科学文化素质是一名高校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根本动力,强大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学者最为深沉的力量。为了营造浓厚的高校文化氛围,高校可以开放校史馆、图书馆等科学文化公共设施,并开设有关我国杰出科学家生平事迹或科研经历的公开课,同时使大学生加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优秀的科学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中的资本,拥有健康的体魄也是高校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保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卫生保健制度,对学生的饮食卫生等相关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并积极开辟运动场地,添置器械,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提供有利条件。
五、强化安全教育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校园与社会的交互面逐渐扩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也掺杂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如果沒有完善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就会使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应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焦点之一。
科学系统的教育管理机制是确保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基础保障。合理分配各部门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各部门协调统一,可以提升校园安保体系工作效率。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除了要加强大学生国防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教育外,还应加入网络安全教育等,保证教育方式新颖,避免教育内容老套。高校可联合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针对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全校演习,适当脱离理论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相关知识可用性。高校大学生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强化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社会。
六、管理网络舆情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为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提供条件。
在信息交流载体的改变下,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可以结合各单位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在此类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在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对高校工作的信任。
七、结语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艰巨任务,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能否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走向。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和网络形式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发生很大的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大学生有了很大的区别,这也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讲究沟通技巧和管理艺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我国现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对工作形式和内容进行升级和变更。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对复杂的形式,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融入学生,了解他们所思考的、所关注的,通过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给予他们理解和关爱,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合理、科学地将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相结合,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立鹏.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2]杨晓.9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3]王强.沈阳市某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邹勇.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5]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6]史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7]雷华,黄迎春,朱秋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特点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0(28):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