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入手,培养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2020-12-15 06:56陆佳瑜
山西教育·教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初中英语

陆佳瑜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还应关注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他们的英语学习浸没于题海中,对于机械化的题目很容易解决,但是对于相对开放的问题,很多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毫无想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缺失。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一、挖掘教材内涵,找准培养思维的“落脚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要在教学内容中找准培养学生思维的“落脚点”,以此重构课堂教学的环节及流程。

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7B“Unit5 Lets celebrate!”这一阅读板块包括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最喜欢的节日,后三个自然段是介绍人们如何庆祝这一节日的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和节日相关的话题,所以针对这篇阅读文本而言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已经了解一部分节日的名称,而且能够和同伴之间交流最喜欢的节日。教师可以补充其他节日资源,带领学生了解一部分中国节日以及西方节日,包括节日的来源以及庆祝方式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要深度挖掘潜藏于文本内容之下的深厚内涵,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在深入研读教材以及阅读要求之后,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着重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完成对本课内容的预测,填写结构图。同时结合图示引领,层层深入,完成对Halloween的描述,并以读中设疑的方式帮助学生立足批判的视角深入解读文本,进行文本仿写训练。

案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以节日为主线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前的内容预测,然后结合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逻辑判断,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语用训练,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

二、精设语言活动,找准激发思维的“爆发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语言活动,这样才能找准激发学生思维的“爆发点”。

1.精设朗读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语言输入最关键的途径就是朗读,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以及思维水平。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多元的朗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融合自主朗读、合作朗读等不同的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朗读体验,并以此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8A“Unit4 Wild animals”时,针对朗读环节的设计,教师可根据课外资料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解决单词问题,初步扫清朗读障碍,确保朗读的流畅性,这也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朗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文本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朗读伙伴,相互提出朗读建议,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这样不仅可有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功能,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精设交际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确保语言的交际性特点以及精准定位,所以就要将交际活动深入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真正有助于促进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完成“Wild animals”的朗讀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设计“Whats the name of it?Do you like it?Why”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展开问答交际。在问题的引领下可以使学生的朗读具备相应的深度,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三、设计导读问题,找准活跃思维的“着力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合理的时机向学生抛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问题展开更深层面的文本阅读,当然也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之后引入问题。如果文本内容丰富、涉及问题较多,教师就可结合学情将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最后再对问题进行整合,这样可有效缩减学生的研究时间,还能使英语阅读具备相应的深度和效能。此外,问题的设置还应关联新旧知识,这样才能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追问,才有助于确保阅读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8B“Green Switzerland”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文本,并自主提炼关键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在学生完成第1段阅读之后,可以呈现文本的四张插图,要求学生猜一猜哪一张图片是瑞士:“Which photo may be taken in Switzerland?Why?”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不仅需要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而且要认真观察这四张不同的图片,并就此展开思考和辨别。当学生能够概括本段大意“Green country”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How can Switzerland keep green?”目的是使学生再次回归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在完成文本的初次阅读之后,教师也可以抛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探讨:“Which paragraphs talk about the green ways?”然后要求小组借助一个关键词完成每一段内容的概括。完成第2段的阅读之后,教师抛出问题:“What can be recycled?Where can these things be sent?”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真正体会到瑞士对生活垃圾所进行的循环式处理方式,还可以基于问题“Is China keep on recycling waste”鼓励学生自省,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在阅读第3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同桌共同回答与“Green laws”相关的问题:“Will people cut trees in Switzerland?What happens if someone throws garbage in public?What methods have they used to control pollution?”学生在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猜测其中的陌生词汇,帮助其理解上下文。当学生对文本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和认知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Is there such a law in China”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案例中,教师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导读问题,使学生可以立足实践展开一系列的预测、观察以及对比等思维活动,深入解读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确保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英语学科的典型特征,而且要立足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其贯穿教学始终,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切不可将个人意见强加给学生,也不能用个人思考完全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在具有创新性的英语课堂中得以灵动,才能使课堂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初中英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